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史学──评《现代国际关系史》延风正当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50周年,并以史为鉴寻求某些启迪之际,由外交学院博士生导师石磊教授主编的《现代国际关系史》一书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部专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在20世...  相似文献   

2.
吴文成 《外交评论》2009,26(4):154-155
一 2006年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交学院、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合作,先后举办了第一至第三届博士生论坛,三次论坛优秀论文皆结集成册,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1-2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以及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在云南大学共同举办了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四届博士生论坛。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一部《国际关系史》(10卷)系列专著简介我国第一部《国际关系史》(10卷)大型系列专著已由世界知识出现社出版。这是我国国际关系史学界完成的一项开创性的集体科研成果,它必将对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和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部专著是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  相似文献   

4.
本文译自1987年中日两国专家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出版的专题论文集《日中战争与日中关系》(日本原书房1988年出版),该书由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主编。本文作者系日本德岛大学教授。这篇论文利用日本和中美英三国的历史资料,对日本对华侵略政策与国际关系的发展与互动,进行了梳理和论述,对我们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史和中日关系史,乃至国际关系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外交学院前身和外交学院开设国际关系史课程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认真总结我院对于国际关系史学科建设的经验,并对苏联和西方传播到中国的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等学科的科学性进行认真的审核,是我院科研、教学工作一项紧迫任务。当前,我国学术界对建设和发展国际关系史学科的兴趣也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10月25-29日在北京举行理事会扩大会议,讨论进一步推动和落实10卷本《国际关系史》的撰写和理事会的工作。出席会议的理事和编委等共48人。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应邀到会作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政策的报告,受到热烈欢迎。理事长王绳祖教授在会上就10卷本《国际关系史》的撰写方针、原则和要求发表了讲话。王绳祖教授强调编写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活动的开展,关心国际问题的人已越来越多。有些高等院校增设了有关国际关系的课程,国际问题的研究机构纷纷成立,国际问题的书刊日益增多。有些同志在介绍和研究国际关系理论,有些同志对国际关系学和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形势是很好的。本文准备就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再作一些探讨。一、国际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国际关系林军国际关系史与世界历史、世界经济史以及国际法等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已经引起人们充分的关注。相比之下,科学技术发展史在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中似乎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当然,按照我国一般的说法,国际关系史是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论断出...  相似文献   

9.
由外交学院石磊教授、鲁毅教授主编的《现代国际关系史辞典》即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们第一部集中阐述有关现代国际关系史、外交政策的专业性辞书。它为我国的国际关系史学和外交学学科建设增添了新的科研成果。著名外交家黄镇同志为这部辞典题写了书名。石磊、鲁毅两位教授早在建国初期中国人民大学创建外交系时就从事于这一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参加这本辞书编写工作的还有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所、中国对外关系史教研室等有关专业的30多位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撰稿人查阅和参考了大量中外有关辞书、专  相似文献   

10.
理论、历史和现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 3个主要领域。按照通常的看法 ,由于理论之目的在于阐释国际关系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因此在国际关系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两年来 ,由中国学者编写或翻译的一批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著作相继出版 ,将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阶段。而在其中 ,由云南大学杨曼苏教授主编的《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导读》(以下简称《导读》)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于 2 0 0 1年 8月问世 ,又为这一良好的趋势增添了新的色彩。理论与“亚理论”  杨教授新著的一个特点 ,是他在该书中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讨论重点之一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史。鲁毅同志在《世界史研究动态》1984年第2期上发表的题为《国际关系史也要有中国特色》一文对我很有启发。现在我也谈谈自己一点肤浅的看法,不妥当的地方,请大家指正。一“国际关系”一词涵义宽广。一般来说凡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都包括在内。伦敦经济政治科学学院1979—1980年国际关系专业课程表内列有58门课,着重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  相似文献   

12.
刘丰、张睿壮在《关于几个重要国际关系术语中文译法的讨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0期)一文中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国际关系文献被中国学者翻译、评介,其间引进了大量的国际关系术语,但在这些名词的翻译上既缺乏权威的规定(如过去新华社出版的《人名地名译名手册》),也没有同业公会(如国际关系学会)认可的业内标准,结果就出现了一词多译的自由化局面,造成了交流上的混乱和困难。专业术语规范化是任何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专业文献翻译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译自 1987年中日两国专家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5 0周年学术研讨会出版的专题论文集《日中战争与日中关系》(日本原书房 1988年出版 ) ,该书由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主编。本文作者系日本德岛大学教授。这篇论文利用日本和中美英三国的历史资料 ,对日本对华侵略政策与国际关系的发展与互动 ,进行了梳理和论述 ,对我们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史和中日关系史 ,乃至国际关系史 ,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国际合作研究呈现出几个明显的历史特征:时间上,国际合作研究主要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空间上,国际合作研究真正诞生于美国.理论载体上,国际合作研究主要存在于新自由主义理论中.国际合作研究发展的历史特征受到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历史的深刻影响,国际关系学发展历史中的"国家知识霸权"的演变、"范式知识霸权"的更替、"大争论的学科发展模式"、"着重于行为研究和语言研究的重大知识革命"对国际合作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合作研究为何呈现出这样的时空特征和理论特征.这种分析是从国际关系学科史的视角出发的,而且是一种单向度的分析,强调国际关系学科史对国际合作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东师范大学李爱华教授主持撰著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一书,于2006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新作着力考察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斯大林关于国际关系问题的重要思想,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做了积极的探索。在当前有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的情况下,这部书的出版,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史的研究和编写要有新思路。新的统一战线史应定位于中国统一战线史。在统战史的编写中,要研究中国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和地位作用,研究的对象应包括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研究统一战线与农村武装革命根据地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改造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与祖国统一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史的研究和编写要有新思路。新的统一战线史应定位于中国统一战线史。在统战史的编写中 ,要研究中国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和地位作用 ,研究的对象应包括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 ,研究统一战线与农村武装革命根据地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改造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与祖国统一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是以刊载国际问题研究论文为主、同时反映本院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学术理论刊物。目前,我刊在栏目设置上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国家安全理论、国际经济等。现面向广大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教师征稿。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研究》2006年第3期发表秦治来翻译的格鲁姆《国际关系学:从不仅仅是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一文前,“内容提要”概括指出:国际关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即使西方一直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也仍然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统一体。纵观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历史,美国的现实主义受到了结构理论和历史社会学、批判理论的挑战;从学科现状来看,西方的狭隘主义正在逐渐消失;从美国以外的区域来看,欧洲大陆学者在战略研究、冲突研究等一些主要的国际关系学次领域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际关系学的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国际关系学的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理论秦亚青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二战以后,国际关系学成为独立于历史学和法学的一门社会科学学科,逐步建立起较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较科学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日臻成熟。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流派四起、思潮纷繁,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