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越两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两国法律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原动力。中国的改革起步比越南早,但法律制度建设的某些方面并不比越南快。就民事立法而言,我国迄今为止民法典仍然处于草案的起草阶段,合同法只能以单行法形式存在,而越南新《民法典》和新《商法典》的颁行,从体例到内容都充分肯定了合同法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本文试图以两大法系民事立法模式为引导,指出立法体例只有在成文法背景下才得以形成和存在,在判例法国家则缺乏形成的基础,同属成文法传统的中国和越南,当然有立法体例的存在。其中,重点通过对中、越两国合同法体例之比较研究,探讨越南在民商分立模式下其体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析我国当前合同法体例之不足,借鉴越南合同法归入民法典的结构,明确我国在未来民法典中,合同法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构建节约型社会需要建立节约型经济和宏观经济体制,经济法的基本价值理念是促进并保障经济效率和经济节约。由于经济法对克服市场失灵、促进市场发展的高效率具有独特优势,从而成为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最为重要的法律模式选择。经济法的发展与完善是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制定循环经济立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之立法体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体例",一般是指立法者根据某部立法文件的立法理念、立法内容之特点,依照某种理论逻辑而形成的立法文本之结构,它属于"立法形式"之范畴。我国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立法,主要有"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和"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两种体例。其他省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立法,可以充分参考这两种立法体例,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的一般保障措施"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两大内容。  相似文献   

4.
渐进改革与经济立法——关于经济法理论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从渐进改革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我国经济立法过程以至经济法理论为前提的。针对20年来经济年学理论的波折起伏,特别是目前经济法学界一些把经济法理论建立在克服市场失灵基础上的观点,本文指出,我国的经济改革,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育的常规道路,也不同于原苏联、东欧国家市场化改革道路,渐进性、过渡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贯穿于整个经济改革过程之中并体现在经济立法方面,只有把握这些特征才能构造合理的经济法理论,从而避免对市场经济法律做过于理想化的设计或按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模式构造我国经济法律体系的倾向,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理论的发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法的法律性质论——兼与蔡守秋教授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法不是环境与资源法,从其建立的源动力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先进的立法理念看,循环经济法与经济法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相契合,因而循环经济法属于经济法.另外,进一步从法律调控的手段、调控范围和调控内容三个层面分析,循环经济法属于经济法中的宏观调控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股权的性质,我国法学界惯于遵循大陆法系的思维模式去认识。本文通过比较两大法系及其对财产权之界定,探寻财产权利结构体系演变的历史轨迹,认为借用英美法系的思维模式去架构产权结构有利于对股权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笔者借用英美法系的思维模式,从经济法是增量利益生产和分配法这一部门法本质出发,结合国企改革的实际,综班次股权学说之分歧,通过对股权本质的经济法学思考,认为股权的本质是追求增量利益最大化化实现的经济发展权。  相似文献   

7.
商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因特定时期的需要而产生,也应随特定环境的发展而变化。“民法商法化”使民 法和商法越来越趋于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而经济法并不能替代或包括商法。我国应将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而实行民商合一 的立法体例。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刑法,在环境犯罪的立法体例、犯罪主体、定罪处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种立法模式还存在立法模式构成、犯罪客观要件、处罚和可操作性以及与环境资源法中的刑法规范相协调等问题上的诸多不足。因此,我国环境犯罪立法应从环境犯罪的立法原则、立法模式、保护范围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不动产登记在不同立法体例中对不动产物权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充分认识我国物权立法体例下不动产登记的效力,对于理解不动产登记的必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而重要的法律部门有着自己的体系。对经济法体系的科学认识是利用经济法理论指导经济立法的重要前提。学者对经济法体系的认识不尽相同。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经济法体系进行廓清。  相似文献   

11.
我国 1 997年刑法 ,在环境犯罪的立法体例、犯罪主体、定罪处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这种立法模式还存在如立法模式构成、犯罪客观要件、处罚和可操作性以及与环境资源法中的刑法规范相协调等问题上的诸多不足。因此 ,应完善我国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对其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探讨国家干预市场模式。分析经济法之"国家干预"理性主义的本质及其法律内涵,在对经济法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经济法之"国家干预"行为的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应辩证地统一于社会本位原则。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成本与效益是一对辨证统一的关系。如何使有限的经济法成本发挥最佳的经济法效益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经济立法活动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认为经济立法是一项投入立法成本,产出立法效益的活动,对经济法的立法成本方面进行探讨,意在寻求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自然人失踪之后,对其财产利益、人身利益的保护的立法体例,各国民法典可以分为德国式、法国式、混合式三种类型。《民法通则》制定之初,受苏俄民法典影响,采纳了混合式的立法体例即确立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两制度并存的立法体例。然而,此体例在实务中弊端甚多。衡量诸因素,在制定民法典的今天,笔者认为,我国应摒弃现行的立法体例,继受法国式的立法体例。  相似文献   

15.
中日经济立法与理论研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法最为繁盛的国家。两国的经济都经历三个非常相似的阶段,两国的经济法立法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纵观中日两国经济法立法史,中、日两国都十分重视经济法立法,强调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立法赋予了政府较多市场规制权限,“强政府”形象凸显于市场。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的经济法学研究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内经历了模仿、引进阶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成熟的经济法理论体系,流派纷呈。在日本,经济法学界的分歧较小,普遍认为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基本处于初始阶段。2007年8月26日,《循环经济法》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首次提交审议。探讨循环经济立法的发展及其功能,对于促进循环经济法早日颁布实施,增强人们循环经济法律意识,进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法典化不仅可以整合经济法规范、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而且契合新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法法典化既面临着域外经验欠缺、基础理论共通性不强等挑战,也有法制建设、法典化浪潮和学术理论的积累等机遇,我国经济法法典化应当选择阶段式、渐进式的“三步走”立法路径。首先,制定《经济法通则》以整合、统领现有的经济法律法规;其次,完善各类经济法律法规,加强《经济法通则》与经济单行法的良好互动关系;最后,在时机成熟时制定结构严密、体系完备、各部门法有机联系的《经济法典》。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法应确立取得时效制度。确立取得时效制度有利于财产所有权与实际支配权取得一致 ,有利于稳定既定的社会关系 ,有利于及时解决民事争讼 ,也有利于财产占有人适时地行使权利 ,发挥财产的社会经济效益。建议采用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并存的立法体例。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界关于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的争论,主要是围绕民法与经济法各自的调整对象展开的。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各自所主张的法律部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规范权,使得这一学术论争竟然一度引起了学派之间的情感对峙。《民法通则》颁布后,民法、经济法各自的调整范围以纵横之分大致确定,这一争论便沉寂了下来。但是,立法不能代替学术论争,认识上悬而未决的难题不能指望通过立法轻易化解。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和迫切的现实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仅就建立经济法律体系的理论问题浅谈一管之见。一、经济法与经济法体系时下关于经济…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法律的二元模式,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法可分为西方经济法和东方经济法两家,中国经济法属于东方经济法。厘清中西方经济法存在的差异,对纠正经济法学界以个性代替共性和立法界盲目移植等不良倾向,是一副很好的清醒剂。从中西方经济法生成道路视角来分析中西方经济法主要差异的表现和原因,中国经济法的发展既要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法中体现共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中国经济法的个性,走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