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与周立波精心经营的舞台表演相比,舞台之外的周立波显得更为真实,但有时也让人大跌眼镜。曾在微博上惹怒众多网友的他,又因在“中国达人秀”上的粗俗表现而被一大学教授批评“教养低下”。  相似文献   

2.
正周立波1908年出生在益阳邓石桥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周立波出生前的一天晚上,他母亲梦见一只凤凰落在对面山中的梧桐树上,他父亲援引"凤凰来仪"典故,给他取名周绍仪,字凤翔,又名周奉悟。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周立波是一位著名作家,著有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和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对他在作家之外的方面,知之甚少。其实,周立波的品格和爱党、爱人民的情怀以及他从事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许斌 《廉政瞭望》2010,(24):34-34
演员周立波以强悍的“自宫论”、“公厕论”以及很黄很暴力的粗口,证明自己其实是一个有实力的“吵家”。就在此场论战即将成为浮云的时候,我对这场网络“口水战”的总结是——周立波是我们每个人的镜子,他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其实我们都是周立波。  相似文献   

4.
“人往往总有一两个和自己比较亲近,相知又最深的人。”这是周扬同志在《怀念立波》一文开宗明义的一句话。20世纪80年代初,周扬和我们谈起30年代从事左翼文学运动的经历时,不时提到他和周立波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共患难、同欢乐的生死之交。他们二人同是湖南益阳人;周扬生于1907年11月7日,周立波生于1908年8月9日,周扬稍长一点;二人同属周性宗祠,论起宗族辈份,还是叔侄关系,但他们相识后,情同手足。用周扬自己的话说,更像亲兄弟。初识促膝谈他们二人初次相识于1926年,正是湖南革命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日子。周扬当时名周起应,已在上海大夏大学…  相似文献   

5.
一 宝秀因取云南名胜宝山阁、秀山寺各一字而名,又因人文历史渊远流长被誉为“钟灵毓秀”之地。农耕、读书、经商、入仕是历朝历代宝秀人的生活主题。在外地人眼里,宝秀人“有才”又“有财”,当地人说起宝秀名人更是如数家珍,非常自豪。  相似文献   

6.
《陶铸在辽吉》一书,现在与读者见面了。说起陶铸,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国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五十年代,他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和《思想、感情、文采》两本书,受到广大青年的喜爱,鼓舞着青年们奋进,在“文革”期间,他刚正不阿,与“四人帮”进行坚决斗争的精神,更使得广大干部、群众对他敬仰和怀念。许多人想了解他,学习他一生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却苦于缺少对他系统介绍的书籍。为了满足  相似文献   

7.
秦湘豫 《党课》2013,(14):109-112
说起唐伯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三笑点秋香”“家有九美”等尽皆可为其代名词。但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却是一生坎坷,且从未点过秋香,他性格放浪,年轻时纵酒成性,成年后“佯狂使酒”,到了晚年又借酒浇愁,真可谓“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2,(4):77-79
彼得·巴菲特是何许人也?很多中国人可能不知道。不过,说起他的父亲“股神”沃伦·巴菲特,恐怕就没几个人不知道了。在2011年《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沃伦·巴菲特以500亿美元的净资产名列全球第三位。  相似文献   

9.
故乡,《山乡巨变》的生活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理 《新湘评论》2008,(9):45-47
在距湖南益阳市中心城区不到6公里的高新区谢林港镇.有一个叫清溪冲的村落。这里,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却走出了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他的代表作《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曾影Ⅱ向和教育了一代人,其中《山乡巨变》就是在这里完成写作的。故乡,是周立波这部文学巨著创作的生活之源。  相似文献   

10.
黄洋  黄爱国 《学习导报》2011,(16):15-17
电影《地雷战》和《地道战》是上世纪60年代初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红色经典影片。但说起它们的军事顾问、负责指导拍摄者,也许就没多少人知道了。他就是原安源煤矿工人、时任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的王耀南将军。  相似文献   

11.
刘炜 《党课》2020,(3):88-90
说起东晋陶渊明这位田园诗人的鼻祖,我们大都会联想到他蔑视权贵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还会想起他的成名代表作《桃花源记》。其实,在“不为五斗米折腰”与《桃花源记》当中,还隐藏着或被我们误解,或是让我们难以想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程实 《奋斗》2002,(3):43-43
著名作家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描写的“元茂屯”,其原型就是位于尚志市元宝镇所在地的元宝村。电视剧《暴风骤雨续篇》展示的是今天“元茂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这个昔日以贫穷落后而出名的小山村,经过艰苦拚搏,一跃成为世人瞩目的亿元村、文明村。  相似文献   

13.
周立波是跨我国现代与当代两个历史时期的著名作家。从30年代到上海参加革命文学活动至1979年辞世,他在文坛上整整耕耘了50年,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和译著。尤其是他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坚持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作指导,创作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及短篇小说《山那面人家》等优秀作品,在中国现代与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周立波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生活道路与文学道路。他于1908年8月9日诞生于益阳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小学教员。从幼时起,他就在父亲的  相似文献   

14.
陈伯达是一位“大名人”,号称党内“一支笔”,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老夫子”。他曾写过《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政治论著,他写的《墨子哲学思想》还受到毛泽东的夸奖。陈伯达一度成为党内有影响的理论宣传家之一,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晚年成了阶下囚。  相似文献   

15.
尼崎秀实是日本进步的新闻记者。1901年4月出生于东京,从1928年11月至1932年1月,作为日本《朝日新闻》驻上海记者,在上海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在此期间,尾崎秀实结识了鲁迅、田汉、夏衍等中国左翼文化人士,积极宣传并帮助中国的左翼文化运动。夏衍在他的小《懒寻旧梦录》中,专门介绍了尾崎秀实等日本友人在这方面的事迹,并且写进,他专门“补写了这一段,为的[是]让中国读者不要忘记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还有那样热爱中国人民的日本朋友。”(见《懒寻旧梦录》第196页)。有鉴于此,我将日本学者风问道太郎所著的《尾崎秀实传》一书…  相似文献   

16.
也许你没有听过歌剧《红珊瑚》,但你肯定对《红珊瑚》选曲《珊瑚颂》和《海风阵阵愁煞人》等乐曲耳熟能详。《红珊瑚》的作曲者之一就是胡士平。 胡士平给自己的书斋起名叫“半拍斋”,意思是“事事较人晚半拍”。他说“生活中也有这么一种人,诸事认真,事事注意,但生性愚钝,事事落在别人后。别人早就明白的事他刚刚明白,别人已经办完的事他刚去办。就是在争论吵架中,别人伶牙俐齿一句话就把你噎住了,他要在过后好久才想出该怎样回答。这类人常被称作晚半拍或慢半拍。我就属于这类人。”这是胡士平的自谦,然而正是由于这种自谦,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他总是用十  相似文献   

17.
“做秀”与“做事”,是有根本区别的。有一副对联是:“善于做秀的人,虽然风光无限,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勤于做事的人,尽管默默无闻,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副简单的对联比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做秀”与“做事”的不同:从目的上说,“做秀”是为出名,即“风光无限”,而“做事”是  相似文献   

18.
邹理 《学习导报》2012,(3):36-38
益阳谢林港镇清溪村是周立波的故乡。1908年7月3日周立波就出生在这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南国小山村。据周立波母亲对人讲,她怀这个孩子时,梦见一只鸟落在对门山上的梧桐树上,于是,父亲援引"有凤来仪"的典故,给他取名为绍仪,又名凤翔。  相似文献   

19.
说起初到维康公司时的境遇,苏明秀用“困难重重”来形容。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了解,苏明秀已然成为维康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2007年5月,在南充市嘉陵区创新开展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非公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的实践中,苏明秀等15人通过双向选择,被选拔到非公企业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与苏明秀相似,他们或多或少都经历了波折与困难。  相似文献   

20.
电业骄子     
在农一师电力公司,提起姜爱民,可能有些人一时还对不上号,但一说起他的绰号“姜太”,几乎无人不知。大伙给他起这个“绰号”,源于他对电力技术和计算机钻研乐此不疲。熟悉姜爱民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人。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他几乎都用来学习,特别是1998年担任技术员后,他晚上经常是在办公室学习计算机专业理论和电力技术方面的书籍。塔南所的职工看惯了他那夜里常亮着灯的办公室,妻子常常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