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实现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和认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人民群众接受和掌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科学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正确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该是特指和泛指辩证统一的"复合论"。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大众"的现实形态和发展趋势,是事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否有效实现的重要前提,唯此,才能使理论更加亲近主体,可以有效避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狭隘化、庸俗化和空洞化的错误倾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要求我们详尽探讨其"化"之过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抽象深邃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浅显道理,从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坚定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共同理想信念,这样一个学习、宣传、贯彻的过程。我认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要从思想、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普及。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并付诸实践的过程。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六大困境。在泛媒时代,要打好公共政策导引、教育教学普及、泛媒信息传播和互动咨询协同的"组合拳",着力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习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者。现阶段人民群众接受理论的程度取决于广大个体的利益要求是否被满足。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直接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人民群众接受、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最终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并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念定位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接受认同的过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突出三个特色,体现三个结合,依靠两类主体,体现两个特点,把握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8.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导致在大众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因此,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如何围绕人的"主体性"地位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下我们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益机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以改善民生为利益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关注民生需求,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巩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的物质基础;必须把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同宣传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才能促使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艾思奇启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和探索。他的《大众哲学》一书富有中华民族的生活形式和风格特色,对于今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建构新路径等方面,具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质上就是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认真反思以往研究范式的局限性,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把大众化的理论成果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内化为人民群众稳定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了十四年的浴血奋战。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推动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东北群众所掌握,并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理论武器,引领东北抗战取得了最终胜利。东北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取得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乎党的执政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因素的阻滞: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双重阻击;"书斋的马克思主义"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现实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严重挫伤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好感度等。消解这些阻力因素,需要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不能任由其扰乱人民大众的思想;需要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性和通俗性,打破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理论隔阂;需要纠正人民群众的认识偏差,厘清社会现实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实效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成果要转化为实践成果,必须经过大众化这个重要途径。科学理论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所运用,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地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没有这个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就难以巩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云南省保山市作为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始终依托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传播者郑垧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生实践者杨善洲等名人的品牌效应,着力把保山市建设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主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关注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民生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又是检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效的现实尺度,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终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然内在地包含着科学发展观的大众化。科学发展观的大众化要准确把握大众化主体、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注重理论的通俗化、突出大众化的实践性,把科学发展观真正变成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在当前我国社会思想剧烈变化的转型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面临着诸多现实性的挑战和问题。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使理论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所谓"济南市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济南市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相结合,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普及,着眼于济南市经济社会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济南市民生等实际问题解决的现实指导,使其通俗化、普及化和群众化。让当代这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济南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成为他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注意提升济南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济南化的发展。这是对"济南市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本质内涵的一种较为具体而完整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利益机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以改善民生为利益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关注民生需求,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巩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的物质基础;必须把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同宣传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才能促使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0.
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要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问题。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积极探索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