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立国 《求知》2009,(4):20-21
一、招商“招政”并举,以空间换时间。把建设北方经济中心落在实处 应当从国家对滨海新区的改革任务的设定和天津市的城市定位的高度来考虑新区的招商工作。国务院对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出了网大任务:金融改革、土地利用、外贸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牛桂敏  石森昌 《求知》2005,(7):34-35
1.改革管理体制。理顺管理职能。滨海新区由多个区域组成,在体制上存在多头分散管理的弊端,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统一的管理体制,不利于新区整体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由于新区体制上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核心区,因此,要从整合塘沽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能人手,优先理顺核心区的经济社会管理机构。如以开发区管委会为主合并整合经济管理部门,建立新区经济发展工作部;  相似文献   

3.
张志强 《求知》2006,(6):37-38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上,特别要突出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区域发展,把滨海新区建成环渤海和全国的滨海新区。如果说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是形成内部合力标志的话,那么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服务水平的提高就是对外形象的展示,也是国家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理由。因此,必须跳出新区看新区,强调在辐射带动环渤海区域乃至中国北方经济发展中来规划新区的产业,提升新区的服务,实现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邢春生 《求知》2008,(11):38-39
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已经到了十分紧要的关头”,“全市要继续支持滨海新区,各综合部门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搞好服务,共同办好滨海新区联合投资服务中心,做到新区的事在新区办,快办、办好,真正营造一流的国际环境”。从而实现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的联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邢春生 《求知》2008,(2):37-38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把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的是通过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京津冀、环渤海及中国北方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强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上。又一次提出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滨海新区时就曾指出:“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推进新区的改革开放和开发,不仅对天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20号文件也明确指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要“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  相似文献   

6.
李润兰 《求知》2007,(8):4-4
按照市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统筹区域发展,在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三个层面上全面推进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真抓实干,突出发展特色,形成产业化优势,实现市区与新区良性互动,以实际行动支持滨海新区加快发展,为全市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2,(8):20-21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滨海新区是天津的希望所在。是谋求更大发展的制胜一招。”塘沽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市委的要求,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式,为新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设立新区,探索集“功能区”与“行政区”二者之长的城市管理体制与深圳经济的再次腾飞和减少行政层级的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化解“定位困扰”和“条块困扰”、完善新区管理体制的关键在于破解基层行政改革的难点、加快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滨海新区提出的重要功能定位之一。2010年初新区又被批复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之一。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建设提出厂新的更高的嗄求。存“十二五”期间,如何顺应形势,抢抓机遇,推进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08,(9):19-21
市第九次党代会为天津今后的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提出了天津发展的目标任务。要做到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以及实现市委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至关重要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各自的区域功能优势.在为滨海新区加快发展服务的过程中乘势发展、借势发展、造势发展,形成全市支持新区率先发展,新区带动各区县协调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城市布局、产业布局与城市管理体制是城市发展的三大主题,三者的优劣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成败。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市级中心——副中心——组团中心”和产业布局的“一带四区九基地”的构想形成以后,城市管理体制问题就成为深圳市面临的新课题。为落实深圳市“二大中心——五大副中心——八大组团”的构想,深圳市先后在2007年和2009年分别成立了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09,(9):27-28
当前.滨海新区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滨海新区“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发展策略的确立和实施.标志着新区进入到了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全面开发建设的历史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滨海新区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两江新区日前宣告成立。这是我国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后正式成立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根据国务院批复,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将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其政策除比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外,  相似文献   

14.
李润兰 《求知》2006,(1):30-3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滨海新区的发展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滨海新区由天津市的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由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转变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天津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多年拼搏奋斗的结果.是中央对天津工作的充分肯定。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全市的共同任务,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新区的建设,主动服务、多做贡献。我们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功能,为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5.
韩良 《求知》2009,(9):44-45
天津市建立离岸金融中心不是当年深圳和上海进行离岸银行业务试点的简单复制,而是在《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006]20号文”),国务院批复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综合配套方案”)两份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对滨海新区的战略定位与布局.而开展的一系列具有离岸金融业务性质的制度创新与产品创新。在中国现有的法律与管理体制下,那种设想一下子将天津建成伦敦、香港、  相似文献   

16.
杨文成 《求知》2006,(3):20-23
中央把我市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我市赢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最大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使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前不久闭幕的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总体目标、功能定位、重点工作,为今后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篆 《学理论》2009,(9):73-74
离岸金融市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欧洲,它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金融制度创新的产物。目前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具有政策上、市场需求上等多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又被批准成为继深圳、上海后第三个离岸金融试点地区,构建和发展滨海新区离岸金融市场已成为实现我国金融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将滨海新区离岸金融市场建成政策推动型离岸市场,充分发挥政府在其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文喜 《求知》2006,(1):30-3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滨海新区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对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的精神,对接新区。借势发展,承接辐射,寻求合作。“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实施调整强区、科教兴区、开放富区、环境立区和高新产业带动战略,努力把北辰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的制造业强区、辐射广泛的商务流通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区。  相似文献   

19.
霍兵 《求知》2007,(9):36-37
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使滨海新区的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也给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务院20号文).明确将滨海新区确定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金融、土地、对外开放、税收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突破,并形成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要提高滨海新区规划管理工作的水平,也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通过创新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规划理论和编制方法,创新规划实施机制,才能为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优质的规划保障服务.才能保证滨海新区规划建设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1.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滨海新区不仅仅是天津的,更是整个区域乃至国家的新区.所以“基地”的功能与作用只有从国家的战略层面才能得到深刻理解。一是“基地”建设必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创新中心:二是“基地”建设必须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理所当然应当成为区域联合、共同发展的平台;三是“基地”建设必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