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建国军的由来1945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晋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在邯郸地区歼灭沿平汉铁路北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第三十军、第四十军大部,共三万余人。  相似文献   

2.
中原解放区以河南省桐柏地区为中心,纵横数百里,地处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横跨平汉铁路,南临武汉,北近许昌、洛阳,东接合肥,西连襄樊、南阳。中共部队雄据中原,就像一把利刀插在蒋家王朝的心腹之中,对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战略上极为不利。因此,蒋介石把全面内战的突破口选择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正1946年冬至1947年春,东北国民党军依仗军事优势,继续推行"南攻北守,先南后北"作战方针,向以临江县为中心的南满解放区大举进攻,企图乘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第4纵队在临江地区立足未稳、群众尚未充分发动起来之际,歼灭或困绝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于长白山地区,然后转兵北上,夺取北满,占领全东北。为策应南满部队保卫临江,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三次渡过松花江南下作战,史称"三下江南"。北满部队与南满部队紧密配合,打退国民党军对南满的重点进攻,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战略转折。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为了抢夺胜利果实,沿津浦铁路向北进犯山东解放区。在鲁南地区的山东军区第8师,奉命在津浦路阻止国民党军北上。  相似文献   

5.
李超 《党的建设》2010,(8):62-62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在收编的伪军配合下,沿津浦铁路向北进犯山东解放区。我军在鲁南地区的山东军区第八师,奉命在津浦路阻止国民党军北上。11月11日,  相似文献   

6.
正1948年秋,时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杜聿明精心策划了经蒋介石批准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略,妄图先集中优势兵力击溃南满共军主力,将我党领导的南满根椐地"一鼓荡平"待解除后顾之忧后再倾力北上。胡奇才锁定国民党军王牌军"千里驹师"10月19日,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从沈阳地区出动8个师十几万兵力,分3路进军,其中由敌52军的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组成的中路,沿安奉线(今丹沈线),  相似文献   

7.
1946年冬至1947年春,东北国民党军依仗军事优势,继续推行"南攻北守,先南后北"作战方针,向以临江县为中心的南满根据地大举进攻,企图将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第4纵队歼灭或困绝在长白山地区,然后转兵北上,夺取北满,占领全东北.在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的战略配合下,南满部队实行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配合,打退国民党军的四次...  相似文献   

8.
正杜聿明十万大军攻南满1946年10月中旬,时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的杜聿明,为了扭转在东北战场上点多线长、兵力不足的窘境,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即首先进攻我南满解放区,击破南满民主联军主力,解除其北进的后顾之忧,尔后转兵北越松花江,进攻北满解放区,实现其最后占领整个东北的战略目的。随后,杜聿明再次撕毁东北停战协议,纠集第五十二军全部、新六军全部、第七十一军九十一师、新一军新三十师以及第六十军一八四师,共约10万余人,依托中长铁路,分兵三路向南满之安东、通化地区蜂拥而来。  相似文献   

9.
正1946年夏,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及主力大部撤退到松花江以北,与松花江以南的南满军区互为掎角,钳制了国民党军的继续挺进。鉴于东北兵力有限,无法同时占领南满与北满,国民党军只好选择"南攻北守,先南后北"作战方针。该方针规定,先在辽东地区围歼南满军区主力部队,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大举进攻北满。于是,国民党军集中主  相似文献   

10.
《党史纵览》2016,(7):8-10
正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我中原部队开始突围。1946年6月,蒋介石在内战部署基本就绪后,悍然撕毁停战协定,以193个旅、158万兵力,向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国民党军用于围攻中原解放区的总兵力约30万人,由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中共中央军委为保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6,(8)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调集重兵对中原解放区李先念部进行蚕食和围困。为达成牵制国民党军的战略目的,李先念率领中原解放区军民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战略坚持,并在国民党军即将发动总攻之前突出重围。在整个中原突围过程中,李先念以身作则,巧妙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凝聚集体战斗力,为胜利突围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诱敌北援1947年4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了旨在配合陕北、山东我军打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豫北攻势,战役第一阶段,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作战集团经过10余天战斗,一举楔入敌人纵深,先后攻克县城和据点数十个,歼敌5000余人,解放了黄河以北、平汉铁路以东,东西100余公里,南北70余公里的广大地区,摧毁和控制平汉路、道清路百余里,打乱了敌人的防御体系,扰乱了敌人的兵力部署。随后,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为避开国民党军的优势兵力,争取在运动中歼敌,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挥师北上,开始第二阶段作战。这一阶段的作战目的是,首先扫清平汉路两侧据点,消灭分散之敌,彻底破坏平汉铁路安阳、汲县段,并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21,(7)
正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起点,而我军中原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我中原军区部队中原突围的胜利,不但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力量,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兵力,还有力地策应了其他解放区部队的作战。从不同侧面概述这场重要的战役,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历史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调集22万国民党军围攻以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中原军区主力分南北两路杀出国民党军重围,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并根据中共中央新的决策,在敌后创建了豫鄂陕、鄂西北两个根据地,不仅从外线牵制了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配合了内线战场,而且为转入战略进攻保存了骨干力量。张力雄时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3旅政委,率部参加了中原突围和创建鄂西北根据地的战斗,经过11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抵达苏北解放区。  相似文献   

15.
1946年8月中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击陇海铁路,打乱了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南线的部署。随后,国民党军匆忙调集14个整编师32个旅约30万人,企图以优势兵力钳击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陇海路以北定陶、曹县地区,占领鲁西南,然后打通平汉铁路,企图把“刘、邓赶回太行山去”。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集中现有兵力,首先歼灭孤军冒进的敌整编第三师,一举扭转我军在中原地区的被动局面。时任六纵17旅50团副团长马宁(建国后任空军第三任司令员),生前以自己的亲历回顾了解放战争中这场经典战役。  相似文献   

16.
正粟裕斗胆直陈,建议在中原打歼灭战1947年7月以后,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和陈(毅)粟(裕)三路大军呈"品"字形在江淮河汉之间的中原地区纵横驰骋,完成了开创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此时在中原地区,虽然解放军在战略上和政治上已占优势,但国民党军在人数和装备上仍占优势。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困下,处境困难;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也难以寻找到打大歼灭  相似文献   

17.
70年前的今天,国民党当局在完成战争准备后,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在敌军重兵围困下,中原军区主力由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1946年6月26日晚间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皮定均率领第一纵队第一旅为迷惑敌人向东行动,牵制国民党军,掩护主力突围。最终,中原突围取得成功,皮定均部也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原突围的成功战例。为纪念中原突围胜利70周年,特开设专栏,以更好地铭记历史,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为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服务。  相似文献   

18.
1946年秋,皮定均率部从中原转战华中,在经受了淮阴保卫战弹雨硝烟的洗礼后,又踏上了涟水保卫战的征程。 奉命转移 驰援涟水 涟水城介于废黄河、盐河之间,是苏北的重要门户,是山东解放区与华中解放区联系的枢纽。1946年9月19日,国民党军侵占了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后,地处该城东北35公里的涟水城的地理位置就显得更加重要。国民党军气焰十分嚣张,以其五大主力之一的所谓“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及整编二十八师一部共3万余人,向涟水城大举进  相似文献   

19.
正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原解放军6万余人被国民党军22余万人围困在平汉铁路以东,以宣化店为中心的东西长约200里、南北宽约50余里的一块狭小地带内。6月下旬,中央军委部署中原解放军立即突围。遵照这一指示,中原解放军以第1纵队第1旅(旅长皮定均)伪装主  相似文献   

20.
组建大队 1949年元旦,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向中外宣布,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成为全国上下一致的动员令.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决定从老解放区抽调5万多名干部随军南下,其中包括从太行区和太岳区抽调干部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简称长江支队),随中原野战军(二野)南下到京沪杭,接管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