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当时各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模范。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在致聂荣臻等人的慰问电中称:你们"已经创造晋察冀边区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边区成为模范区,离不开聂荣臻的巨大功劳。聂荣臻在晋察冀边区几乎踏遍了北岳区的山山水水。有一段时间,军区领导机关驻在唐县和家庄,中央分局在阜平易家庄,聂荣臻  相似文献   

2.
晋察冀边区     
1937年到1948年,聂荣臻同志领导晋察冀军区,以阜平为中心,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它不仅是华北抗战的坚强堡垒,也是对日寇进行战略反攻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进军东北、夺取华北的前沿阵地。晋察冀边区创立的崭新的民主制度和完善的建构,为新中国政权建设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因此晋察冀边区被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新中国的雏形”,被毛泽东同志亲笔授予“抗日模范根据地”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3.
《奋斗》2021,(10)
正一阜平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1年。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阜平的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阜平和阜平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4.
一 阜平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 11年.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阜平的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阜平和阜平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5.
正一阜平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1年。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阜平的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阜平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1年。1948年4月,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2007,(4):51-51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开展的减租减息运  相似文献   

8.
静德 《党史文汇》2002,(8):26-28
“建设一个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一1938年2月中旬,北方局派彭真到晋察冀边区,传达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指导晋察冀边区工作。129师派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率部护送。2月23日,彭真到达晋察冀边区首府阜平,同聂荣臻会合。这时,聂荣臻已接到日军将再次围攻晋察冀边区的情报,准备部署反围攻作战。根据这里的实际情况,彭真先开了一个小会,简单传达了十二月会议精神,重点讲了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及独立自主的问题。至于较大范围的传达,彭真和聂荣臻都同意在反围攻结束后再进行。彭真到达阜平的当天,聂荣臻给刘少奇发…  相似文献   

9.
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聂荣臻五台受命,扩大武装,发动群众,在晋察冀边区创建了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被党中央誉为"抗日模范根据地和统一战线模范区",聂荣臻创造性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依靠基本群众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最广大的群众是农民群众。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晋察冀边区,仍然是这样。必须依靠农民群众,把根扎在农民群众之中,只有这样,统一战线才有  相似文献   

10.
顾棣 《党史文汇》2005,(12):49-50
我从小就爱看戏,尤其爱看革命内容和现实题材的戏.特殊的条件,满足了我的喜好.我家住在华北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腹心--阜平,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八路军就到了我的家乡,1938年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在阜平成立.从此,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一直在阜平和邻近的几个县驻扎活动,部队、地方、学校的剧团也经常在我家乡一带演出、宣传、辅导或居住.因此,我就有了较多的机会看戏,如"抗敌"、"火线"、"冲锋"、"战斗"、"群众"等剧社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华北联大文工团、抗大二分校文工团、120师宣传队等凡在阜平活动过的剧团的戏我都看过.在我看过的所有剧团的所有剧目中,最使我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只演20来分钟的儿童小歌剧,这就是抗敌剧社两位小演员演出的<问路>.  相似文献   

11.
唐越 《党史文汇》2014,(8):F0003-F0003
正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乡金岗库村。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7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在五台山石咀普济寺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并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至此,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宣告建立。11月18日,军区机关由五台移驻河北阜平。1938年3月9日,日军进攻阜平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即由阜平移驻五台山金岗库,军区政治部驻大甘河。4月,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岗库召开,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彭真到会传达了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这次大会对于坚持敌后抗战、巩固与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40华里处,处在阜平、石家庄、定州、忻州和保定的交汇点上,交通十分便利。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根据地,曾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中国抗战以及世界反珐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天的贡献。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后人,1972年,阜平县委、县政府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毛主席居住工作过的地方建起了城南庄革命纪念馆,1974年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为国家…  相似文献   

13.
<正>1937年11月,聂荣臻率八路军从山西开赴阜平,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阜平人民秉承太行山的刚毅与坚强,为支持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片热土上,诞生了许多感人而有趣的故事。阜平柴火最干一点就着"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国共两党宣布联合抗日。然而,国民党根本没有拿出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洛川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决定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聂荣臻遵循中央的命令开辟了晋  相似文献   

14.
周治龙 《党史文苑》2009,(12):20-25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县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经过一年的艰难斗争,边区已发展到3省72个县,幅员10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多万,武装部队达9.8万多人。  相似文献   

15.
<正>阜平是晋察冀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八年抗战中,阜平是晋察冀边区唯一没有被日寇长期占领的完整县,素有模范抗日根据地之称。阜平人民质朴、勤劳、善良,以聪明才智和勇敢的身躯为抗日战争筑起了一座坚强的堡垒,谱写了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宋朝以来的民间俗语。但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阜平出现了参军热潮,边区打出了"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  相似文献   

16.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宣告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正式成立.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在聂荣臻和彭真同志直接领导下创建的晋察冀边区,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全边区的广大军民精诚团结,同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不断壮大根据地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各方面的社会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使边区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魏芙蓉,郭永学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华中地区、山东地区等抗日根据地的创立,随着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健康发展,各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抗日根据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记忆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又回到日夜思念的、哺育自己成长的抗日根据地——阜平。坐在去阜平的汽车上,心情万分激动,不由得回忆起几十年前的一幕一幕…… 1944年冬末,我们几个“海燕社”的成员,在地下党的指引下,怀着对光明的渴望,从北平坐火车到定县,冲破重重险阻,来到了敌后根据地,晋察冀城工部所在地——阜平西板峪店。到了那里,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农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农业的发展对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晋察冀边区的农业问题进行阐述,请党史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 1936年是抗战前中国农产量的最高峰。1937年抗战爆发后,冀东和津浦铁路沿线地区的农产量较之往年,都有大幅度下降。晋察冀边区政府建立后,农业生产的情况是这样的: 1938年,北岳、冀中区农业丰收。1939年,农业生产急转直下,产量下降1/3。1940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播是晋察冀边区贯穿八年抗战中的一项颇具成效的人文活动。这一活动有力推动了边区的抗战、建设,成为边区军民巩固发展边区、坚持持久抗日,争取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它为抗日敌后根据地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播种与建构开辟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部队是边区新文化的首批传播者。他们一踏上边区土地即发扬其前身工农红军文化宣传的光荣传统,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掀起抗日救亡热潮。一时间抗日标语写满街头村庄,救亡歌声响彻大小山沟、广袤平原……随着根据地的开辟、巩固,边区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