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4月25日,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尤瓦纳偕一秘苏里范、专员安瓦尔·瓦哈布访问了韶山.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铜像和滴水洞.尤瓦纳大使来华两年多,到过中国22个县40多个城市,来韶山是第一次.大使对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同志革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很善交谈.他问到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和解放后几次回过韶山及毛泽东家属等情况,韶山陪同一一作了介绍.参观时大使看得很细,并在滴水洞签名留念.参观后大使说:“韶山很美丽,到处看到盖了许多新楼房,说明人民的生活富裕,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相比,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2.
1995年2月7日至8日,在中共湖南省委副秘书长周玉真等陪同下,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随母亲邵华回到韶山,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铜像、毛泽东之路景园、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滴水洞、毛泽东诗词碑林、韶峰、毛氏宗祠、毛泽东家世展和毛泽东同志遗物展。 7日上午10时许,当韶山管理局和韶山市委的同志在韶山宾馆迎候  相似文献   

3.
滴水洞情思     
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在武汉东湖所写致江青谈“虎气”、“猴气”的信广传中外,信中谈及住在“西方山洞”(因韶山在武汉之西,当时滴水洞是一级禁区,故隐其名)里,致使海内外人士都猜测不到这个神秘的山洞在何处?何名?后来,才逐渐得知洞在韶山,洞名“滴水”。在毛泽东90诞辰时,我应邀与湖南省军区党委扩大会的代表,一起参观了这个距毛泽东旧居上屋场4公里、尚未对外开放的“滴水洞”,始知不是山洞,而是地处三面环山海拔三四百米,群山环抱,J、盆地中,一栋坐北朝南青砖、白墙、绿瓦的平房“滴水洞一号楼”——毛泽东别墅。196…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毛泽东在一封信中写道:‘自从六月十五日离开武林以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太灵通……’。‘西方的一个山洞’,指的就是韶山滴水洞。滴水洞是地名,实际并无洞。滴水洞内寓所,建于一九六一年。毛泽东一九六六年六月十八日至二十八日在此居住过,其他领导同志也来这里居住或参观过。  相似文献   

5.
熊清泉 《新湘评论》2013,(24):22-24
我最仰慕的地方是韶山,最仰慕的人是毛泽东。我有幸担任过韶山公社书记,这也是我一生最值得幸福回忆的时光。今年,在毛泽东主席120周年诞辰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我再次来到韶山,瞻仰故居,拜谒铜像;再进滴水洞,爬上虎歇坪,眺望龙头山,仰望巍巍韶峰,我思绪万端,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6.
严农 《党史文汇》2006,(1):29-32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一天,毛泽东请来了韶山公社党委书记和韶山冲党总支书记,说:"我离开韶山这么多年了,想请乡亲们吃顿便饭,叙叙旧情,我要请的人有:毛宇居……"  相似文献   

7.
从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沿一条林荫柏油路南行西折约4公里,进入一条幽深狭长的山谷。谷口有一由水泥仿制大小不等悬空直挂成欲滴状石钟乳的门楼,上嵌有摘自毛泽东草书“滴水洞”三个朱红大字。这就是那个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西方山洞”。滴水洞并不是一个洞,而是一条逶迤绵延约3公里的曲折幽壑。“一沟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毛氏族谱》确切地勾勒出了滴水洞的形势。发端于南岳的韶山山脉,奔趋数百里,于韶峰东北盘桓曲折成龙头山、黄蜂山、牛形山。三山一脉相连,自东西北如握拳般紧紧环抱,形成一…  相似文献   

8.
1992年5月27日,莫桑比克议长桑托斯偕夫人及莫桑比克驻华大使姆班泽等一行4人,在全国人大办公厅外事局尹作金副局长和湖南省人大副学俭副秘书长、湖南省外办但德池副主任等陪同下,专程访问了毛泽东同志故乡韶山。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和滴水洞。并在故居前合影留念。桑托斯议长今年63岁高龄,曾多次来中国访问。此次一到中国,便提出要安排访问韶山。抵达  相似文献   

9.
简讯     
《湘潮》1987,(5)
去年12月28日,韶山在修建滴水洞上山游览道路时,发掘出毛泽东祖父毛翼臣的墓碑。该墓碑为祁阳石料,长约100厘米,宽约40厘  相似文献   

10.
“西方山洞”,指的是毛泽东故乡韶山的滴水洞。 韶山顶上涌突的山泉,汇成一道细细的激流,飞下山坡在一块岩上吊滴。水滴石穿,山岩上留下了一个1米多深的洞,当地人称之为“吊水洞”。吊水洞附近,山势险峻,风景幽雅,左边是龙头山,右边是虎歇坪,万绿丛中隐藏着一汪水潭,伊然是个世外桃源。 不过,现在滴水洞已经没有洞  相似文献   

11.
霞飞 《党史博览》2006,(2):51-54
这里所说的“文革”初期毛泽东给江青写的信,是指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在韶山滴水洞写给江青的一封信。因为毛泽东写好这封信后,先给周恩来、王任重二人看过之后,由周恩来转交给在上海的江青,江青看过之后又由周恩来带此信到大连,交给在那里的林彪看过。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在那个时候给江青写那样一封信?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说自己在“西方的一个山洞住了十几天”。这个神秘的“西方山洞”,就是毛泽东故乡韶山的滴水洞。要知道毛泽东未了的最后心愿是什么?请看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5,(1)
<正>近日,笔者来到韶山市采写收集党史资料,见到韶山村村民毛泽友家的厅堂里,悬挂着一幅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与乡亲们合影的照片。提起这幅照片,毛泽友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他说:"这张照片,就是毛主席与亲戚、邻居聊天时照的,我父亲毛贻笙站在后排左数第二个位置。"这幅照片,曾被一位外国记者从摄影师侯波那里拿到带至国外,几十年后才被辗转送回到韶山。1959年6月26日早上7点左右,毛贻笙在毛泽东父母坟山下割牛草,一位着  相似文献   

14.
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在致江青的信中写道:"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林以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28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十天了."信中的"武林"指杭州,"白云黄鹤的地方"指武汉,"西方的一个山洞"即韶山滴水洞.  相似文献   

15.
1927年1月,毛泽东风尘仆仆回到韶山考察农民运动。临行时,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亲人们关切地问:“润之,你什么时候再回来?”“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需要几十年,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来见乡亲。”的确,在以后战火纷飞的艰辛岁月里,毛泽东尽管不时牵挂着家乡父老,却再也没有回来。1949年,革命终于成功了。韶山人想,这下,毛泽东总该回来  相似文献   

16.
姑姑毛泽建1905年10月诞生在毛家祖居地湖南韶山的东茅塘,到现在已经整整一百周年了。东茅塘位于滴水洞附近。10月正是韶山野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爸爸就给姑姑起了一个乳名叫菊妹子。听父亲讲,姑姑小时候面目清秀,聪明能干,针线活很好,画画、绣花都很在行,很受长辈喜欢。见过姑姑的亲属和邻居都说我长得很像姑姑。由于姑姑生前只留下一张集体照,从中裁下来的影像模糊不清。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我10多岁,韶山毛泽东陈列馆为姑姑塑像、画像都拉我去做模特。这段经历使我对姑姑的身世和英雄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许多书刊上都说姑姑是过继…  相似文献   

17.
正大革命时期,青年毛泽东为了用大量的事实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不畏难苦,风尘仆仆,亲赴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醒陵、长沙5县城乡考察。1月5日他来到家乡韶山,乡亲们敲锣打鼓把他迎进毛震公祠,接着他作了激动人心的演讲。毛泽东这次离开韶山后,继续投身在革命的洪流中,挑起中国革命的重担,决心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改造中国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于1966年6月来到故乡韶山的滴水洞便闭门不出,与世隔绝地住了11天。在这期间,他唯一的一次外出,仅走出洞口300米远,没有见过任何人。这11天,是毛主席思绪最复杂的11天,也是谜一般的11天。 曾在毛主席身边负责安全保卫工作40多年的张耀祠对毛主席在此的情况作了记述一  相似文献   

19.
劈波斩浪山区之人一般不擅游泳,但毛泽东生长在湘中韶山,却终身与游泳结下不解之缘。湘江、长江、北戴河、珠江、钱塘江、邕江和韶山水库,都留下他劈波斩浪的英姿、胜似闲庭信步的气度。毛泽东字润之。泽、润两字皆带水  相似文献   

20.
孙士云 《湘潮》2024,(2):21-22
<正>1925年2月6日,毛泽东携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回到故乡韶山。这一次,他在韶山住了200多天,是毛泽东1921年离开韶山后回故乡待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毛泽东回韶山,本来是养病的,但没有闲着。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发动进步教师,利用原来的公立学校、族校、祠堂等,在韶山一带创办农民夜校,既教识字、珠算,又讲国内外大事,还讲三民主义,启发了农民的思想觉悟。从1925年3月起,毛泽东以毛福轩等为骨干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会员,不久,这一类秘密农协发展到20多个。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亲自发展了韶山第一批中共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