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931年5月31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建宁城,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毛泽东又一次赋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满怀豪情地讴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工农红军,嘲笑“为营步步嗟何及”的国民党军。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赋词《渔家傲》,  相似文献   

2.
丁毅 《党史文汇》2009,(1):34-35
2007年我在<党史文汇>第6期发表<毛泽东的半篇(渔家傲)因何而作>一文,此文对曾德林1958年披露的半篇<渔家傲>作了初步研究,认定这是毛泽东没有写完的<渔家傲·反第三次大'围剿'>.  相似文献   

3.
正"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词句。当时活捉张辉瓒的一线指战员,是时任红军27团团长的李聚奎。这位被称作"将圣"的红军将领,在第四次反"围剿"时指挥部队用40分钟时间歼灭国民党军第52师师部和1个旅,在长征途中指挥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一生战功卓著。而最让人敬佩的,则是他坚定的  相似文献   

4.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干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这是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上半阙.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毛泽东歌颂三次反"围剿"的词作都用《渔家傲》这一词牌?词作创作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有4次修改?在词作中,毛泽东声色雄壮、文气浩荡的豪迈之情是如何抒发的?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杨尚昆、彭德怀等都在建宁战斗过。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取得建宁大捷,毛泽东在建宁挥毫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诗篇。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歌《十送红军》,在电视播出后一度广为流唱。建宁是中央苏区的21个组成县之一,也流传着大量类似《十送红军》一样的苏区民歌。如《十劝郎当红军》: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在建宁欣然挥毫写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壮丽诗篇。1930—1934年,除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建宁从事革命实践外,还有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陈毅、聂荣臻、罗荣桓、林彪等开国元帅和数十位将军在建宁指挥过反围剿战役,领导建宁人民闹革命,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了红军,把建宁这块红土地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江西永丰南部龙冈的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是震惊中外的开篇大作,蒋介石为赎救张辉瓒,加紧了政治周旋,以丰厚条件主动找我党进行国共谈判.这极大地扭转了红军自井冈山以来的被动局面,毛泽东异常兴奋,运用他深邃的神笔,诵填了光辉的首篇<渔家傲>词章.  相似文献   

9.
《湘潮》2017,(3)
正1930年10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兴奋地挥毫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活捉张辉瓒的就是智勇双全的红军战士吴光远。1930年10月30日,天空泛白,雾雨散去,正在山沟里打转转的张辉瓒师完全窜进了我军的火力网里,几乎被我一举全歼。师长张辉瓒落荒而逃,化装后钻进山林子里藏了起来。这时,吴光远和一名老战士,来到张辉瓒躲藏的山上搜索。从小就在大山里摸爬滚打的吴光远,发挥他特有的山里人的优势,穿丛林,斩荆棘,健步如飞,目光锐利。经过大半天搜索,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不但博古通今善诗精词,而且所写的数十首诗词基本上都是一挥而就成篇的。例如1958年7月1日所写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就是毛泽东"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唯有一首六十二字的词是分两次写完又修改了四次。这首词就是写于1931年春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的全文是:"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现把毛泽东是怎样写成这首词的经过概述如下,供读者备忘。  相似文献   

11.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一段。说来也算是张辉瓒有幸,他因被毛泽东在这首词里直呼其名而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由于张辉瓒被捉,引来了30年代初的一次国共谈判。但这次谈判因为张辉瓒被捉不久即遭砍头处死而最终流产。这不能不说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段深刻教训。本文文笔流畅,内容颇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活捉张辉瓒     
在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光辉词篇里。有一行脍炙人口的词句:“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红军战士在龙冈战斗结束时,站在高山上快活地传话:“活捉张辉瓒啊!前面捉到张辉瓒啊!”的生动写照。张辉瓒于1885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县一个地主家庭。青年时  相似文献   

13.
正1931年1月,即中央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某晚,毛泽东心潮澎湃,诗兴大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遂披衣挑灯,挥笔疾书:"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于是,最早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辉瓒的名字就随着《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著名诗篇流传下来。那么,"前头捉了张辉瓒"之后其人的命运与后事如何?  相似文献   

14.
我在江西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陈列馆工作时,曾有幸敬访当年草拟红军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命令的郭化若中将.这位被誉为军中第一个研究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儒将,认真看了我的访问提纲,然后回答了我提出的7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第一、二次反"围剿"胜利时填写的词篇建国后都公开发表了,唯有指挥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未见词作问世,其实当时在江西君埠他就即兴吟词了,只是"渠魁今日应活捉"未能实现,所以该词一直在民间流传。现笔者对该词的创作地进行了认真考证,愿同研究者共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冯都 《党史纵横》2001,(2):21-23
1931年 1月上旬,毛泽东在江西宁都县北端一个偏僻的山村宿营,一天夜晚,他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回味着红军在龙冈战斗中活捉张辉瓒的情景。他浮想联翩,诗兴大发,在一根灯蕊的青油灯下,借着微弱的灯光,填写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上阕填毕,毛泽东起身抽烟,被他的秘书古柏同志看见,高兴得连声叫好,赞不绝口。于是这篇不朽之作,便在红军中广为传诵。 张氏其人   张辉瓒,号石侯, 1885年生于湖南长沙县,幼年念私塾,青…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作于1931年春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曾写道:“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张辉瓒这个名字,对熟悉毛泽东诗词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蒋介石所倚重的这个“王牌师长”自从落入红军之手后,一场围绕赎救张辉瓒的谈判即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但张的结局却在阴差阳错中背离了中共领导人的初衷……国民党12万重兵第一次“围剿”朱毛红军就以悲惨的结局收场,这是南京政府和蒋介石等人万万没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不少研究者似乎很自然地批评当时未能采纳毛泽东所提的两次正确建议,《江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2期登载了温锐、周声柱的文章,考证了关于毛泽东在“福建事变”期间提出“间接配合”十九路军作战的战略性建议的史实(《福建党史月刊》摘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从败军之将张辉瓒身上缴获的怀表。1930年10月,蒋介石命令驻江西的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依据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情况,提出红军先向苏区中心退却,诱敌深入,使敌我兵力对比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然后集中兵力,各个歼敌于运动之中的反"围剿"战略方针。11月5日,国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在井冈山黄洋界哨口上立有两块纪念碑,一块横碑,一块竖碑.这两块碑屹立在黄洋界哨口的最高处,遥相呼应.其中横碑的正面镌刻的就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镌刻的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三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这就是《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井冈山》留有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