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以《论持久战》为题,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历时9天的讲演。讲演围绕着"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与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怎样进行持久战与怎样争取最后胜利?"共讲了21个问题。最后,他明确指出,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只要坚持持久抗战,结果都是一样的:日本必败,中国必胜。这一结论,气势恢宏,掷地有声。结束时他还郑重而谦恭地表示:"这个  相似文献   

2.
霞飞 《党史博览》2005,(8):4-10
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自然由多种因素促成,但抗日战争有正确的战略指导,是其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因素。1938年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就是对抗日战争进行正确战略指导的著作。这部著作是毛泽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逐步总结、撰写出来的。太原失守后,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深入敌后,领导这场持久战。从“做眼”到反“围攻”,毛泽东验证了持久抗战的可能性早在1936年7月,抗日战争还没有开始时,毛泽东就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过:中日早晚要打一仗;中日这一战,是持久的他还向斯诺谈到了打持久战的各项方针。抗日战争刚开始时,毛泽…  相似文献   

3.
胡新民 《党史文汇》2014,(10):26-30
正毛泽东1938年5月所作的《论持久战》是一部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行正确战略指导的著作,一经问世便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对此有专门论述:"这部著作,不仅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国民党将领也产生不小的影响。程思远(时任白崇禧秘书)回忆道: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  相似文献   

4.
正八一建军节就要到了,有个单位叫我去给青年朋友讲一讲建军的历史。从哪里说起呢,于是我就模仿近年来高考的历史题目,出了个问答题:究竟是谁打响了南昌起义第一枪?共和国元帅命令状001号是颁发给谁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我到贺龙元帅家去,他的女儿贺晓明指着一个镜框让我看——这是1955年我军授衔的时候,毛泽东授给每一位元帅的"命令状"。她说:你看看,我们老爸这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有关华北抗战的基本构想。这些构想不仅为共产党、八路军实现全面持久的华北抗战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就毛泽东华北抗战的基本构想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1938年5月所作的《论持久战》,对指导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战略主针。历史证明,抗日战争正是按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预料的那样发展的。这部著作一经问世便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影响力犹存。前几年多家网站都流行一篇《抗日"持久  相似文献   

7.
他虽然没有牺牲在抗日前线,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 说: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亲自参加了他 的追悼大会,发表了永远闪耀光芒的演讲。平凡而伟大的张思德,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代 名词。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论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揭示了坚定自信与努力奋斗的关系。毛泽东的名篇《论持久战》,通篇贯穿着坚定自信、努力奋斗的思想。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亡国论"是不对的,这是强调要坚定自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速胜论"也是不对的,这是强调要努力奋斗。毛泽东分析问题、研究问题,重视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论持久战》抓住了中日战争双方互相对立的四大特点:日本方面,一是战争力量强;二是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三是国土小,人力、物力不足;四是国际  相似文献   

9.
1950年2月28日,毛泽东访苏归来到沈阳。驻地准备的晚餐非常丰盛,毛泽东一到餐厅,脸就沉了下来。就餐时,他只吃了一点青菜,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抽烟,用这种方式罢宴。饭后,毛泽东在会议室对地方领导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同志们,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你们一层一层仿效下去,这样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将会有什么影响?"为了不养成挥霍无度的吃喝风,毛泽东严厉痛斥领  相似文献   

10.
早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时,一代伟人毛泽东就开始思考新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了,在他的著名文章<组织起来>一文中,全面论述了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半个多世纪前,河北省23个农户以三条驴腿建立了一个"穷棒子合作社"之后,毛泽东再次向广大的农村、全体农民发出了"组织起来"的号召.风风雨雨五十余年转瞬即逝,历史又循环上升到了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围绕着抗日战争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方针,在党内进行了一场争论。争论中,毛泽东与彭德怀之间曾有过一定的分歧。争论的结果,毛泽东吸取了彭德怀建议中的合理成分。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他对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作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使其更加完善。 在洛川会议上,彭德怀并没有完全赞同毛泽东的看法 对于抗日战争怎样打,毛泽东早就有所考虑。1936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是毛泽东财经思想的核心.这一方针是毛泽东于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提出来的.抗日战争转入防御阶段后不久,陕甘宁边区就处于国民党的包围之中,财政经济一度陷于严重的困境.然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在毛泽东“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引下,战胜了困难,走出了困境,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研究毛泽东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思想及其作用,总结当时党和军队怎样在极其严重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经验,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韩延明 《党史博采》2020,(4):15-19,30
英语是联合国指定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第一语言。多年来,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一直对学习英语兴趣盎然。他曾诙谐地说:对英语,"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斯诺夫人海伦在其回忆录《我在中国的岁月》一书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中国的缩影。……他有着同样的学而不厌的欲望;他甚至在70年代还学习英语,为人们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08,(9)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邓小平两次被打倒,但毛泽东两次都把邓小平的问题当做内部矛盾,对邓小平的处理都留有余地。其中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毛泽东看中了邓小平的才华。而且邓小平的性格又很像毛泽东,就是在原则问题上不肯让步。所以,毛泽东很欣赏邓小平。他不只一次地在公开场合下评论过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召开前夕,  相似文献   

15.
樊清  郭健军 《世纪桥》2003,(4):51-52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这一点毋庸质疑,其丰功伟绩和远见卓识使他登上了人民心目中的圣坛,这不是一种偶然,但当我们理性地看待这位伟人时,就会发现他丰富的个性世界,与众不同又相似的个性。要做解读毛泽东个性这个题目,只能是掬大海的一朵浪花,但相信这种探究对我们了解毛泽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1 1934年深秋,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已经逼近中央苏区的东大门——长汀县。行走在通往长汀四都路上的张鼎丞,思绪纷纭。几个月前,他在宁都筹粮,碰到了在那里养病的毛泽东。毛泽东向他介绍了自己的打败敌人“围剿”的计划。但是,“左”倾中央不采纳毛泽东的计划。毛泽东预见到要失败,感慨地对他说:“鼎丞同志,将来你还是回闽西去吧,那里你熟悉,可以坚持,  相似文献   

17.
<正>"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毛泽东同志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引用过这句话。他说:"黎明者,天刚亮也。古人告诉我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要起来打扫。这是告诉了我们一项任务,只有这样想,这样做,才有益处,也才有工作做。中国的地面很大,要靠我们一寸一寸地去扫。"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阅读<明史>,圈注颇多.这些圈注,反映了他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体悟.他读<明史·杨爵传>时旁批的"靡不有初"四个字,就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是抗战初期党内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上意见分歧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关于这种意见分歧,毛泽东曾作了总结,他说: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反对了和这种投降主义思想(按: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的投降主义思  相似文献   

20.
早在抗日战争的后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之际,"技术革命"的思想因素就已蕴含其中.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同时,则明确提出了"技术革命"的口号.毛泽东关于"技术革命"的思想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的革命观,而且对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