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在贵州     
正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贵州实现了伟大的转折,红军在贵州的活动沉重打击了敌人,传播了革命真理,播撒下革命火种。苟坝会议:1935年3月10日,张闻天在遵义苟坝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决议得到了实际落实。  相似文献   

2.
<正>我这是二到苟坝。对苟坝这个地方,我是怀有深厚感情和敬意的。在2003年3月,我来此走党史,通过亲历亲见,对红军长征的艰难曲折、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和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在2006年出版的《长征行》中,我讲了考察苟坝会议的历史情况和对这段历史的认知。两年后,中共遵义县委党史研究室出版《从转折走向辉煌——苟坝会议研究文集》,请我写序文,进一步阐明了我的观点。这以后,再没有机缘研究苟坝会  相似文献   

3.
正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彝越历史,映照未来。黎平、遵义、苟坝、盘县;娄山关、赤水河、乌蒙山……每个地名都对应着一幕威武雄壮、瑰丽神奇的活剧,每个地名都是长征这一英雄史诗的重要篇章。贵州遵义,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始独立自主,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开始形成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奠定了长征胜利的基础,中国革命在这里实现伟大转折。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映照未来。  相似文献   

4.
正走进遵义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空气清新,草木苍翠,沿路步枪马灯造型的路灯格外惹眼。苟坝会议会址、红军医院,周恩来、朱德旧居等遗址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我昨晚到达遵义,然后马不停蹄赶到苟坝。我是学历史的,对红色革命圣地很感兴趣。这里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有很多有历史价值的革命遗迹,不虚此行!"来自北京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行12人,到苟坝  相似文献   

5.
正在毛泽东1959年八届七中全会的谈话未披露前,最先提出"苟坝会议"一词的,是1992年中共遵义县委党史研究室所编《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一书。此前,各种回忆录和有关研究文章提及这段史实时,均侧重于对"新三人团"于1935年3月成立时间、地点的探索和考证,未把3月10日开会讨论进攻打鼓新场、3月11日又取消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3月12日成立"新三人团"系列事件联成一个整体来认  相似文献   

6.
正"只有在长征的路上走过,才能体会80年前红军经历过的一切,那是混合了冒险、探索、勇气与毅力的史诗式征程。我们重走了其中一段,回到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四渡赤水、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历史现场,想象红军如何能一次又一次地冲破体能与意志的极限化险为夷,实在非强大的信仰力量所能解释。这也是长征路上最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贾冬婷在14个版面的深度报道《长征路上的精神遗产:从遵义到泸定桥》的开篇语。9月下旬,中宣部出版局组织全国重点时政期刊采编  相似文献   

7.
正1935年3月10日至12日,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县第十二下区平安乡(现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一所当地人称为"新房子"的堂屋召开了有20多人参加的会议。因为这次会议讨论决定的问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毛泽东对它记忆特别深刻。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部队进至土城附近,遭到川军阻击。于是,红军调头西进,渡过赤水,到川滇边境的扎西地域  相似文献   

8.
<正>红军长征在贵州召开的苟坝会议,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产生后,重塑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核心意识、战略全局观念、政治纪律规矩和使命担当精神的重要会议。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开创性作用,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具有启示性作用。因此,对苟坝会议的深度研究和基因传承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当代价值。一、苟坝会议为遵义会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就了红军长征在贵州史诗般的历史转折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召开了一系列政治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它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次具体的会议上,而应从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来考察其逻辑进程,区分出"狭义遵义会议"和"广义遵义会议"。对于"广义遵义会议",应联系大革命失败以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和毛泽东的重要贡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红一方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的困境及反省等史实来加深对其历史背景的认识;应联系遵义会议之前的系列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的具体经过,以及之后的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来全面理解其内容和历史进程;最后还应明确其对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1935年3月10日的夜晚,在贵州省遵义县(今播州区)枫香镇一个叫苟坝的小山村,一盏透着微弱光亮的马灯在一条无名小路上晃动着。那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山村小道,谁也想不到,这盏马灯和这个身影与未来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在一起。3月10日白天,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发紧急电报,向中革军委建议向打鼓新场(今贵州金沙县城)的敌人进攻。围绕进不进攻打鼓新场的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当天上午在苟坝村召开军事会议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智挽危局、雨夜让房1934年12月18日,黎平会议决定在川黔边区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新的根据地,还决定到达遵义后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红军进驻遵义后毛泽东提出,这次会议应扩大范围,除在遵义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外,军委负责同志和各军团主要领导人都要参会。周恩来认为可行,张闻天建议不一定都来,还是以政治局成员为主。毛泽东说:"那就开个政治局扩大会议,各军团的同志能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出发,经古镇鸭溪、枫香,过了花茂,就到苟坝了。69年前中央红军机关报《红星报》将这里称之为狗坝。 五月的苟坝风光如画,满目金色,成片的麦穗在风中摇曳起伏,似滔滔的海浪,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一条清澈的小溪在金色中静静地流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昨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长征开始后,按战斗序列,中央红军组成两个纵队。中央、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组成军委第一野战纵队和第二野战纵队。根据毛泽东的要求,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都编在第一纵队,一道行军,故又称中央队"三人团"。王稼祥因在作战中受重伤,只能坐担架随队行动。毛泽东由于大病初愈,没有完全恢复,也坐担架随队行动。张闻天身体稍好,主要靠骑马行军。长征之前,他们仨就对  相似文献   

14.
<正>在研判趋势、确定方向时真理最初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在建立公共秩序和共同规则时需要的是集体决策、民主共识,这是两个层级的问题。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实际上决定历史这面镜子发挥什么作用的却是人们的视角。孤立静止狭隘具体割裂地看和历史系统辩证地看,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相左的。历史是由无数的偶然和必然组成的。在研判趋势、确定方向时真理最初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在建立公共秩序和共同规则时需要的是集体决策、民主共识,这是两个层级的问题。苟坝会议是一次在教科书中都很少提及的会议,即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出发,经古镇鸭溪、枫香,过了花茂,就到苟坝了.69年前中央红军机关报<红星报>将这里称之为狗坝. 五月的苟坝风光如画,满目金色,成片的麦穗在风中摇曳起伏,似滔滔的海浪,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一条清澈的小溪在金色中静静地流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昨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  相似文献   

17.
“十年磨一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在书店看到了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程中原著《毛洛合作与长征胜利》一书,眼睛不禁为之一亮。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出版了不少关于长征题材的图书,《毛洛合作与长征胜利》即是其中一本很有新意的书。该书着重叙述了张闻天与毛泽东互相配合、领导红军长征胜利的整个历程。作为致力于长征史和张闻天研究的专家,程中原先生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档案,包括现存的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中的会议记录、电报和文件;采访了许多当事人;与张闻天的夫人刘英进行了多次长谈;并对长征史中的一些重…  相似文献   

18.
苟坝会议是长征中党和红军应对危局的一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深化与发展。苟坝会议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说明严守纪律、顾全大局是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保证,展现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理论勇气,及忠诚使命、敢于担当的崇高风范。苟坝会议的精神内涵,对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苟坝会议是长征中党和红军应对危局的一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深化与发展.苟坝会议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说明严守纪律、顾全大局是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保证,展现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理论勇气,及忠诚使命、敢于担当的崇高风范.苟坝会议的精神内涵,对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秦邦宪)、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取消了最高"三人团"的军事指挥权。随后,张闻天取代博古,成为党的总负责人。从权力顶峰跌落下来的博古,如何对待其人生中最艰难的考验呢?关键时刻让大位1935年1月5日,中央红军一部奋勇作战,夺取遵义。随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进驻遵义。此前,为了统一全军的思想,博古与周恩来等商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面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