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辍学回家、身患重病、乡邻嘲笑、屡遭退稿,对于这个农村青年而言,生活给了他太多的磨难。可是,曹永没有放弃,他把文学当成信仰,把困苦当作积淀,成为贵州80后作家之一。他是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农村孩子,他的作品却登上《人民文学》等著名文学期刊,还被翻译到了俄罗斯。2014年,他被贵州省作家协会授予"贵州青年作家突出贡献奖",是唯一的80后获奖者。  相似文献   

2.
在诸多延安培养起来的小说作家中,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中期晋绥文艺界同时脱颖而出的文学双子星座的马烽和西戎的文学实力和成就最为坚实,其创作于延安的《第一次侦察》(马烽)、《我掉队以后》(西戎)和两人合作创作于晋绥边区,被延安《解放日报》摘登的《吕梁英雄传》不但比较完满地呈现了他们在小说艺术上的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追求,而且彰显了延安作家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努力表现新天新地新人物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4,(8):55-56
正马未都在第5期的《人民文学》上发表文章说,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史铁生的成名作,发在1982年我供职的《青年文学》上。这篇小说在当时文坛上影响很大,作者把艰苦的农村插队生活写得如诗如画,充满了情感。一个身体残疾的作家能有这样的文笔与心态,让我们编辑非常震惊。这篇小说的责任编辑叫牛志强,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部马克思主义文艺纲领发表后,山西各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逐步统一认识,明确了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二为”方向,纷纷走向火热的现实斗争生活,创作出一批反映新时代、新政权、新生活的大众化作品。周扬在1949年7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作《新的人民的文艺》报告时,就列举了山西不少作家的作品,如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马烽、  相似文献   

5.
焦祖尧的长篇报告文学《黄河落天走山西》(《人民文学》1996年第12期),是山西人民改天换地英雄业绩的一曲颂歌。 山西缺水,人民生活缺水,农民种地缺水,工业生产缺水,人们想水盼水达到如痴如迷的地步。山西省的历届领导和一切有识之士,一直为此忧心忡忡。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再三推敲,结果认为,只有引黄入晋,变害为利,才是解决这个大难题的唯一出路和根本办法。于是,有了山西人民气贯长虹的壮举;于是,两千多年前的祖先萌生过的幻想在今天变成了观实。作为一名山西作家,焦祖尧有着感同身受的体验,他怀着激动而欣喜的心情,向我们报告了这个把理想变成现实的悲壮历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吕梁英雄传》的热播,人们又忆起不久前离我们而去的作家马烽。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山药蛋派”重要人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饲养员赵大叔》、《我的第一个上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咱们的退伍兵》等等。马烽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省文联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他为山西省以及全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92年,中共山西省委和山…  相似文献   

7.
(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成长起来的,以赵树理为首,包括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为代表的一批山西作家,恪守现实主义原则,始终坚持人民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比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锻炼锻炼》,马烽与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扑不灭的火焰》,马烽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宋老大进城》《赖大嫂》,李束为的《租佃之间》《老长工》,孙谦的《万水千山》《伤疤的故事》《大寨英雄谱》,胡正的《汾水长流》等.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9,(22)
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1958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成立,黑龙江省作家在新中国新气象的感召下,在解放区工农兵文学基础上,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导下,进入了多姿多彩的文学创作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9.
宝藏 《党史纵横》2006,(2):34-37
马加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马加考入东北大学,开始创办革命文学刊物《北国》。“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并主编《文学导报》。1938年,他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文艺界抗敌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并出席了中国文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战争前夜,主编《晋察冀日报》副刊,以后跟随干部队返回东北,在北满参加土改。解放后,马加先后出任东北作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政协辽宁省第六届委…  相似文献   

10.
正半个多世纪前,随着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放映,其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风行全国。当时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这部电影和这首歌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走向胜利。随着电影的放映风靡全国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编剧是马烽。马烽,山西孝义人,在汾阳县念过小学,后考入孝义县立高小。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缀学,参加了革命队伍,当过宣传队宣传员,后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附设的部队艺术  相似文献   

11.
他曾经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经当过市长、省工商局局长,官至正厅级;他因创作《碑魂》《梦魇》等多部长篇反腐小说而享誉文坛和政界,被人们尊称为“反腐作家”“市长作家”。2001年年初,作家出版社还隆重推出了他的又一部力作《浊蚀》。可就是这样一个闻名一时的“反腐作家”  相似文献   

12.
张晓霞 《共产党人》2004,(16):27-27
石嘴山市惠农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孙争鸣在法院工作已经有25年了。孙争鸣出身于普通百姓的家庭,瘫痪的父亲与年迈的母亲生活在原籍山西农村。他深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始终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1979年底,从部队复员的他穿上了威严的法官服,从那时起,一颗心系百姓的赤诚之心便生根发芽。他常告诫自己:“手中的权利是党和人民给的,只有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3.
铁凝 《党建》2015,(2):54-55
<正>他一生穿越语言的疆界,自由地运用多种语言进行文学创造。但不管用什么语言,他始终书写着他的土地和人民。2014年12月8日,是叶君健百年诞辰。我们深切怀念这位卓有成就的作家、翻译家,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读过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往往记住了作家的名字而忘记了译者,可是我们却不会忘记叶君健。他呕心沥血40年,从丹麦文翻译了全本168篇的《安徒生童话》,因此获得了"丹麦国旗勋章"。他的名字与安徒生在中国,  相似文献   

14.
在长夜漫漫的旧中国!是他在山西的大地上最早播下革命的火种!是他创建了山西第一个团组织!即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他肩负使命!从北京回到太原!创建了山西共产党组织"他就是我党早期 的革命活动家高君宇"他虽然像一颗璀灿的巨星般过早地陨落了!但他所创建的感天动地的业绩却永彪史册"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现代著名小说家。1937年,在抗战烽火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赵树理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民间传说赵树理:“驴背上的状元”在民间,谈到赵树理,有这样一个传说:赵树理出生后第一百天时,爹娘为他举行“百日”庆典,希望他幸福长寿,将来能活过一百岁。那天,他们特意在儿子面前摆了十几样好玩的东西,其中,还有从邻居家借来的一块雪白的“…  相似文献   

16.
黎明 《党的建设》2010,(4):10-13
早春三月,春寒料峭。承载着人民的重托,3月5日~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同时伴随着温总理掷地有声话语的,是党和政府对13亿人民在又一个春天里的承诺;是我们中华民族信心十足地在又一个春天里踏上征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正>人物简介: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光明日报社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等职,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鲁迅杂文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是入选教材作品最多的作家。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  相似文献   

18.
正陈赓大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在近4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曾长期战斗生活在山西,与山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为山西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挥师东征,首战歼灭阎锡山"王牌军"1936年2月,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发起东征战役,进入山西。陈赓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率领第一师渡过黄河后前进到关上地区时,首先与阎锡山的独立第二旅展开激战。这个旅是阎锡山的"王牌军",在山西哪里有情况,阎锡山就将这支部队派到哪里,它到  相似文献   

19.
叙写乡村生活,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但无论是古代乡村题材的作品,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乡土小说",还是五六十年代以赵树理、周立波等为代表的"民族化、大众化"的乡村叙事,八十年代"知青作家"的农村生活表现,总免不了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和思想感情观照乡村。  相似文献   

20.
吴志菲 《党史文苑》2005,(12):12-17
巴金档案盘点: 巴金,原名李尧棠,浙江嘉兴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与编辑出版家,被誉为"文坛泰斗"、"世纪文学老人"、"中国文坛巨擘"、"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1904年1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历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出任过全国人大常委;生前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