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民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团结全体人民,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经济文化领域出现了与资本主义社会相类似的现象,于是国外有人断言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道路;与之相应的是,国内一些人也对此感到困惑不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社会主义形态、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是以追求公平正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形态,所有这些本质特征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实质,仍然属于自然经济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演进的历史过程。我们只有正视这一事实,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才能正确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一、认清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要顺次经历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产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历程中的三种经济形态只能依次转型递进,不可逾越。社会转型由经济转型、文化转型、政治转型三项任务构成。这三方面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历史发展过程。 经济转型从量变开始,就为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全人类的社会主义之梦在中国的体现,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辩证法的必然要求,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引导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指导思想;由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中国梦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引导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指导思想;由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淑云 《学习论坛》2002,(10):58-59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在这里提到的“以德治国” ,就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治理国家。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行为规范 ,受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这主要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 ,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 ,社会经济关系多样化所决定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包括由低到高的若干阶梯 ,其底线 ,就是绝不做危害他人的事情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社会公德 ,…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双向互动和与时俱进,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资源配置方式理论、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 ;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综合配套改革理论等诸多方面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海英  涂金坤 《唯实》2007,3(1):55-59
旧的公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新的公有制的形式是怎样的?既然公有制为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什么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中没有公有制的规定?包含有“一国两制”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将来怎样向共产主义过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决定正确解答了这三个疑惑。这一决定不仅蕴涵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深邃的思想,而且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的理论,并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此次宪法修改,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征程中的一次重要政治宣言。此次宪法修改最重大的核心要义和最深刻的精神实质,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这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10.
①中国为什么不能搬用西方的多党制?中国不能搬用西方的多党制,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全国各族人民有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根本利益,没有实行西方多党制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12.
马雅伦 《党史博采》2006,2(12):54-55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主题是由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就此而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将实现现代化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契合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要求,当代中国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问题都紧紧围绕现代化主题而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何以可能,这实质上是一个追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得以成立的前提、依据、基础等的本体问题。而这种追问不应仅仅从文化学的限域内来闭环阐释,而应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即依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从决定、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何以自信的经济、政治、历史时空等方面来予以深度挖掘和有效建构,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说“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马恩选集》第③卷第12页)作为上层建筑的人权,不仅由经济基础决定,而且它还受文化形态的制约,受众多国情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的人权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受中国社会经济基础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而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声称他们是最讲“人权”的,到处推销他们的“人权”,并以“维  相似文献   

16.
杨勇民 《探索》2012,(2):4-7
在形态学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表现形态,需要从形态学的角度揭示其结构和性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是系统,具有层次性,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不同的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的结构具有时空性。在性能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是具有结构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统一体,其性质是由其中的最高级形态的性质决定的。要从结构和性能两个方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劳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甚完备,使得劳资关系的不和谐现象也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显现出来,出现了大量劳资关系之间的摩擦、对立、冲突等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和协调劳资关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竺光 《奋斗》2005,(5):13-15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认为,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工具依次发展的三大阶段决定了社会分工、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形态发展的三大阶段。人类社会的五种非依次更替的历史形态与社会形态的三大阶段存在着对应关系。社会形态的三大阶段各具特征。本文认为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在社会形态上,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在历史形态上,从传统社会主义转向现代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到社会转型基本完成的整个历史时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0.
黄刚 《实事求是》2013,(2):30-34
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组基本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实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的宝贵经验。“改革发展稳定”范畴就是对这一经验的科学抽象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观、发展观和稳定观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化了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