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末》1998年2月13日7版刊载了浙江仲向平的文章《周恩来的嫡亲表妹王去病》一文.其实王去病不是周恩来的嫡亲表妹,史实如下:其一,周恩来父亲一辈只有嫡亲兄弟四人,没有女性.1996年,周恩来大伯父的孙子、周恩来侄儿周华章同志曾寄给我一份他祖父周嵩尧写给总理办公室何谦秘书的一封专谈周恩来亲属的信.信中明确交待“总理没有胞姑母,也没有胞姐妹”.现在该信内容已收入党建读物和中国青年两出版社联合于1998年2月出版的《周恩来家世》一书.其二,据周恩来嫡亲侄女周秉宜同志写的周恩来的《姑母周桂珍和姑父王子余》一文说:“周桂珍(1873—1913)是周恩来大伯祖父周晋侯的女儿,按大排行,她应是周恩来的二姑母.”“ 1894年,  相似文献   

2.
正在周恩来幼年时,他的小婶母(嗣母)陈氏有位亲姨娘住在淮安城内的东岳庙附近,周恩来称之为姨外婆。姨外公名叫龚怀朴,是常州人,他多年任山阳知县的钱谷师爷,家境比较殷实。龚怀朴有个独生子叫龚荫荪,博学多才,后来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他对年幼聪明的周恩来很器重。在1907年周恩来先后失去生母和嗣母后,他特意让周恩来到他家的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一滴水可以反映一个太阳"。周恩来廉洁奉公正己做表率,体现在他工作、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中。人们都知道,周恩来是一个儒雅、传统但又大胆突破传统的伟人,他孝顺父母但又不刻板地墨守成规。淮安敬祖周恩来未满周岁就过继给了嗣母陈氏。陈氏才学出众,是周恩来的文化启蒙老师。安葬嗣母是10岁的周恩来当家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1907年生母去世后不  相似文献   

4.
秦九凤 《党史纵览》2012,(12):45-47
陈式周,字逸石,生于1882年3月8日,是周恩来嗣母陈氏的远堂侄儿,比周恩来大16岁。据陈式周的嫡亲外甥范延禧先生回忆,陈家是个大家庭。1860年,陈家大家族中排行老九和十四的堂兄弟陈鑫和陈沅,为避捻军兵乱,先后迁居到宝应城里。陈沅就是周恩来嗣母陈氏的父亲。他因为没有生男孩,遂将陈鑫的孙子陈式周出嗣过继为孙,以撑门立户,存续香火。  相似文献   

5.
在淮安周恩来故居北侧刚落成的邓颖超纪念园内,陈列有一封半个多世纪前邓颖超写给周恩来的姨表妹陈绣云的一封信。从这封短短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邓颖超为端正党风、弘扬正气而对自己亲属严格要求;让人深刻体会到邓颖超遵照周恩来的意思,对陈绣云字字深情、句句厚意的亲切教诲。在介绍这封信之前,笔者先说一说这封信产生的一些背景。陈绣云,系周恩来十四姨娘的女儿,和周恩来是嫡亲姨表兄妹。她比周恩来要小十多岁。1908年,周恩来生母、嗣母相继去世后,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周家家道败落。年仅十岁的周恩来不得不拖着两个弟弟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老一代文艺家们的心目中,周恩来不仅关心文艺、爱好文艺,而且很懂文艺。周恩来从小就显露出文艺天赋。11岁那年,他在淮安东岳庙龚荫荪表舅家寄馆读书时,就曾在课间组织同学们一起演戏。据周恩来的表妹、私塾同学龚志惠晚年回忆说:"大鸾(周恩来乳名)哥那时老叫我哥(龚仁甫)演坏人、洋人,他自己演公正无私的法官。"那时周恩来除了看过一些淮戏演出外并未专门学过表演和戏剧创作,那些  相似文献   

7.
2005年2月28日—3月6日的《书刊报》刊载了一篇注明转载自《文摘旬刊》的《周恩来的三个母亲》的文章,文章开宗明义就说周恩来有三个母亲“:生母万氏、继母陈氏、乳母蒋氏。”据笔者考证,称陈氏为周恩来的“继母”是不对的,正确的称谓应为“嗣母”。清光绪戊戌年(公元1898年)年末,周恩来已经出生了八个多月。周恩来20岁的叔父周贻淦染上了肺结核病,这种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无法医治好的。无奈的周家人愁眉不展。当时,淮安的民间有个旧俗:就是当病人病势沉重时,用大喜的事来“冲”,就有可能将病人的病“冲”好。于是,周家就先给周贻淦取妻…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童年丧母,10岁时在淮安亲手安葬嗣母陈氏;1942年7月中旬在重庆,周恩来痛哭亡父,为其树冢立碑;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回祖籍地绍兴祭祖扫坟。解放后,他又坚决平掉淮安、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的八婶母杨氏是周贻奎的妻子,周贻奎是周恩来的亲叔叔,排行老八,所以后辈人都习惯地尊称杨氏为‘周八太”或“八太”。周八太娘家在江苏宝应县天平乡,大约生于1877年,卒于1956年。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童年丧母,10岁时在淮安亲手安葬嗣母陈氏;1942年7月中旬在重庆,周恩来痛哭亡父,为其树冢立碑;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回祖籍地绍兴祭祖扫坟。解放后。他又坚决平掉淮安、重庆、绍兴的3处祖坟。从周恩来敬祖与平坟的矛盾冲突中,  相似文献   

11.
正周恩来接受教育时间较早。1902年,在其4岁时,出身书香门第且才学出众的嗣母陈氏便对周恩来进行识字教育,并要求背诵唐诗,这是周恩来学习启蒙的开始。1921年春,在法国巴黎勤工俭学时,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23岁的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在这19年间,他立志努力学习,把读书和救国联系起来,并为之行动。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的八婶母杨氏是周贻奎的妻子,娘家在宝应县天平乡。周贻奎是周恩来的亲叔叔,大排行八,所以后辈人都习惯地尊称他的妻子叫“周八太”或“八太”。她大约生于公元1877年,去世于1956年,具体年月已无法考证。杨氏受旧的思想教育,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尤其笃信佛教“积善积德”、“不修今生修来世”等虚无思想,终日吃斋念佛。她把周家的败落看成是“命不好”,但坚信“只要善事做多了,来世还会有报应,有福享的”。所以在周家十分败落艰难的困境下,她仍不忘烧香拜佛,以求来生。她与侄儿周恩来的感情也很深。那是因为公元1908年,周恩来的两位母亲在不到一年中相继去世,父亲又在外谋生,无依无靠的周恩来只好带着两个更小的弟弟从清江浦回到淮安老家。这时的老家只有长年卧床的八叔和照料一应家事的八婶母杨氏,杨氏就成了抚育周恩来的监护人。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杨氏和周恩来一起跑当铺典当衣物,甚至将房子典押给人家,以维持那半饥半饱的生活。那时,10岁的周恩来还比较懂事,但仅比周恩来小1岁的周恩溥却天性调皮、倔犟,玩刀子、打弹子、爬树、捕蝉等许多冒险的游戏都敢做。一次,他们家的一位亲戚带着他们兄弟仨和恩灿等坐小船出北水关到勺湖河下去玩,玩得十分开心。以后...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7,(9)
正1943年,抗日战争风起云涌之时。这年3月5日,迎来了周恩来的45岁生日。这天下午,在红岩村南方局办事处机关的一片草地上,一群青年围坐在周恩来的身边,静静地聆听周恩来结合自己的身世和经历给大家讲党课……周恩来一直讲到黄昏,大家都听得异常认真。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9岁丧生母,10岁嗣母又弃他而故去。家庭的重担过早地压在周恩来稚嫩的肩上。家庭  相似文献   

14.
正周恩来生前数次表达他对嗣母的热爱和怀念。无论是他在天津坐牢期间写下的《念娘文》,还是1918年留学日本于1月2日记下的《念娘日记》,无不充满对嗣母的感激之情。他曾满怀深情地说":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指嗣母)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一个生母,一个嗣母,生母的性格爽朗干练,嗣母的性格宁静随和。两位母亲的性格和母教的过分仁慈与礼让,对周恩来的性格影响巨大,使他少了男人的粗蛮,多了女性的柔韧,使他最终走上了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张健 《世纪风采》2006,(10):7-9
三位母亲 周恩来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宦大家庭,虽然从周恩来童年起,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开始没落下去,但他始终得到生母、嗣母、乳母及诸多父兄辈有意识的家庭文化熏陶,这些对周恩来少年时代优秀品质的形成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秦九凤 《党史博览》2007,(1):22-23,27
1976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其中周恩来的去世、他的骨灰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是最为揪扯中华民族人心的大事之一.笔者因为工作关系,曾数十次采访过参与撒周恩来骨灰的4个人(罗青长、郭玉峰、张树迎和高振普)中的3个,多次聆听他们关于撒周恩来骨灰的情况介绍.现在周恩来离开我们已经30余年了,特撰此文,以与广大读者共同缅怀这位世纪伟人.  相似文献   

18.
伟人周恩来与著名抗日名将黄琪翔都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生的人,周恩来只比黄琪翔大几个月.邓颖超与黄琪翔妻子郭秀仪分别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清宣统二年(1910年).  相似文献   

19.
展现在您眼前的是半个世纪前,中央警卫局警卫干事王雨波护送周恩来八婶母杨氏返回淮安后向周总理写的报告.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第1期的《党史文汇》上刊用有20世纪20年代周恩来从英国写给表哥陈式周的一封信,笔者阅读后很感兴趣。由于工作关系,我曾查访过有关知情人,并与陈式周的长子陈莱官往来了10多年,因此知道一些关于周恩来和陈式周的往事,故写作此拙文,以求教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兄弟感情如师友切磋真理为救国陈式周,字逸石,生于1882年3月8日,比周恩来大16岁,是周恩来嗣母陈氏的侄儿,称陈氏为三姑。陈氏在家排行老三,是陈家最小的女儿,父亲名叫陈沅。她被许配给淮安周家后,陈沅遂将弟弟陈鑫的孙子陈式周出嗣过继给自己为孙子,以撑门立户,存续香火。周恩来认识陈式周是在生母万氏去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