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赋予了家国情怀鲜明的时代意蕴,形成了“永葆初心”的人民情怀、“民族复兴”的筑梦情怀、“实干兴邦”的奋斗情怀、“崇尚英雄”的英雄情怀、“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的完备表达。新时代,大力弘扬家国情怀要坚持人民至上,引领家国情怀建设新征程;追逐伟大梦想,凝聚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培育良好家风,激活逐梦圆梦的社会细胞;厚植英雄情怀,接续谱篇开局的使命责任;彰显大国格局,涵养中国人民的天下情怀。  相似文献   

2.
英雄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渊源、价值追求和思想特性上高度契合。将英雄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凝聚教育力量。在新时代下,弘扬英雄精神来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还需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构建育人合力等上下功夫,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社会建设重要论述是在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在借鉴、吸纳前人社会建设重要论述有益成果的基础上,逐步丰富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社会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由改善民生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观、创新社会治理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成,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思想深刻。"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社会建设重要论述的方方面面,成为其价值所在和强大感染力、旺盛生命力之所在。习近平新时代社会建设重要论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中央     
正重点工作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主题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协商民主是国家政治体系中最具广泛代表性与包容性的协商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体现其特有的时代意义:有利于带动国家、社会与政党同频共振;有利于助力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凸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提振全社会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热情。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群体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思想倾向、国家情怀等一系列认同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安全,并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后继发展。在厘清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青年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问题并分析成因,从"认识-内化-认同-自觉-自信"的内在逻辑出发,探究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实现政治认同、达成思想共识的路径,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筑牢信仰、坚定信念以及树立信心,更好地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力跑重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快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重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其重点是加强党的领导力建设。党的领导力建设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加强党的领导力建设,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遵循,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相契合,是夯实党领导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中国领导力与党的领导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唇齿相依、血脉相连。执政兴国离不开管党治党,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更离不开中国领导力建设。提升中国领导力的无数道理都蕴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中,也孕育于整个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国家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历史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8.
刘荣 《世纪桥》2024,(4):109-111
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知识分子不仅面临着重大历史契机,也面临着不小的艰险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厘清近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内涵有助于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促使当代知识分子坚定公共良知、增强家国情怀;践行批判价值、重塑独立人格;弘扬道德价值、引领社会风貌;秉持人民中心、赓续创新文脉,主动扛起新时代开拓发展的大旗,书写新时代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他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大量思想精深、学术谨严的传世著述,而且还创作了许多诗风雄放的旷世诗作。他的诗歌彰显“贵创、博证、致用”的学术范式,全面准确勾勒出十七世纪中后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真实面貌,具有“诗史”的文学价值。他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要为时代立言、为百姓呼唤。顾炎武的诗歌蕴含着经典诗歌代代相传的优秀基因,是教化人心、激励后人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诗歌创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弘扬顾炎武诗歌彰显的杰出的爱国情怀、浓厚的忧民情怀、强烈的创新情怀、鲜明的守正情怀等时代价值,“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凝聚全体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10.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离不开英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英雄,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形成了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英雄观。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确立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深化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化阶段。新时代,赓续传承和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英雄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巩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地位,宣示党的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彰显党开拓创新的政党品格,提升党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梳理和概括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价值,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推进关于英雄的工作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任务,必然要求推动具有深厚价值底蕴与明确价值需要的网络文明的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明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网络文明的价值意蕴,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价值积淀之中,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之中,生成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判断之中。网络文明建设的价值主体是多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建设者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根本取向是整体的,覆盖整个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直至个人层面。实现社会主义网络文明的价值意蕴,要加强制度法规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高社会的整体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强盛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为此,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重点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方面下足功夫,以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着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鲜明主题,提出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理念、新战略、新要求。这一鲜明主题与党的十九大的主题高度一致,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一脉相承。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以伟大斗争精神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进入新时代,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深刻把握时代之变、切实履行时代之责,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努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有力的干部支撑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5.
殷玉国 《新长征》2023,(1):27-2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年轻干部是党的队伍中的新鲜血液,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新时代年轻干部是否具备过硬的群众工作能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年轻干部要志存高远、心怀群众、脚踏实地、夯实作风,在工作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努力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栋梁。  相似文献   

16.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政治实践中体现为一贯的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思维与实践。民生情怀与民生底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中的两个尺度,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套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大历史主题之中,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存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保障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改革开放时期的改善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共享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的历史经验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把握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践行民生情怀民生底线、以制度体系建设保障民生情怀民生底线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7.
学习     
中央重点工作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主题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了《关于2020年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和《关于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下继承创新、深刻领会并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的精神要义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逻辑和重大成果,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境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系统而完整的法哲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于法的一般性原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具体原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原则。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不二法宝。  相似文献   

19.
沈小平 《党课参考》2023,(Z1):39-50
<正>学原文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并经十九大进一步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并首次使用了“边疆治理”一词,十九届五中全会亦从多个角度阐发边疆治理之义。边疆特殊的地缘位置、政治环境、历史文化及社会现状等,决定了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边疆治理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和生态各领域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特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根本政治保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关键文化工程;在统筹国内外大局中以社会稳定为基的发展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经济理路;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重要社会依托;促进人与自然共同体建设确保生态安全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核心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