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随后,我党在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因各根据地之间缺乏联系,以至于部队的番号出现了重复使用的现象.其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就先后组建了五支,即:东江地区的红六军、鄂西长阳红六军、赣西南苏区的红六军、湘鄂西洪湖苏区的红六军以及洪湖新红六军.现将各支部队的发展历程按时间先后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唐赤英,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大足县(今重庆市大足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他先后任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红三军参谋长、洪湖警卫师师长,参与指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第三、四次反"围剿"战斗。洪湖苏区被敌人占领后,他与军长贺龙率红三军经豫西南、陕南、川鄂边,到湘鄂边开展游击战争。1933年,因反对王明"左"倾路线,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1945年,党的七大追认唐赤英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3.
1952年,毛泽东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第一号烈士证,这第一号烈士就是段德昌。 段德昌,字裕厚,1904年8月19日出生于湖南南县九都山九屋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华容、南县从事反帝爱国活动。先后任中共湖北公安县委书记,鄂西游击总队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军长。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10余万大军第四次进剿洪湖根据地,结果洪湖苏区不保,根据地丧失殆尽。 洪湖革命根据地及洪湖革命武装是在段德昌等红军将领的直接领导下建立并发展壮大的,极盛时期部队达3.5万余人,根据地面积纵横数百里。段德昌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正直的品格深得洪湖人民爱戴,人们称赞他的部队是“常胜之师”,他也被誉为“常胜将军”。 根据地的失陷,不能仅仅归咎于敌强我弱。1931年春,王明“左”倾  相似文献   

4.
正蔡申熙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是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中先后任营长、团长。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1930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同年10月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担任军长,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1931年任红4军第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1932年7月任红25军军长,同年10月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河口镇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不满27岁。徐向前元帅高度评价他:"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他的牺牲,是红四方面军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红岩春秋》2008,(6):81-82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由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广大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全国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与鄂豫皖、湘鄂赣根据地互为犄角,守望相助,唇齿相依,相互策应配合,对全国革命斗争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戴楚洲 《湘潮》2023,(2):43-44
<正>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得到部分恢复1932年10月,贺龙和关向应等人率领的红三军主力与夏曦等人率领从洪湖苏区突围出来的部分部队在湖北随县会合。10月下旬,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枣阳县召开会议,决定红三军向湘鄂边苏区转移。12月底,红三军进入鹤峰县邬阳关,重建鹤峰县第五游击大队和邬阳关区、乡苏维埃政府,完成由洪湖向湘鄂边转移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1933年7月24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宣恩烧巴岩召开会议后,夏曦率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和红7师留守鹤峰苏区,贺龙和关向应则率领军部和红9师到鄂川边一带开辟新苏区。但是,夏曦却未贯彻烧巴岩会议有关"巩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精神,在敌军逼近鹤峰时仓促撤退,丢失了根据地,致使红三军再度失去依托,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得知消息后,贺龙即提出"红三军挺进渝东南,在酉、秀、黔、彭地区创建新根据地"的建议,得到关向应的支持。随后,贺龙相继派出几批侦察人员,分道潜入该地区,侦察地形,绘制地图,探听敌情,并开展对国民党25军第5师师长杨其  相似文献   

8.
秦基伟(1914-1997),湖北省红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主要任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游击支队司令、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他是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14年11月16日,是秦基伟将军百年诞辰,本刊特组织一组图片,记录将军的传奇人生,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9.
正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西苏区,是大革命失败后,由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带领广大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以湖北的洪湖地区为中心,由散开的几块根据地组建而成。这些地域之间,有的虽然未完全连成一片,但都在湘鄂西特委及以后成立的湘鄂西中央分局、省委、苏维埃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湘鄂西根据地。1931年,由于敌人连续"围  相似文献   

10.
正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36位军事家之一;他与贺龙、周逸群一起创建了湘鄂西苏区;他是彭德怀元帅的入党介绍人和革命引路人。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军长段德昌。在为共和国牺牲的千千万万先烈中,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给段德昌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毛泽东与段徳昌三次相遇后成为知己南县初识。1921年春天,洞庭湖的南县绵绵春雨初停,万物披上了淡淡阳光的新装。毛泽东以省督学身份从省  相似文献   

11.
冯晓蔚 《党史纵横》2013,(12):33-35
两人密切配合与“左”倾错误作斗争 1932年1月,关向应从上海中央特科来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央分局的领导工作,担任湘鄂西军委分会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12.
正从共产主义革命者到总司令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和毛泽东指挥部队多次战胜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0年8月,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承担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重任。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朱德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面对在战场上,不断扩大规模的敌军优势兵力,朱德先后同  相似文献   

13.
段德昌是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西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8年,党派他到湘鄂西洪湖地区领导武装斗争. 1931年夏,洪湖地区遭遇一场特大洪水,百万亩良田被淹,灾民四处逃荒.正当其时,国际救灾机构筹集了一批粮食、药品和衣物等救灾物资,准备发放给中国各地灾区.1932年初,国际联盟救灾组织负责人约翰·霍普森爵士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推荐在上海公共租界担任总检查员的路易·艾黎来完成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方华清 《党建》2019,(2):44-46
正我的爷爷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出生于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爷爷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先后担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红十一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1934年11月底,爷爷奉命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  相似文献   

15.
<正>关向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于1925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共河南省委和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1932年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湘鄂西军委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同贺龙元帅一起谱写了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途中,曾任第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坚决抵制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错误行为。1937年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政治委员,为创建和发展晋绥根据地呕心沥血,作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邓萍,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他与彭德怀,滕代远等共同组织、领导了平江起义。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13师,邓萍任参谋长、中共红5军军委书记,参加领导创建湘鄂赣苏区。1928年冬,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邓萍出任红3军团参谋长,兼任红5军军长。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后,邓萍协助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指挥部队担任右路前卫,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实施转移。1935年,邓萍在指挥红3军  相似文献   

17.
1932年春天至1934年秋天,以夏曦为首的湘鄂西分局贯彻王明“左”倾路线,在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肃反,滥杀了大批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直接导致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丢掉了整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贺龙不同意夏曦的错误做法,并在肃反问题上与夏曦进行过激烈的斗争。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集团却在洪湖苏区肃反问题上无端指责贺龙,使贺龙元帅蒙冤受屈。  相似文献   

18.
李先念(1909—1992),湖北黄安(今红安)人。9岁读私塾。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家乡农民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1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而无三方面军,是由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造成的。1930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  相似文献   

20.
湘鄂西苏区是大革命时期我党创建的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在创建和发展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我党也创建了特色鲜明的红色制度文化。考察湘鄂西红色制度文化的内涵,至少应涵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层面。限于篇幅,本文仅论及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两个层面。一湘鄂西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