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是由中国共产党倡仪,经阎锡山同意,由第二战区各党、各军、各界参加并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也是战区战时的政权组织。它活动在晋、察、绥和冀西等广大地区,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统战工作推动国民党当局抗日,培养大批干部等方面,都创造了十分丰富宝贵的经验,是当时全国首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1949年夏,上海遭遇了30余年一遇的12级台风袭击,这对于在特大城市执政伊始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可谓一次赶考。面对天灾,中共迅速反应,组织救灾委员会,紧急转移灾民、抢救机械厂房、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灾民就医、灾后防疫消杀、重修堤坝与生产救灾等,取得了显著的救灾效果。尽管上海市新生政权对于大城市的综合管理仍有诸多短板,但总体而言,应对1949年台灾彰显了中共依靠群众、动员群众、转危为机的应变能力,诠释了中共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揭示了中共的执政基础与动员能力源于党政军民大协同的亲密型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3.
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疫苗是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物资,特别是动物强制免疫疫苗如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羊痘等疫苗纳入政府采购预算,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特殊药品,不同于普通药品。从法律意义上讲,防疫疫苗与救灾、扶贫、防汛等物质同为特种款物,一旦在采购、调拨及使用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都将从重处罚。2013年全省畜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总理的周恩来多次不避艰险、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导,并形成了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系列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注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寻找规律总结防范方法;尽最大可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引导安抚群众情绪,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战胜危机;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推动形成党和政府为主导、军队为重要力量、群众生产自救的救灾格局;要求干部深入实际、靠前指挥、敢于担当,不断提高干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力,并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干部考核评价。这些思想对新中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我国屡遭自然灾害的现状并没有改变,但政府救灾能力却取得了巨大进步,一方面是因为党和政府带领广大群众在抗灾救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积极探索高效、科学的救灾管理体制,转变救灾职能和设置相关救灾机构,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救灾思路和工作方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结果。梳理建国以来救灾机构及职能演变,总结救灾体制的变迁,有利于分析我国救灾职能演变的特点,对建立现代化的科学救灾应急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房建 《理论建设》2013,(6):103-107
<正>宿州经济开发区是宿州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是带动宿州经济发展的引擎。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发展,对推动宿州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型,形成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和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宿州经济开发区正在积极创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奋力抢抓中部崛起、振兴皖北及融入中原经济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层面)的黄金机遇期,适时适势作出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建在线     
《江淮》2008,(3)
滁州市:在救灾重建工作中教育党员、考察干部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广泛组织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领群众救灾重建公开承诺活动;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组织灾后自救岗的上岗党员帮助群众搞好生产自救;联合科技、农业部门组织开展了"双培双带"防冻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灾害治理是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机构改革后,中国救灾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已基本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分工、对口管理、相互配合、社会协同的科学救灾工作管理新体制"。随着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政府逐步退出一些领域,非营利组织(NPO)开始在我国社会活动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救灾活动中,NPO已经开始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抗旱救灾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旱救灾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中央组织部3月下旬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在抗旱救灾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模范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坚决打好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相似文献   

10.
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是中共中央为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和巩固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配合八路军挺进山西,立足华北敌后,实践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一项重大决策。战动总会在组织形式和抗日斗争中,都充分体现了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科学思想,并成为当时全国统一战线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1.
左洪涛简介     
《柳州党史》2001,(2):30-31
左洪涛,原名左仲勋,曾用名左微波、彭国定。1906年8月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今属邵东县),1940年~1944年在柳州国民党第四战区长官部,以合法的身份作掩护,负责四战区中共特别支部的领导工作。在柳州期间,他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在组织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开展对四战区张发奎部的统战工作、掩护转移进步力量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国民政府颁令征集兵员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为了争取游击战区及沦陷区的壮丁,国民政府军政部根据1939年2月兵役会议决议,制定了《游击战区募集志愿兵壮丁》,并于7月公布施行,要求各战区长官组织招募处所,开展募集工作。据此,第一战区成立边区、豫东、  相似文献   

13.
“不饿死一个人”是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救灾的政治理念、动员口号和力图达到的救灾效果。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宣传和贯彻“不饿死一个人”的政治理念,注重组织灾民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既提升了灾区干部群众“生产自救,就地坚持”的信心,也防止产生干部漠视民命的偏向和灾民依赖政府救济的倾向。灾区政府将生产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以“不饿死一个人”为动员口号与具体要求,形成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社会互济、以工代赈和国家救济的救灾新模式。党领导生产救灾的实践,不仅保证灾民安全地渡过了灾情,而且促进农业增产和公粮征收,有效落实城市领导乡村、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4.
党建视野     
<正>福泉:市委组织部为抗旱救灾捐款3月12日,福泉市委组织部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捐款,积极履行抗旱救灾工作职责。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抗旱救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该市组织部门以"千名干部下基层、抗旱保苗夺丰  相似文献   

15.
刘星 《当代贵州》2010,(7):38-39
3月12日,福泉市委组织部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捐款,积极履行抗旱救灾工作职责。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抗旱救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该市组织部门以“千名干部下基层、抗旱保苗夺丰收”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捐款1840元.  相似文献   

16.
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政当局根据作战战区不断扩展的形势,为了组织和协调各战区的战地救护和医疗工作,更便于集中领导与管理,于1938年6月在长沙将战时救护委员会及有关医护、医疗事业的人员,改组成立了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救护总队与国民党行政院卫生署在长沙合办“卫生署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总所”,招收社会上医护人员及流亡青年,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区,始建于1937年8月。“八·一三”上海事变后,为具体部署对日作战,南京国民政府大本营颁发第一号训令,确定《战争指导方案》,并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兼任(10月25日程潜继任),作战地区为河北和山东北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作战地区为山西、察哈尔和绥远;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10月4日改由蒋介石兼任),作战地区为苏南和浙江;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作战地区为福建和广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兼任(9月19日李宗仁继任),作战地区为苏北(长江以北)和鲁南(黄河以南),但据《军事委员会所辖各战区历次作战地境划分要图》和李宗仁回忆,还应包括安徽东部。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10,(6):24-24
去年人秋以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在云岭大地无情肆虐。面对严重的旱情,德宏州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把抗旱救灾一线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阵地,以开展“共产党员抗旱救灾特别捐献活动”、“城乡党组织结对抗旱心连心活动”和组建“共产党员抗旱先锋队”为载体,广泛组织开展“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自觉担当起抗旱救灾保民生的重任,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速览     
刘奇葆:进一步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四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推动我省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我省将在5月11日举行全省范围的防灾救灾大演练。为了解大演练准备情况,4月23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专程前住成都崇州市街子镇主演练场实地视察,提出要进一步突出实战性,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向良 《支部生活》2010,(6):26-26
去年人秋以来,我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面对旱情,在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全省共产党员组织开展了“共产党员抗旱救灾特别捐献活动”。截至4月初,参加活动的共产党员总人数突破60万,捐款总额突破2亿元。面对数额巨大的抗旱救灾特别捐献资金,如何科学管理,合理分配,把资金真正用到抗旱救灾最需要的地方,保证特别捐献资金使用不出问题,已成为抗旱救灾期间各级党委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