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春天,首都北京遭到了SARS的严重袭击,SARS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或许是近几十年来北京没有大规模地爆发传染病,使人们对传染病的防范失去了警惕。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就曾经成功地防御过鼠疫传染病的侵袭。回顾这段历史,也许会给我们一些*文中北京市人民政府布告的标题为编者所拟北京党史!"!!"!""!"!!"!""启示。鼠疫又名黑死病,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致命传染病。鼠疫病原体广泛寄居于家鼠等啮齿类动物和其它哺乳动物体内。鼠疫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它野生啮齿动物之间,并借助鼠蚤叮咬而传给人,也可借助飞沫…  相似文献   

2.
《湘潮》2020,(6)
正瘟疫是人类的共同杀手,如何对待瘟疫?如何防控瘟疫?如何战胜瘟疫?是对一个民族精神的考验,是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检验,是对一种社会制度的鉴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次的瘟疫磨练,交出了一张张让世界叹为观止的历史答卷。抗击鼠疫:新中国的第一次防疫战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主席刚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第一次重大疫情——察哈尔省察北专区鼠疫就摆在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1949年察北鼠疫发生后,北京市在恢复和完善防疫体系的基础上,不仅推行检疫、封锁和注射等措施,而且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防疫,最后成功地阻止了疫病的侵入。在这次预防鼠疫的实践中,北京具有现代意义的防疫网络雏形已经显现,这为后来应对其他疫病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1910年,中国东北暴发大规模鼠疫,数万人死亡,是医学史上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很少被提及的是,几乎与东北鼠疫同时发生的上海租界鼠疫。这次鼠疫事件虽然规模很小,但因为发生在繁华的上海滩,造成的恐慌也很大。当年11月2日,上海自治公所卫生处发布了一则"防疫通告"。这则通告解释说,鼠身上的虱子,可能含有百斯笃菌,鼠虱一旦嘬了人血,人就会患鼠疫,该病俗名"核疫""核子瘟"。刚感染鼠疫  相似文献   

5.
陈辉 《党史博览》2020,(3):4-10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刚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第一次重大疫情——察哈尔省察北专区鼠疫就摆在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前,如何应对这一疫情是对当时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来势凶猛的察北鼠疫威胁京津安全察哈尔省,新中国成立初期省级行政区之一,简称"察",省会张家口市。  相似文献   

6.
东北解放区的鼠疫流行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7年至1949年,东北解放区鼠疫流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当地党和政府把鼠疫防治工作当作重大政治任务,实施鼠疫预防注射、疫情报告、疫区隔离和封锁等一系列科学防疫举措,成功地控制了鼠疫的流行和蔓延,并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为其后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和社会进步事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1973年正式出版的《福建省鼠疫流行史》一书,宣告福建省自1953年无鼠疫病人、无发现致病的鼠疫杆菌已经20年了。按照国际标准,流行鼠疫的病区,出现无鼠疫病人、无发现鼠疫杆菌的"二无",并且经过20年的检验,才称得上鼠疫被真正消灭。到2006年7月止,"二无"已不是经历20年的检验,而是经历53年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鼠疫———历史上的首次鼠疫爆发于公元6世纪,几乎波及到当时所有著名国家。疫情持续了约50至60年,肆虐巅峰时期每天有万人丧命,死亡总数近一亿人。第二次鼠疫———即历史上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此次鼠疫发生于公元14世纪,断断续续持续了近300年,疫区遍及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北海岸。直到史称的“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才随之平息。第三次鼠疫———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欧、美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  相似文献   

9.
王崇一 《奋斗》2009,(6):48-49
1918年前后,俄国红军在与白军激烈交战中,突然暴发了急性传染病——斑疹伤寒,严重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列宁发出了“不是虱子战胜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战胜虱子”(虱子是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的号召,经过集中全力除害灭病,最后消灭了虱子、疫病和白军。1947年,东北解放战争十分紧张之时,辽北和哈尔滨发生鼠疫大流行,仅通辽、开鲁两县就死亡5万多人,当时,东北局主要负责人向东北卫生部两位部长传达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后下了军令状:“前方的国民党我负责,后方的鼠疫你们负责”,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取得了解放战争和消灭鼠疫的双胜利。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国范围展开的抗击“非典”斗争,很容易让人回忆起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东北的那场肺鼠疫。肺鼠疫是鼠疫的一种,属恶性传染病。那次疫情随时可能波及更大范围,但在中共辽吉省委书记陶铸的直接指挥下,由于我军民采取了及时果断的措施,便有效地将疫情控制在辽吉地区,没有进一步向更大范围蔓延。当年的肺鼠疫控制战,特别是陶铸同志  相似文献   

11.
杨原 《前线》2020,(5):95-96
清末,中国有两次大规模疫情,一次是1894年暴发于香港的腺鼠疫,一次是1910年暴发于东北的肺鼠疫。这两次大规模的鼠疫疫病是中国社会最早以近代科学方法应对的公共卫生事件。当时,即便是在世界上那些医疗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此病都是无法攻克的难关,而发生在中国的这两次鼠疫防治,却为世界医学事业发展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通过比较这两次疫病防治的得与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科学防疫的这条路上,我们走得多么艰难。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周年所取得巨大成就,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时候,自然就会想起福建解放前后许多对比中的巨大变化,最能说明这种变化的是解放初就消灭了在福建流行68年、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烈性传染病鼠疫这件事.  相似文献   

13.
尹媛萍 《党建文汇》2005,(12):46-46
传染病在古代是十分可怕的灾难。东汉末年,传染病肆虐,每隔几年就有一起甚至多起传染病流行。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于秋天来到当时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冬天作战之时,将士染病近半数。清朝是一个传染病高发期,几乎每隔一年就发生一次疫情。尤其是1910年的东北鼠疫,死亡6万余人,震惊中外。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细菌战是其中最惨无人道的一幕.1940年10月27日,臭名昭著的日本731细菌部队远征队在宁波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将带有鼠疫杆菌的跳蚤投到这个地区,导致鼠疫流行,上百名无辜百姓暴死.对此次鼠疫,国内外各专家已获得了此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想对人们很少涉及到的鼠疫来源、特点等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揭露日军的暴行,并期望悲剧不再重演.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6,(7)
1942年5月5日,根据日本陆军第552号命令,南方军冈字第九四二〇部队在今新加坡设立,这支部队的设立使其与哈尔滨的七三一部队、北京的一八五五部队、南京的一六四四部队、广州的八六〇四部队一样,成为日本细菌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军防疫给水部与七三一部队等细菌战部队彼此配合,开展了大规模鼠疫菌、炭疽菌的研制和实验,是日本准备和实施细菌战期间的重要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兼听者则明     
北京的“环路”已经数到“六”了——廊坊的市民,眼巴巴瞅着北京庞大的躯体“溢”到自家门口了!北京南边的石家庄虽然也是一个省会,却只有一个“二环”。二环上唯一的一座市内立体交叉桥——南环大桥,竟也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设了收费站。就像现在北京人鼓噪北京的交通一样,石家庄人从2003年6月收费站起用,就掀起一波一波的反收费声浪。这声浪是如此响亮,以致于该市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0月27日,共和国成立不到一个月.上午7点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来到中南海的办公室,正准备审阅一份刚出台的公告,办公厅机要处的刘秘书匆匆敲门,送来一件发自察哈尔省的绝密特急电报:“张家口地区发生鼠疫流行,医学初步鉴定为肺鼠疫,请中央从速派遣防疫和医疗力量来察救助……”  相似文献   

18.
创新绿色北京实践 实现绿色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前线》2010,(1):34-35
<正>"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定位,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实践,也是一个前瞻性的创新发展模式,符合北京的基本市情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从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转变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定位,北京用不足十年时间,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全国率先进入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陆迅 《学习导报》2011,(22):21-21
汽车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心理问题、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用不了多久,北京上海等一个又一个美丽时髦的大都市就会沦为拥堵的停车场,已不是什么耸人听闻之谈。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开始大反攻是在1947年6月。6月6日我军解放赤峰,报社随即南下到达赤峰。这之前不久,报名改为《群众日报》,因为这时分局已经改为冀察热辽分局。 热河北部敖汉旗是鼠疫区。日本在东北设有绝密细菌工厂,专门培养鼠疫等菌苗,投降时将该厂炸毁。敖汉、乌丹、赤峰一带,1947年死于鼠疫者数千人。经过紧急封锁、隔离、治疗,1948年始控制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