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是形成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时期、新环境、新任务,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把忧患意识视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执政意识,发挥忧患意识对执政治国的凝聚作用,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2.
执政党的忧患意识是指执政党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的自觉意识 ,是对可能来自内外部危机的一种感受和预知能力。执政党无论处于极端困难还是强大稳固的条件下 ,都应考虑到可能产生的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 ,要见微知著 ,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做到有备无患 ,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 ,为了完成其伟大的历史使命 ,十分强调要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本文拟讨论从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执政党忧患意识的大量论述中所体现出来的若干方法论特征。一、讲忧患意识 ,首先要忧党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忧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进而在这波澜壮阔的一百年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从渊源来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经验总结。从内容来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坚持了为党之忧、为国之忧、为民之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为担负起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为经受住执政环境下的新考验,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反复强调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捍卫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制定新法、依法执政的方式。积极总结这一时期法治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在当代中国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而实现法治中国的总目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外忧内惠,激发了江泽民对党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密切关注党的建设,深刻剖析党内问题。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探求了解决忧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途径。忧党亦是忧民,体现出江泽民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的理性自觉和对我们国家及民族的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地位,而且要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这就需要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时,向全中国的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特别是新解放的地区占了全国的大部分,新解放的人民群众占了全国的大多数,更需要让他们了解、信任、拥护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历程李雪勤,李雪慧(一)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保持廉洁、反对腐败就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因此,反腐败一直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理论准备和机构的设置对于新中国成立后是否会产生腐败现象,中国共产党是有充分...  相似文献   

9.
田芝健 《唯实》2014,(5):39-41
<正>执政党如何防止所处的执政地位及其所掌握的执政权力对自己肌体的侵蚀,如何防止由于执政地位而脱离人民群众,如何防止执政干部由人民公仆变为人民的主人,只有在实践中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应对执政地位给党带来的重大考验。一、执政党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决不能以为只要掌握了执政权就可以高枕无忧,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从执政地位的视角看,这种忧患意识至少应该包括:对党的建设和执政地位的巩固要有忧患意识。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为巩固执政地位和保证执政效能所能利用的一切积极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一直十分注意对执政资源的开发和挖掘 ,并逐渐累积了一大批执政资源 ,为建立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1 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资源。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执政资源。中国共产党立足工人阶级这一阶级基础 ,发扬工人阶级之先进性、革命彻底性和组织纪律性等优良品性 ,同时积极拓展党的群众基础 ,尽一切可能把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乃至一切爱国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都发…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执政党的党风忧患意识,所表现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理性自觉。其中,忧党的工作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执政兴邦之本;忧党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坚持两个“务必”,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奠定执政强国之魂。这种忧患意识,其清醒性、厚重性在于:抓住了执政党全面建设的切入点,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与威信、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这不仅仅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提出的组织纪律要求,更是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应有之义。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从一个弱小的无产阶级政党发展成为拥有7800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党的丰功伟绩举世瞩目。那么,为何还要常怀忧党之心呢?诚然,我们党历经风雨,带领人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然而,前进之路多"崎岖",潮头之下有"潜  相似文献   

13.
忧患意识对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树立科学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4.
忧患意识是一种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警示意识和自我审视意识.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要求,需要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党的执政忧患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逻辑,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忧患意识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真正把忧党之心化为兴党之责和建党之举,增强执政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方式指掌握、运用和巩固居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权力的手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长期武装斗争取得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党的执政地位面临不断增强其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挑战,因此,党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其执政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完善。笔者从以下四方面对此作  相似文献   

16.
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一系列的著作、讲话中详细地阐述了新中国的执政构想,涉及到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执政的政治构架、执政的经济谋略、执政的外交政策和执政党建设方略。正是有了毛泽东未雨绸缪的执政构想,中国共产党才经受住了建国初期的执政考验,巩固了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已由一个局部执政的革命性政党转变为全国性执政党,其政治地位、形势任务、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面临着来自全面执政的新考验。而正是在这一时期,一些严重的贪污浪费及官僚主义问题被陆续暴露出来,这给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带来了不利影响,也给党的执政带来局部性危机。对此,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开展了反腐倡廉建设,党风政风社风为之一新,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党执政的潜在风险,这对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依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蒯正明  付启章 《唯实》2010,(3):9-13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一度未能处理好“革命(党)角色”与“执政(党)地位”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党执政意识的滞后与缺失,使党面临着新的执政资源的开发困难重重、原有的执政资源又被过度消耗的状况。当前,中国共产党要进行有效的执政资源开发,必须转变执政理念,树立忧患意识、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传统和内在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居安思危、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特色,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党的忧患意识是新时代忧党、忧国、忧民的集中体现,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当代中国国情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下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沉着应对、不断奋进的重要支撑。因此,深入学习和探讨新时代党的忧患意识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此前,中国共产党在红色根据地也长期局部执政。在实践的基础上党积累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主要要是坚持执政就必须坚持科学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改进执政方式、完善执政体制、强化执政效果和遵循执政规律。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的水平和增强执政的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