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接受和平条件,率部出城接受解放军的和平改编,31日双方圆满完成交接。2月21日,陶铸去傅作义处告知毛泽东要接见他和邓宝珊,并允许带随员一人。对于傅作义与毛泽东的这次会面,诸书所记各不相同,有必要做一考证,订正某些书所记之讹。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下卷记述:“2月2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邓宝珊。”①在他主编的《周恩来传》中却为:“2月22日,傅作义和邓宝珊乘飞机从北平抵达石家庄,再乘吉普车来到西柏坡,周恩来先接见他”,“当天下午,毛泽东、朱德会见傅作义”。②而王克俊的《北平和平解…  相似文献   

2.
探讨北平和平解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沈战役开始后,中国共产党方面对傅作义将军进行了多方的争取,傅作义虽表接受和谈,但长时间犹豫动摇,直到1949年1月中旬才决心下接受和平改编。是什么原因促使傅作义最后下决心的呢?目前史学界看法是: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这对尚在犹豫中的傅作义是致命一击”,“16日我平津前线司令部以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的名义,向傅作义总部发出了最后通牒,……傅作义随后派其全权代表邓宝珊来了”,经过谈判达成了初步协议。“邓宝珊回去以后,很快有了回音。傅作义最  相似文献   

3.
燕凌 《红岩春秋》2006,(6):45-46
在北平和平解放的过程中,到了最后阶段,有一件事情使地下党员、傅作义的女儿傅冬很难办,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有关的一些人为此也很作难。1949年1月16日,也许是前一两天,毛泽东执笔,以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的名义,写给傅作义将军一封信,历数了他在内战中的罪行,敦促他下令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编。限定的时间是17日1时到21日12时。如不接受,解放军就要攻打北平城。没想到,还没有见到这份“最后通牒”,傅作义就已经决心交出北平城了。可是,这封信在16日当天还是送到了林彪手里。而且,在通县谈判结束的时候,林彪还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把这封信交给了代表傅作义参加和谈的邓宝珊,要他回去交给傅作义。信没有封口,林彪走后,邓宝珊抽出信来看了,为之一惊。他深知傅作义强烈自尊的个性,怕这封措词严厉的信会激怒傅作义,使已经谈好的事情发生挫折。而且,信中提出的要求,是傅作义已经接受了的,这信不是已经不必要了吗?于是他对解放军的谈判代表、陪同他的四野参谋处长苏静说:“这封信太出乎意料了,措辞很严厉,傅作义不一定会受得了。”苏静当即向林、罗、聂报告了邓宝珊的反映。林彪听了说:“是啊,那封信是有些严厉呀。他暂时不交也可以。”...  相似文献   

4.
邓宝珊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上将。辛亥革命时,曾参加新疆伊犁起义。1924年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任第二军旅长、师长。1949年1月和傅作义一起促成了绥远起义。开国大典之后,邓宝珊担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深受甘肃各族人民的爱戴。  相似文献   

5.
李芸生  五一 《党风建设》2002,(4):20-20,18
天津解放后,傅作义的北平守军25万人完全陷入绝境。傅作义在我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开明人士的敦促下,表示愿意接受我党我军提出的条件,立即派副司令邓宝珊到我平津前线司令部洽谈。1949年1月21日,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22日,北平守军开始撤出市区,进至我指定地点接受改编。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写给国民党军政人士的信中共中央一到陕北,就开始了对国民党的离间和策反。毛泽东给国民党方面的军政人士写信,高桂滋、阎锡山、杜斌丞、杨虎城、宋哲元、傅作义、宋子文、王以哲、邵力子、王均、朱绍良、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蒋光鼐、蔡廷锴、于学忠、张学良、冯玉祥、邓宝珊等,都收到过毛泽东的亲笔信,有的还不只一次地收到过。  相似文献   

7.
1949年9月23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在北京举行宴会,专门宴请了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邓宝珊、黄绍闳、李明灏等26名国民党起义将领。席间,毛泽东几次举杯庆祝到会的原国民党军将领举行起义和响应人民和平运动的功绩。这26位将领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明灏。  相似文献   

8.
1949年7月14日,傅作义向毛泽东主席写信汇报了绥远方面最近工作情形,“请主席再予支持,期能在最短期间彻底成为解放区、解放军之一部”。7月16日,毛主席接见了傅作义和邓宝珊将军。我(薄一波,下同)和聂荣臻同志也参加了这次接见。毛主席首先肯定了傅作义7月14目的信,“学习有进步,信写得好,观点正确”。对傅作义的功过,毛主席说:“绥远抗战你首先发动,有功;剿共有罪;北平方式有功,绥远方式更有功。剿共不好,但将功折罪,清洗了剿共一段,以后再不提了。”毛主席提出t让傅作义亲自去归绥,解决绥远问题,原则是愿留者留,愿…  相似文献   

9.
父亲是抗日名将 女儿是救亡先锋 傅冬菊于1924年12月生在太原,其父傅作义当时是阎锡山晋军的一名团长。冬菊上初中二年级时,日军兵临山西,时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党军35军军长的傅作义,  相似文献   

10.
正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改编。22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国民  相似文献   

11.
饶彦久 《共产党人》2006,(11):47-48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后,中共中央确定了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战略方针。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了实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中共中央放弃“反蒋抗日”的口号,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示红军愿与一切进攻  相似文献   

12.
“七路半”毛泽东与傅作义早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就开始交往了。那时,傅作义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35军军长。为了联合傅部抗日,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写信给博,说:“琢州之战,久闻英名……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先生如能毅然抗战,弟等决为后援。亟望互派代表,速走大计,为救亡图存而努力,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以后,毛主席又派彭雪枫等人,多次去与傅商谈抗战的事情。1937年8月,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开始奔赴抗日前线。为争取友军共同抗战,毛…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党史学界认为中共中央对蒋政策转变经过了三个阶段,即: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与上述观点不同,笔者认为中共中央对蒋政策转变实际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抗日反蒋——联蒋抗日的探索——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相似文献   

14.
1948年10月,中共中央驻西柏坡。驻守在北京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探知情报以后,准备出动近10万大军和骑兵突袭中共首脑机关。而党中央周围卫戍部队仅一万多人,形势十分危急。  相似文献   

15.
罗绍志 《湘潮》2010,(11):50-50
北平和平解放后,党中央根据傅作义的要求,给他保留了一个加强警卫团。当时.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香山临时办公。为了保密.香山对外称劳动大学,简称“劳大”。或许是傅作义的警卫团横行霸道惯了,抑或是当时在改编中引发了矛所,警卫团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6.
在旧中国军阀混战时期,各路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时分时合,很少以诚相待,成为真正朋友的更少。但是张学良将军和傅作义将军却是例外。二人先是各为其主,在战场上互相拼杀;后来,共同的爱国情绪和抗日理想,又使他俩成为抗日事业上相互支持的好朋友,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打不成交张学良本是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和爱将,1926年因在南口大败冯玉祥的国民军,被晋升为陆军上将;而傅作义则是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得力干将,亦在1926年的奉、晋、直三系联合中对国民军作战,以一团兵力坚守天镇达三个月之久,…  相似文献   

17.
刘派 《党史纵览》2024,(1):19-22
<正>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一支抗日武装,其前身是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坚持抗日斗争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这支队伍孤悬敌后,又长期处于与中共中央失联的困难环境下,但中共中央从抗联刚成立起就一直密切关注着其动向,  相似文献   

18.
正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1月21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1月22日,国民党25万守军按协议开始陆续撤出北平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  相似文献   

19.
<正>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毛泽东坐镇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朱德亲临华北敌后抗日前线,他们作为党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共同指挥抗日军民坚持抗战,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使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毛泽东坐镇延安指挥朱德奔赴抗日前线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日,中共中央发表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同日,朱德、毛泽东和其他红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战地最高指挥员,朱德总司令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与日寇进行了殊死搏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运动。14日,毛泽东、朱德电令红军各部,限10天内完成各项抗日准备工作。18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朱德总司令离开延安,前往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陕西省泾县云阳镇,迅速集结部队,准备奔赴抗日前线。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