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提起"乒乓外交",人们首先想起的往往是1971年中美两困乒乓球队在日本名古屋第3l届世乒赛上的交手,以及美国队历史性地访问中国的事件.那次访问打破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坚冰,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并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而事实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日两围就已经用小小银球传递着友好信息了.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作为校本文化资源的标志性人物与学院存在渊源关系,根据人物的知名度和内涵的丰富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在开发这些人物资源时,必须根据人物的内涵特征贯彻适度原则。层次较高、内涵丰富的标志性人物可以从学校文化的角度进行系统开发,基本思路为:结合人物内涵特征概括提炼学院理念——寻找学院工作与人物内涵的联系点——持续开展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5.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3)
高职院校作为校本文化资源的标志性人物与学院存在渊源关系,根据人物的知名度和内涵的丰富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在开发这些人物资源时,必须根据人物的内涵特征贯彻适度原则。层次较高、内涵丰富的标志性人物可以从学校文化的角度进行系统开发,基本思路为:结合人物内涵特征概括提炼学院理念——寻找学院工作与人物内涵的联系点——持续开展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6.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点:趁慈禧六十大寿,后起的日本国挑战亚洲第一海军——清朝海军一击即中;趁袁世凯与革命党鏖战正酣,逼迫精熟对日外交的老练政治家签下亡国的二十一条;趁国共合作即将成功,日本发动全面战争以图扩大在华利益;趁大陆与台湾争夺联合国代表权,日本趁机窃占钓鱼岛……回顾历史,日本屡屡发难又屡屡得手,其时机把握不可谓不精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论战期间,"中印边界问题,是我们同苏联领导人之间的重要原则性分歧之一."那么,中国和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是怎样一个由来呢? 相似文献
8.
从结盟到破裂:中苏论战的起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结盟到破裂:中苏论战的起因○李捷中苏关系,经历过“蜜月”时期,也有过“严冬”的历史。然而,正是在“蜜月”时期,就已经隐藏着不和谐的因素。一、民族传统、意识形态与战略利益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经历了从友好合作到逐步疏远的过程。即使是在友好合作的时... 相似文献
9.
党的历史上每一次代表大会,都有其明确的特点,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地位.但要称得上具有历史性、标志性贡献的还不到一半.党的十八大,犹如历史上党的一大、二大、七大、八大、十三大、十五大、十六大一样,以其重要的历史性、标志性贡献,而载入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进驻中国东北的苏军未与中国政府商议,即以"战利品"名义,擅自拆迁了东北主要的工矿设施,搬运了大批物资财物,国民政府对此进行了多番交涉,但苏联一直坚持"战利品"的说法。1946年2月中国出现反苏运动,苏联在东北的劫掠行为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但苏联依然拒不归还东北的日资设备,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恢复,也影响了日后中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58年,是中苏友好关系受到重挫之年。因为苏联海军远洋潜艇需要岸基长波电台来进行通讯指挥,赫鲁晓夫向中方提出,中苏两国在中国的南海岸合作建设长波电台,由两国共同管理和使用,遭到毛泽东的严词拒绝。恰在这时,中国海军提出由苏联帮助中国建造远洋潜艇,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个崇尚清官的国家,自古就有“妻贤夫祸少”之说。其贤,除指贤淑之外,便指的是廉洁。从古到今,流传下来不少母教子廉、妻阻夫贪的佳话。陶母责子东晋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吏,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拿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吏职,始终如一。李母量廪教子唐代监察御史李畲之母为人清白廉洁。一次,李畲… 相似文献
13.
14.
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死刑之后,替代死刑以面对最危险最恶劣犯罪的刑种是无期徒刑,因而,传统的无期徒刑也进入到刑罚改革的实践中.从国际社会考察情况来看,取消无期徒刑和保留无期徒刑是两种基本的实践做法,而在保留无期徒刑的做法中,又有绝对无期徒刑与相对无期徒刑两种类型.在废除死刑的背景下,相对保留无期徒刑应该是一个得当的选择.当然,如何设置合理的相对无期徒刑是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废除官本位:现代报业人才管理改革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是报界的共识。然而,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建立了人才培养、成长、使用的有效机制。观照报业的人才现状,人心思散、人才流失、人才老化、缺乏进取的动力和活力,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状况时时困扰着报业的管理者们,也成为报业竞争的一大制约因素。分析这一现状的背后动因,我们惊奇地发现,“官本位”这个困扰着各行各业、时时受到报纸抨击的观念和机制,也严重地侵蚀着报业肌体。如不及时得以纠正和根除,报纸的新闻改革的深入进行很难有持续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共早期历史上,“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说相当流行。随着历史的大幕揭开,人们逐渐弄明白了它的来龙去脉。但对其中所谓“半个人物”仍感到费解。不久前出版的《杨尚昆回忆录》向世人洞开一角,透露了这“半个人物”就是后来担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徐以新。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提起我党建党史,人们知道的大多是享有“南陈北李”之称的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重要创始人,而对诸如李书城、谭平山、李季、张伯简等人的贡献了解甚少。谭平山——提出建立新型政党的标准谭平山(1886-1956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 相似文献
18.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势力对中国一直有唱衰与捧杀两种论调相辅进行,发展到现在,唱衰论与捧杀论有种种实同而形不同的变体。唱衰中国有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等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从1906年13岁起始读《三国演义》,到1976年9月逝世前还以赞赏的口吻谈论曹操自学成才,毛泽东评读三国历史整整70年.他读三国历史持续的时间之长、评三国历史涉及的范围之广,均为世所罕见.仅就三国人物而言,经毛泽东仔细评点的就多达30人.如曹魏集团的曹操父子、郭嘉、夏侯渊、刘晔等,刘备集团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孙吴集团的孙权、周瑜、吕蒙、陆逊等,司马氏集团的司马懿父子,其他军阀如董卓、吕布、袁绍、刘表等,几乎囊括了三国时期各实力集团的主要人物.一方面,毛泽东的点评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在切中要害的同时,往往又能发前人所未发,可谓把历史读活了.另一方面,毛泽东又并非就史论史,而是紧密联系实际,阐幽发微,以史为鉴,可谓把历史用活了.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赴莫斯科,与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进行了长达两三个月的协商、谈判,终于签订了替代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新的条约和协定,从而将中国与苏联的战略同盟关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无疑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重大的外交活动。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公布有关这次外交谈判的档案文献。只是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一些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的电报、信函,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公布于世,使我们得以对这次中苏谈判的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我们仍然无法依据现有的文献和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