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化视野下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风险社会理论认为,政治风险是现代化社会的常态问题,而腐败是政治风险的极端表现形式。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腐败难以根除但可以控制。基于对人性规律和权力特性的正确认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已成为当前预防治腐的重要发展趋势。其关键在于通过权力流程再造来解决权力风险问题,全程地防范廉政风险向腐败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机制逐渐形成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以权钱交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腐败现象亦不断滋生蔓延。它象瘟疫一样侵蚀社会机体,破坏社会团结与安宁,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及国家政权稳定。因此,加强腐败与反腐败理论研究,对于遏制腐败、保证人民政权的长治久安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政府权力优势的客观性存在是滋生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基础性条件。对于腐败现象的防范与整治必须首先确立新的理念。只有澄清思想,才能进一步推动反腐败事业的有效进行。 一、政府权力优势客观性存在之分析 政府权力优势是不以任何意…  相似文献   

3.
公共权力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恶性肿瘤",害党、害国、害民,但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公共权力腐败之发生,是由个人主观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客观环境因素和诱因共同作用的恶果.本文试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运用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透析当前我国社会关系结构与公共权力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着力探求引发权力腐败的社会客观环境因素和诱因,并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腐败问题,必须从更深刻的社会结构层次出发,改革社会关系结构和权力结构,进一步消除权力腐败赖以发生、延续、蔓延的土壤,推进反腐败事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权力腐败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寻租理论”中寻找解决权力腐败的办法,着重从利益机制的角度分析权力腐败行为的变化轨迹和防腐的对策选择。 一、权力腐败的某种必然性 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它作为一定职责范围的支配力量,可以说它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权力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谋官成本的昂贵。我国虽然是人口众多的大国,但是,社会权力职位的供给终究是有限的,因而进入权力位置的竞争十分激烈。激烈的竞争必然造成谋官成本的昂贵和攀升。进入成本主要包括:①教育支出。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现代化理论的中外学者普遍认为,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现代化,器物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都是在既定的制度中展开进行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受阻,在很大程度上与权力腐败有关。因此,遏制腐败成为中国现代化必须突破的瓶颈之一。把腐败问题纳入现代化进程来...  相似文献   

6.
社会监督是权力制约的基本范式之一。西方治理理论认为,公共权力仅仅依靠三权分立自我制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受到社会权力的制约。从一些国家反腐败的实践来看,社会监督对于推动腐败治理功不可没。目前,我国对社会监督的  相似文献   

7.
借鉴社会交换理论,将腐败网络视为非法社会交换网络,进而揭示其两种典型结构,即外排式联接腐败网络与内含式联接腐败网络。外排式联接网络形成了"资源排斥性"权力结构,迫使权力劣势者进行竞争以获得资源;内含式联接网络形成了"功能互补性"权力结构,要求各方行动者进行合作以获得收益。权力分配的不均等造成了网络结构中各方之间的冲突,导致了网络的分裂趋势。而关系承诺因其对权力运作的削弱,发挥着重要的网络整合功能。权力结构和关系承诺,作为腐败网络能否持续运行的决定因素,为当前反腐提供了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高新民 《求知》2001,(4):4-5
腐败的实质是滥用社会公共权力,因此,对权力的制约就是反腐败斗争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公共权力大多是通过一定的人格化代表行使并发挥其相应的社会职能。在当今世界各国,群体腐败的主体一般是指那些拥有较大实权的公共权力部门,只有采取规范公共决策行为,健全法律机制,强化主体服务意识等手段,才能防范与遏制群体腐败。  相似文献   

10.
城市基层腐败是一种“吸纳式腐败”,即腐败行为主体能动地吸收容纳人情关系的非正式交换要素,完成腐败的非法利益交换;它根源于利益而非人情,包括利益吸引、人情吸纳和利益交换三大环节,人情吸纳是其中关键环节。城市基层腐败的权力资源体现在城市基层干部的行政审批权、人事话语权、行政信息权和行政裁量权当中。当事人在利益吸纳人情过程中往往注重时空、方式和中间人选择,持续性的腐败社会交换最终形成交换规范秩序。“利益吸纳人情”的根源在于公私要素的间接社会交换,功能在于规避腐败利益交换的风险,后果是特殊主义对普遍主义原则的消解。因此,城市基层腐败治理重点须强化权力和人情的双重规制。  相似文献   

11.
论权力腐败的伦理矫正——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反腐的策略上,学者们往往过度夸大法律的作用,忽视了伦理道德在防治权力腐败当中的功用。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反腐同样功不可没。从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分析的视角反对权力腐败,一方面要从“外”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要从“内”加强个体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腐败与反腐败的博弈:权力与权利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异化,而且腐败会带来收益和利益,其表现就是当前腐败的权力资本化特征.而这种收益和利益必然需要表达和表现的途径,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解体教训的前提下,我们认为,为了让腐败收益和利益合法化,可能会让腐败产生出的既得利益者们形成反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同时,权力异化的产生.即腐败产生的条件是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因此反腐败应该矫正权力的异化,要矫正权力的异化就需要借助权力和权利,即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权力对抗权力,让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指生物有机体受到外界有害菌体的危害侵蚀发生的腐烂变质现象。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腐败则是整个社会丑恶现象在社会和政党团体内的集中表现。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及行为规范的衰退和堕落,它破坏了党和政府同劳动人民的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腐蚀了人们的意志和社会趋向,具有限大的破坏力。腐败主要为政治腐败、社会腐败、权力腐败和行业腐败等。不同层次的腐败具有不同的特点,权力腐败是以权谋私、买官、卖宫、权钱交易、以权代法;行业腐败是以职业优势为非法谋私的手段,如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贪占公共财物等;社会腐败是消费行为的扭曲和人际关系的恶化,如黄、赌、毒等社会  相似文献   

14.
没有约束的权力──腐败的根源反腐败提了很长时间了,什么是.腐败?为什么腐败?腐败就是权力的异化,权力的变质,权力的滥用。王宝森的事早就有人知道,但为什么没有人没有什么机构能动得了他?还是必要的监督机制没有,权力之间的制约没有。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权力和...  相似文献   

15.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范式及理论基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是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范式诠释了腐败行为产生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外在影响因素,揭示了腐败行为产生于权力运行主体以及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点。人本管理理论、发展生态理论、风险社会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等蕴含丰富的廉政风险防控思想,是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理论依据。要不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探索以预防为核心、适合中国国情的腐败治理模式,推进风险防控的理论研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一切社会的基本乱源之一。它既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政治学角度讲,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不正当地运用公共权力以获取个人的好处,通俗地说,就是以权谋私。从权力的直接性来讲,腐败现象离不开公共权力的存在和运作。腐败行为所使用的权力是公职所带来的权力,它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由社会选举或国家任命的公职人员具体行使,腐败就是对这些权力的滥用,它破环了社会公平原则,损害了民众的利益。这是就当权者而言。就非当权者而言,腐败是对权力的不正当的利用,他们通过贿赂等手段达到影响或操纵公共权力的拥有者,…  相似文献   

17.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变质。分析现阶段的腐败行为可以看出 ,一切腐败的主体都与权力有关 ,反腐败的重点是反权力腐败。因此 ,要深入持久而卓有成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一、认识权力腐败的主要特点近几年来 ,党中央在惩治腐败的斗争中 ,突出地抓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使反腐斗争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 ,腐败行为并没有消除 ,腐败的重点突出在权力与金钱的交易上 ,而且蔓延于社会的各方面。其主要特点 :1.权钱交易 ,使权力日趋商品化。撑权的人…  相似文献   

18.
王永志 《党政论坛》2011,(15):24-26
“权力导致麝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在政治系统内,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要受到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权力失范,最终导致腐败。为了控制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权力在正当的范围和轨道上运行,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机制,用权力约束权力,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  相似文献   

19.
国家公务员后就业腐败是指国家公务员利用权力(主要指作出有约束力的决策的社会能力)和权势(主要指影响决策人行使权力的社会能力),为在离职后的就业中谋取个人私利,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后就业腐败的主要表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阶级社会中权力不受制约的产物,是一种历史性、世界性的现象,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于依法治吏。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把法制建设放到一个突出的战略地位。要健全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法律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作用,做到严格依法行事、依法办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