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实现手段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王红英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4,(8):16-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胆略,适应历史的要求,提出了向贫穷开展战的致富宣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真正从理论上解决了强国富民的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致富的发展规律与演变递进过程,从哲学高度揭示出社会主义存在的根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真理观与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课题组 《唯实》2010,(5):4-9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江苏的实践,深刻体现在江苏人民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抓住三个重大机遇,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小康、从总体小康到更高水平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江苏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道路和经验,给我们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富民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体现 ,是立足于客观规律 ,即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之上的。较之中国古代的富民思想 ,邓小平富民思想具有巨大的超越性 ,体现为 :“民”的内容超越了古代所指的领主封建、地主封建和封建地主 ,指向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的劳动人民 ;“富”的内涵超出了古代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 ,延伸为蕴涵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 ;最终价值目标则从巩固君主自身的统治 ,转向了以富民为最终归依 ;而构建在客观规律之上的现实性及文明主体自身的实践性较之古代富民思想的欺骗性、空想性来说 ,更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创造性地改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康思想,提出了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的小康社会的新概念、新目标。小康社会思想契合民众心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对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云宝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5):F002-F002
"民以食为天",千百年来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的基本生活目标.自从2000多年前的先秦著作<礼记>提出小康概念后,"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社会一直作为中国人民魂牵梦绕的理想生活,不仅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追求,更是芸芸众生望穿秋水的期盼.为了实现这一理想,20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百折不挠的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迈出了实现强国富民理想的第一步.然而,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充满了曲折,建国后,尤其是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的荒谬年代之后,广大人民群众更是把衣食无忧的小康社会视为自己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产生于新时期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转折时期,形成和多方面展开于人类现代化进程深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经历酝酿、初步形成、成熟、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四个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对于今天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8.
迟成勇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4):8-10
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哲学思考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阐述:第一,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是对传统小康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第二,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是对西方现代化的扬弃与超越;第三,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是对我国现代化蓝图的描绘与展望;第四,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是对毛泽东社会发展战略的修正与完善;第五,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是对单纯的物质主义生活观的否定与重构。 相似文献
9.
10.
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又多次围绕这一问题,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提出了战略规划、指导方针、基本原则、一系列方针政策,阐述了建立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它是对我党现代化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发展,是90年代乃至21世纪上半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是对传统小康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是对西方现代化的扬弃与超越,是对我国现代化蓝图的描绘与展望,是对毛泽东社会发展战略的修正与完善,是对单纯的物质主义生活观的否定与重构。 相似文献
12.
励慧芳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27(5):8-10
邓小平的社会和谐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贡献,就是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在当代新的社会环境下,使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的时代观、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观、对立面和谐结合的矛盾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实践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创新.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有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以及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教育思想深刻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反映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规律性,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我们实现教育战略的历史转变,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科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党内民主建设思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宣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8(4):13-19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如果没有党内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也无法发展。邓小平理论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他论述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极端重要性,阐述了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途径。邓小平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与苏联的改革相比,我国改革的成功在于邓小平领导的政治体制改革上的成功。邓小平抓住每一个改革阶段上的不同特点,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以指导实践,在实践和理论的互动中循序渐进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从不追求抽象空洞的政治和民主,而是立足国情,自始至终把以民主政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稳稳地立足于中华民族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上,表现出了驾驭改革的卓越的领导才能。 相似文献
17.
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根本特点,也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价值选择。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决策制定的基本途径。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是决策评判的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决策完善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思想到邓小平的小康社会发展战略 ,再到江泽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 ,其内容愈来愈丰富和充实 ,富有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 ,具有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科学含义。从两个文明建设发展到“三个文明”建设 ,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量的增长 ,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与法制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既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经验、新创造的总结和升华。依法治国在邓小平法制思想中贯穿如一 ,既是邓小平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 ,也是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核心与精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