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汪桥红 《群众》2010,(3):22-23
<正>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均资源占有率小、环境问题日渐凸显的南京来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南京循环经济建设,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逐步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加快形成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2.
云政办发〔2007〕154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云南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省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七年七月四日云南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省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和规范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省级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我省循环经济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05〕6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相似文献   

3.
科技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制约因素,应深化科技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加强循环经济基础科学研究,构建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借助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循环经济产学研深入合作,以强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依托电子商务整合循环经济技术市场,培养和造就循环经济亟需的科技人才,加大循环经济科技投入,提高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效率,以优化循环经济的科技政策体系;健全服务于循环经济的科技中介体系,加强数字化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建设,以完善科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龙汨 《湖湘论坛》2008,21(4):55-57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着规模、政策、技术等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加强相关道德法制体系、产业化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迪云 《理论月刊》2006,2(6):140-142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高形式,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本文在分析了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基础上,论述了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最后指出,我国应从绿色GDP核算制度、有效管理和监督制度、有效管理和监督制度、科技研发促进制度和抑制废物形成制度、循环名录、循环目标及循环程序制度、技术与工艺标准及技术性指导制度、法律义务和责任制度、政府扶持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经济激励制度、信息化建设制度等10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陈娟 《前沿》2007,(3):38-39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对未来发展的共识,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实现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由于种种因素制约,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缓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开发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政策,以加快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十二五"以来,我省通过建立完善节能政策法规体系、严格节能目标责任制管理、全面开展新上和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检查、着力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工作、扎实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全省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十二五"前三年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的  相似文献   

8.
国家已正式启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我省被列在其中。我们务必全力做好试点工作,把江苏建成名副其实的循环经济大省。“十一五”时期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对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决策、统一部署,协调各部门、各地区间的行动。其次是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激励机制。三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重点扶持社会效益型的循环经济科研及成果转化项目。加快各种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使各市场主体积极关注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尽快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引导企业的行为。加强对试点…  相似文献   

9.
蓝波 《桂海论丛》2013,(2):121-124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践循环经济的国家,也是全球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成效主要表现在:构建起较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循环经济体系,基本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考察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主要有:强化法律约束,制订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规范;强化全民的环保意识;注重监督和服务并举,以规划为先导,重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技术体系建设等。作为中国"欠发达、后发展"的西部地区,应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促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运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起步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需要加强政府规划、立法执法、技术研发和社会宣传教育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政报》2009,(22):2-2
<正>天津市是国内较早发展循环经济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北疆电厂和大通铜业有限公司等6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电子通讯、机械制造、医药化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社会与发展循环经济是今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两大命题。《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 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本刊上 期发表的相关文章,受到了读者好评。应读者要求,本期刊出中共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和内蒙古自 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杨晶的文章。相信他们的思路,必将给读者以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黄志雄 《桂海论丛》2006,22(5):74-76
我国在促进循环经济的立法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的立法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必须大力加强。当前应抓紧创制循环经济社会的基本法《循环经济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生产、分配、消费和技术支撑等环节中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循环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健 《求索》2008,(12):29-3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国内模式有生态产业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生态城市和生态区域模式。本文评价国内外模式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启示是: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实现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依靠技术进步为发展循环型工业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必要政策和制度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废展的工业产业结枸。  相似文献   

15.
炼钢工人     
《创造》2006,(4):76-77
“钢铁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工业,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钢铁工业就必须向前发展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在当今倡导建立节约型和谐社会.钢铁工业的潜力还会逐步发掘出来一”张国华对炼钢工作有自己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和政策。目前与其他省份循环经济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广东循环经济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显得不足。广东应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在循环经济立法、科技投入、培养全面循环经济意识、产业调整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以促进广东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各设区市经贸委(经委、经发局)、财政局,省属控股(集团)公司: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闽政[2006]36号),规范节约能源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根据《福建省省级工商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闽财企[2007]12号)和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节约能源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秋 《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56-158
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正处于初创期,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亟待完善。加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主要措施是:实现循环经济立法的本土化;加强循环经济立法的体系化;规范政府义务,设定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及公众权利,以利于政府推动和公众参与;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并重。  相似文献   

19.
<正>国办发[2010]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现国家确定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做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有关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浙江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从整体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助于健全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样化需求。要在工作谋划上,加强整体规划,形成完备体系;在管理体制上,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整体效应;在力量资源上,加强整合力度,形成综合优势;在典型培育上,加强综合考量,形成示范引导;在领导责任上,加强考核奖惩,形成工作导向,从而进一步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