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官员腐败案件,犹如一部连续剧,不断刺激着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2.
矛盾击鼓传花现象之所以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人对社会矛盾和冲突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解。因此,提升冲突管理能力,首先必须消解惯存于官员头脑中的一系列迷思  相似文献   

3.
政府官员问责制作为有效预防、化解、应对各类社会风险的制度形式,在风险社会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风险社会时代要求政府官员问责制有效承载起新的历史使命,即预防和纠正由政府官员滥用权力引发的各类风险,促进政府更具回应性、更负责任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促进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私人组织及社会公众之间展开合作治理。随着风险社会的深化,在工业现代化阶段构建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政府官员问责制无法有效担当起时代赋予其的使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只有将政府官员问责制再造为一种促进责任更加清晰地界定和分担的对话与协商机制,一种有效的风险信息供给机制和一种提升全民责任意识的参与机制,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姜业奎 《小康》2005,(7):24-25
薄熙来现象并非偶然随着中国经济活动、社会事务的频繁发生,各级党政官员在社会公众面前“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多,从而媒体的相关报道力度也大幅度加大,一直以来给人以神秘印象的官员群体逐渐开始“走下神坛”,为普通百姓所熟悉。更有少数官员,或因其“充满个性”,或因其职务敏感,而得到媒体格外垂青,“明星官员”的称号也因此不胫而走。检验近几年来的对政府官员的信息传达,较早被公众授予“明星官员”称号的,毫无疑问是现任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薄早在担任大连市长时就备受媒体力挺,而随着他每一次登台亮相,总会引发媒体和读者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姚瑜 《前进论坛》2014,(1):63-63
<正>官员办事效率是否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提高?答曰:不一定。因为古代官员办事效率有低的,也有高的;当今官员办事效率有高的,也有低的。据《容斋随笔》载:汉代官员处理公文十分快捷,"当天事当天毕"。无极山祭祀的事,丁丑日上奏皇帝,当天就批下来给太常;孔庙的事是壬寅日上奏皇帝,是当天就批复给鲁相。汉朝名将赵  相似文献   

6.
日渐苍白的社会诚信 近段时间,“达芬奇”问题家具事件、一些地方发生的“萝卜招聘”及官员履历造假等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痛民众对于社会诚信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7.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3,(5):37-37
“几个官员的倒台在中国这样的大社会里本不足为奇,但舆论饥渴般地等待新的官员丑闻,并且添油加醋喝彩的情景,却是今天中国社会特有的奇观。原因有很多,但根源是社会不公平和由此不断堆积的情绪。官员腐败本来就可恨,当它与社会不公叠加在一起时。就尤其令人愤怒。”——近日中国一幕幕上演着腐败官员落马。针对此情况,《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微博发声  相似文献   

8.
侯玉良 《半月谈》2004,(21):75-75
在一些公共场台中讲黄段子已成一种风气,少数官员在酒席上趁着酒劲儿,当着异性的面,轮流述说各种色情味十足的黄段子,并对此津津乐道.说什么:黄段于也是一道菜,没有这道风趣菜,这酒喝起来就没味道。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非常重视对官员的监察,一方面皇帝会派遣御史或监考官对地方官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课和监督,将考核结果作为提拔重用官员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又允许官员之间相互控告检举,防止舞弊和贪污问题发生,其最终目的就是维护皇帝的权威和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变脸     
朱铁志 《人民公安》2007,(20):60-60
以一张真实的脸孔面向世界,以一片真诚的情怀面对群众,以一身真才实学服务社会,那才是好官员应有的、受人敬重的形象和面目。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一些官员之所以会"弃实就虚",一是因为实职官员的为官环境发生了变化,做官的风险比以前大多了;二是因为实职官员权大责任也大,当官是越来越难了,越是基层越难干;三是实职官员是反腐的重点,上下左右都盯得很紧,压力山大。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广东潮州古巷和增城新塘相继发生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冲突。这原本是个“杯具”,但可喜的是,广东的官员,敢于直面这个“杯具”,拿出了反思的勇气。而且,在官员反思之后,媒体和民间也没有止步与满足于官员反思的成果,而敢于层层推进,直抵问题的根本,并继而化为制度层面的“社会管理改革”。在我看来,所有的改革,归根结底遵循着一条这样的思路:变“刀制”为“水治”。“刀制”者,刚性、坚硬、缺乏弹性,甚至僵化、粗暴,而“水治”者,柔性、柔韧、弹性良好,乃至以柔克刚、水到渠成。如何“水治”,广东的一些改革思路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80后官员的上位屡屡刺激人们的眼球。与改革开放之初那一轮大规模的"干部年轻化"相比,80后官员的上位并不具有"时代亟需性",而是一种零星却扎眼的局部现象。总体来看,80后官员具有"年龄小、团干多、学历高、起点高、换岗频率高、升迁速度高和争议度高"等"五高一多一小"的特点,因为大多没有突出的政绩,因而很容易给人一种"命运宠儿"、"政坛花瓶"的印象,也就很容易遭受社会质疑。对于他们的成长,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不可否认,近年来,指责官员"作秀"渐渐成了许多人的习惯,这种社会心态的产生,除了个别官员的"作假"、"忽悠"之外,原因还有两个:一是部分官员在"秀"正确的内容时,却采用了错误的方法;二是部分"作秀"因官员缺乏恒心或被误解等原因半途而废,"秀"  相似文献   

15.
社会团体问责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团体问责制就是指社会团体作为异体问责主体,可以根据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结社权监督政府和官员的权力的运用,追究失职官员的责任.社会团体问责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社会团体问责制构建依据和基本内容的探讨,指出我国社会团体在问责政府和官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社会团体问责制的基本路径和重要意义,有利于构建责任政府,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聂作平 《现代领导》2011,(11):40-41
官员成为社会最大的祸患.这与官员产生的初衷和旨义完全背道而驰。任何一个社会、一个政权走向没落的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从吏治上出问题的。显而易见,道成时代的中国官员们,  相似文献   

17.
腐败现象源于社会规则的有限性与个人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腐败的决定性原因是主观原因,腐败的发生也有其社会心理原因。真正的源头反腐就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而制度建设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治理腐败的最高境界,是使官员"不想腐败"。  相似文献   

18.
当问责制只是官员对官员进行纠察的一种活动,而缺少专家对事故进行评测的环节的时候,问责制就缺少了至关重要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9.
由于官员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特殊、身份特殊,处于领导地位,握有公共权力,官德缺失就会在思想上、作风上产生问题,其危害不可估量。无数事实证明,官德缺失往往是官员腐败的第一道溃口。因此,官德非小事,乃为官之本。不可否认,当前由官员失德导致的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问题非常突出,也警示我们官德建设刻不容缓。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德建设是防范官员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建立健全科学的可行的官员道德考核评价体系,是当前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一项不  相似文献   

20.
刘峰  宋雄伟 《人民论坛》2012,(16):27-29
只有广大群众都有机会秀出来,才能有效防止个别官员的"独秀"官员作秀的两种类型"官员作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我们应从客观的、一分为二的角度看待这个"秀"字。第一种"秀"是在现代媒体政治发展和政府转型背景下,官员与民众沟通的一种必要能力和素质。这种"秀"是基于事实、尊重民众和法治精神、巧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