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基本方针,十四届六中全会重申“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现实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大力宣传和强调“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一方针的同时,做了不少建设性工作,然而,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却不时反映出人们的一种疑惑:物质决定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作为社会意识范畴的精神文明没去重在其决定因素(物质社会存在)的自然推进决定上,却重在主体行为活动——“建设”上,这不是舍本逐末吗?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态度消极,行动怠慢,而重在物质因素、社会存在的自然推进…  相似文献   

2.
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则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即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思想理论观点和表现在人们的社会感情、习惯、信念等方面的社会心理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所谓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进步状况。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一、为人们的正当权益提供法律保障,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处在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屋不挡漏生活条件下的人们是没有心思,也不可能去吟诗…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态是指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成的状态结构,是以整体面貌存在和流行于社会成员之中、内化为社会主体的精神结构的心智状态。它是在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存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精神中介,任何社会存在只有通过社会心态才能上升为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任何社会意识都直接地来源于社会心态,社会心态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架起了一座精神桥梁。因而只有那些能够同化为社会心态的社会意识,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而不能被同化的社会意识,即使是正确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学思考薛安泰物质文明需要用物质去建设,而精神文明也不能仅靠精神去建设,要使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硬起来,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都落到实处,就必须有物质保障和资金保证。因此,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6.
人们公认这样一条真理:物质文明和清神文明是互相影响、互相连动的,并且物质文明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居主导地应。当现实社会物质财富涌流未能必然促进精神文明代化时,人们不禁要思考和发问:物质文明对于精神文明的连动点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对物质文明应当有一个科学的理解。精神文明是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作为决定、影响、制约并且受动于精神文明的物质文明,究竟包括哪些要素见?从马克思主文的许分原始准过中,我们不难发现,还些要亲归结起来,有三个层双;第一,决定人们饱质生活条件的社舍韧质财富。它是人们…  相似文献   

7.
来稿摘登     
澄清一种模糊认识 湖北荆华化工有限公司郭根山:谈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在当前必须澄清一种模糊认识,就是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套用到两个文明建设上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讲的是物质在先,精神在后,物质是第一性的、本原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和精神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则不能确定谁先谁后,因为两个文明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后同时发生、一起发展的;物质文明不是本原的东西,精神文明也不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我们不能因为物质决定精神,就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从而在具体工作中,只抓物质  相似文献   

8.
认识误区一:虚无论。有些人认为,民族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根本不存在的。这种观点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唯物辩证法。就民族精神而言,它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在反思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最终导致动乱反革命暴乱发生的原因和主要教训时,有这样一个基本提法: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但现实中有些人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和使用不够准确.存在种种模糊认识。有的人认为,既然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那么物质文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就会自然而然上去的;既然物质文明是硬件,精神文明是软件,  相似文献   

10.
名词解释:     
即“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自身固有的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  相似文献   

11.
信息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50年代以来的“信息革命”已为人们所公认。“信息社会”、“信息文明”、“信息时代”等无论作为概念还是现实,都已不容否认。因此,信息文明建设也就提上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物质文明建设的日程。本文试对此作初步探讨。信息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首先必须给予理论界定或本体论确认。我们知道,传统哲学是以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的,这个本体论的基本范畴是前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不能不受那个时代的限制并带有历史的局限性。若以此来划分,那么信息到底属于物质还是属于精神?恐怕二者都不是。既然在哲学本体…  相似文献   

12.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19-124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根本性、方向性、基础性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认识与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如果说建设时期更加重视精神相对忽视物质,在改革开放以来更加重视物质相对忽视精神,那么新时代则更加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与动态平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根本遵循,为全面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3.
革命理想和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支柱,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遵循精神文明自身的发展规律,自觉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革命理想和精神教育干部群众。社会文明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社会就是畸型的,不可能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是实现我们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基础,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  相似文献   

14.
物质文明建设主要标志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社会的物质生产过程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类在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中所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的物质力量就是生产力。现实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来稿摘登     
“一手硬一手软”这句话是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但笔者发现,就精神文明建设本身而言,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例如,领导机构,形式是健全的,但运转不尽人意,至少力度不够;在导向方面,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包括阶段性宣传精神把握很准确、很及时,但对社会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突发性事件预见性不足,缺乏及时疏导;制约机制存在“一多两少”现象,就是鼓励性的东西多,惩诫、规范性的东西少;评估机制上,则存在‘两多一少”,即看硬件、看有形的东西多,看内涵、看软件投入(实际也没有…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两者共同标志着社会进步的程度。在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物质文明建设为之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而精神文明建设则为物质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的支持。然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决定因素,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杠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精神文明向高层次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它对于人们正确理想信念的形成、道德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郭灿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作为社会意识理论体系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物质交往关系的产物;意识形态一巨形成就具有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映的反作用,能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从...  相似文献   

18.
与工农业的生产形式不同,窗口行业(泛指服务业)一般不是向人们提供静态的物品,而是提供一种动态服务。服务,是窗口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殊产品,它把物质的内容与精神的内容融为一体,换句话说,窗口行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同一性。人们购买窗口行业的这种产品,是一个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内的完整服务过程。从社会再生产的意义上说,这种服务也是直接的生产,即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的再生产,它通过满足劳动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的服务,特别是从提高劳动者体能和精神文化素养上,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合理实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的关系,使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与文化进步统一起来?邓小平从社会是个复杂系统这一客观事实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发展论的整体现,在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8页)“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  相似文献   

20.
论制度文明的中介地位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是由物质性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包括文化三者构成的整体。社会制度是联系物质世界和精神文化世界的中介。从社会文明的意义上说,制度文明是联系、沟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媒介和桥梁,处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介地位。由于制度文明的中介地位,在社会文明建设的实践中表现出双向沟通和协调的功能。制度文明中的政治制度文明对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具有沟通和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