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实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是搞好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和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着。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的行业分布结构、区域分布结构和国有资产经营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而国有资产的行业分布结构的调整又是其中最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下大力气进行国有资产重组与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推进国有经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效益,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根本出路,这是“九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今后乌鲁木齐国有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核心,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完全可以结成发挥各自优势、平等竞争、相辅相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关系。国有经济改革发展中要确保和体现其全民所有制性质。为此,要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还要在企业收入分配中真正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在积极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用好国有资产增量的同时,重点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大力进行国布经济结构的战略性改组,这是推进国有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提高国有经济素质和效益,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根本出路。在当前,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对国有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在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重要领域中,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垄断,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组建一批企业集团,这也是中央“抓大”战略的一项具体措施。然而,也有些同志对此提出疑问,说组建企业集团与过去的“关停关转”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旧瓶装新酒,换烫不换药,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产权交易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有”财产,正因为如此,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倍受国人关注。目前,理论界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存在一些不同看法,有的甚至把正常的产权转让当作国有资产流失,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正确认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有利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1国有资产流失的实质与渠道国有资产流失的实质是国有资产价值量的耗损与缩减。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经营亏损性流失。如由于国有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  相似文献   

6.
解决国有经济如何“退出”和如何“进入”问题 ,是当前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本文对国有资产重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有的行政型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在市场化的改革中渐趋失灵,而正在试点的中介型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改革的不成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构建新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型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对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有效增值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有资产监管的提出目前,从“国有资产”这一名词的使用情况看,可以将“国有资产”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有财产或国家财产.狭义的国有资产,它仅指投入经济领域从事生产经济活动的国有财产,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讲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本文使用的是狭义的国有资产概念.  相似文献   

8.
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宏果 《学习论坛》2004,20(5):26-27
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国有资产进行规范 ;二是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不健全 ;三是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过于单一 ,管理目标不明确。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逐步完善国有资产法规体系 ,规范国有资产管理 ;二要逐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三要治理企业腐败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标志着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将从单一的国企改革、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跨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综合性改革新阶段。科学认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准确把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及运行体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配套性改革,对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放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前头 ,而且在大会的摘要报告中只突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很少涉及国有企业本身的改革 ,这就说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在当前国有经济改革中处于多么重要的地位。一、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新思路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国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 2 0 0 1年 ,全国国有资产总计 10 9316 .4亿元 ,高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其中 ,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为 7314 9.3亿元 ,占 6 6 .9%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为 36 16 7.1亿元 ,占 33.1%。上述国有资产 ,分布在全国各地方、各行业的…  相似文献   

11.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 :一是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二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私营经济的信用含义主要包括侠义性、功利性、本原性三个层次。私营经济信用缺失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如:遭到别人不讲信用的报复,难以应对优势信用的挑战,恢复信用的成本较高等。私营经济信用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政府要努力营造信用优势环境,私营企业要不断加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社会要切实形成信用褒贬氛围。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道德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民营经济作为最活跃的经济形式,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整个国家与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意义重大。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而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强则地区强,民营经济富则地区稳,民营经济优则百姓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繁荣稳定就是来自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成长。因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中部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首推职能转变与体制创新。文章从目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中存在的诸如:行政主导型干部人事制度、部门权力与利益挂钩、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等深层次问题入手,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创新的新思路:管理理论由“管制”转向“服务”;管理范围由“大政府”转向“小政府”;管理体制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把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重要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研究“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较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研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转轨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承担着整个社会经济组织重构的重任,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育迟缓、市场竞争力弱,这种状况对西部地区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极其不利。为此,文章从文化观念、体制转轨及其路径选择等方面分析了制约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积极推进在西部树立新的非公有制经济观念、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的体制改革等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价值构成中经营决策成本所占比例最大,也最能体现经营者特殊的价值构成,这也是区别于一般劳动者的主要方面。经营者创造价值的主要因素是个人的创新才能、承担风险能力、管理经验和努力程度等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充分肯定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并从制度上保证经营者价值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有企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绿色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经济政策在环境管理和保护中具有及时性与应激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基于环境资源利益的调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利用环境资源的激励机制。因而,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绿色税收、环境收费、绿色信贷、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贸易和绿色保险等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基本框架的建立提供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消费经济思想带有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时代烙印与国情特点;有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内容;体现其消费思想的消费政策有供给制、消费品统购统销、配给制、福利保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