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台湾人来讲,一年里头,最为重要的一段时光应算是“除夕”与“春节”。农历12月一到,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不管是都市还是农村,除旧布新的过年气氛一天天的浓厚起来,到处都显得喜气洋详,焕然一新。台湾的年节自农历12月24日开始,这一天正是灶神升天的日子。传统家庭的厨房通常会供奉灶神,主管一家人的平安及观察家中各人的行为。传说灶神上天后,会向上帝禀告他这一年在人间所观察到的是是非非,于是人们便在灶神升天这一日准备丰盛的牲礼、甜品祭祀,希望灶神上天后能说些好话。在送灶神回天后,就得准备大扫除,将屋内…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的安宁与幸福,就突出表现在这些民俗细节上。平时吃不上这么多鸡鸭鱼肉,过年时集中吃;平时穿不着新衣服新鞋,过年前尽量置办齐,正月里不买鞋、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其实不正是人们力争过一个洁净的焕发新颜的农历年吗?除夕是迷人的,至今想起来都让我陶醉。大年三十一早,大人们忙活着做年饭,我作为未成年人,就可以穿上新衣  相似文献   

3.
除夕夜里,鞭炮声回响在龙井市特殊儿童康复院空荡荡的院子里,此刻崔允顺院长的心里也是空荡荡的,她还挂念着自己的17个残疾孩子,新年里,孩子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过年,这也是一年中孩子唯一离开她身边的时间。手机短信响起,是康复院班长洪哲浩的信息。:“妈妈,祝您新年快乐,您的儿子洪哲浩”,崔院长读着读着,眼睛竟不禁地湿润了。临近午夜了,一条一条残疾孩子的短信祝福着他们康复院的妈妈,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鞭炮祝福着新年,崔院长已是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4.
春节之最     
冉燃 《中州统战》2001,(1):41-41
最早的“祭灶”。“祭灶”又名“送灶”、“过小年”,是春节的开始。民谚曰:“腊八祭灶,新年来到”、“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早在先秦时代,古代先民就把祭灶列为五祀之一。最初的“祭灶”是为了祭祀最早发明锅、灶的祖先。 最早的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五,家家扫尘土”。扫尘也称“扫陈”、“掸陈”。据《周礼》记载,每逢过年,皇帝都要下诏“令州里,除不蠲”,即大扫除之意。晋代《拾遗记》载,扫尘的习俗可追溯到帝尧时代。 最早的“除夕”。“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载,古人在新年前一天…  相似文献   

5.
福建民间岁时节庆习俗源远流长,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旦)、元宵、拗九、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冬至、除夕等。各地许多节日习俗多姿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成为福建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过年、  相似文献   

6.
随着3500多家台资企业在沪安家发展,越来越多的台商爱上日新月异的上海,黄浦江畔辞兔迎龙成了他们在第二故乡的第一选择,五彩缤纷的贺岁素描,留下的是一幅幅浓郁的过年情结。 尽享天伦之乐 56岁的上海百世吉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吉义在除夕前公司的尾牙宴上喝醉了。平素他爱小盅一杯,只不过是以酒会友,情深谊长。尾牙宴上开怀  相似文献   

7.
闹春祈福     
周朝 《浙江人大》2012,(Z1):88-89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中国人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常  相似文献   

8.
<正>1843年上海开埠后,租界里除原住民,其余是外国人,这个时期的过年,从一个外国人的日记看,没有燃放爆竹烟花。那个外国人提到戊申年(1848年)除夕:人们都很忙碌,忙着结账,也为明天做好准备。新年: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都放下手里的活,办公室和商铺都关着门。半夜里,人们都涌向寺庙见证辞旧迎新的时刻。元宵节:人们都出门游玩去了。  相似文献   

9.
父母平凡普通,给予他很朴实的教育:把手上的事情做好。过年包春卷,父亲要求他包出的大小每个都要一样,否则拆开重包。在笼屉里,那些可爱的春卷整齐划一,象列队的士兵。  相似文献   

10.
日本:相信首梦灵验 我们的近邻日本,每当除夕午夜时分,全国各地的庙宇钟声就会齐鸣,通常鸣响108下,用以驱恶避邪。 元旦当天,家中的大人们会准备各式各样的早餐,诸如砂糖芋艿、养麦面条等,还要喝屠苏酒。也有很多人选择在新年登山,以此来迎接新年里的第一缕阳光。孩子们过年的最大乐趣便是能任新年的第一天放风筝。  相似文献   

11.
春晚导演与赵本山的纠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聊天,说除夕一家老小坐在一起看央视春晚,看到赵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听到像什么“走进一个苞米地,省略多少个字”,大家都在笑,他10岁|的女儿也坐在一边跟着笑,他就觉得特尴尬。无独有偶,昨日我收到一封来自广西的信,  相似文献   

12.
兔年春节刚过,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就因“涉嫌严重违纪”成为2011年第一个落马的部级官员。据悉,8年铁道部长任期内,每个春节他都深入基层,从未回家与家人过年。  相似文献   

13.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在越南,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国家法定休息时间最长的一个节日。越南的过节习俗与中国大同小异,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年,腊月三十除夕守岁、放鞭炮、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拜年、赶庙会。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而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  相似文献   

14.
正工作再忙,回家的方向总不会变。一年一度、周而复始的春节对于郭欢叶来说,就是希望能多陪陪家人。新年即将来临,媒体人依然需要坚守在新闻一线。河北某报社的郭欢叶也是如此,除夕前一天才能回家。工作再忙,回家的方向总不会变。一年一度的新年对欢叶来说,就是希望能多陪陪家人。过年就是"回家"今年的春节如何过?欢叶说除夕、初一和老公在婆婆家一起过,初四回娘  相似文献   

15.
佚名 《中国减灾》2012,(1X):37-38
<正>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相似文献   

16.
社会     
《台声》2018,(5)
正台湾民众除夕夜抢头香:场面混乱撞断200公斤香炉据台湾媒体报道,过年抢头香,竟然把香炉撞倒!台中梧栖浩天宫除夕信众抢插头香,意外推倒200公斤重的天公炉。庙方透露,2011年也曾发生过一次,当时还为此停办。除夕子时,庙门一开,许多信众持香爆冲入内,一名男子顺利夺得头香,开心绕过天公炉的龙把,但后方民众不但撞成一团,还将天公炉撞歪。一名白衣男子将香插入香炉后,天公炉应声倒地。工作人员急忙将香炉扶起,将香灰请回炉中,再掷筊  相似文献   

17.
正辞旧迎新是过年的仪式,祈福纳祥是仪式的内涵。除夕的爆竹,镇宅的门神,充满象征意味的宅居装置,服装饰品,饮食特制,言行仪轨,都是年味传统所在。绵竹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体现着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农耕文化的特色主题,其兴起与传承,一则有赖于本地自然物产的优越,二则来自于以桃符辞旧迎新的民俗,三则受制于社会经济贸易的兴衰。  相似文献   

18.
老外过元旦     
朝鲜的烧发元旦在朝鲜,元旦的黄昏,家家户户都要把一年里收集起来的脱落的头发全部烧掉。据说,烧发可以使全家四季平安。 丹麦的碎片元旦丹麦人在除夕晚上,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起待夜深时悄悄地送到朋友家门前。元旦早晨,谁家门前碎片越多,则朋友越多,新年一定交好运。 印度的大哭元旦印度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只有用哭来表示感叹。 蒙古的抽鞭元旦在蒙古,老人装扮成古时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  相似文献   

19.
初一过太行     
除夕上路,火车果然不挤。偌大的硬卧车厢,除了前头一家三口,就剩下后头的我了。列车员、乘警有闲在空荡荡的车厢里逡巡:整毛巾,送开水,提醒睡觉时留神行李,告知第二天一早吃饺子、过年嘛!脚步踩着《步步高》的节奏,话语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哦,过年,中国文化传统大显神威的日子,连这奔驰疾走冷冰冰的铁家伙都被浸润,暖融融、乐陶陶、温情脉脉的气氛一时浓似一时。本次列车由古都开往首都,从15岁开始,这是我第N次乘火车,早已没有了初次坐火车那些新奇、惊喜的感觉,会为一村半舍、三人五马雀跃欢呼,只希望静静地看景,静静地想事,静静地光看不…  相似文献   

20.
男女老少盼过年小时候最盼的是过年。一进腊月,母亲便买回一块块布料,只要她把布料往那足有七八十岁的老写字台上一铺,我就忙不迭地爬到椅子上,眼巴巴地看着她把剪好的报纸样子放在布料上比来比去,再用粉笔细细地画下来。若用“寸寸计较”来形容,真是一点儿也不过分。其实,巴望过年的又何止我们这些孩子们!“保皇派”与中山装我的太爷爷是个不折不扣的“保皇派”,几十年跟着大清皇帝作官,一辈子不肯脱掉长袍马褂。当年,无论是日本鬼子的威胁还是国民党政府许以高官厚禄的诱惑,都没能迫使他“出山”合作,宁愿一介布衣清贫度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