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A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setting out to improve its quality of service must, first of all, recognize that the meaning and scope of service in government differ in significant respects from those provided by private sector organizations. Feder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agencies serve a variety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clients, ranging from the elected government to the general public. Although some services are analogous to those provided by businesses, and much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service innovations of the private sector, the enforcement of regulations and other public functions are peculiar to government. Furthermore, the nature of government service and its availability to citizens are shaped by such requirements as entitlement and equity or equal benefits, which are not pre-eminent factors in the private sector.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to better service is a result-oriented corporate “culture.” Quality service to the public requires that public service organizations understand the concepts of empowerment, deleg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a change from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s to front line empowerment. The limits of deleg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need to be recognized. Other vital ingredients are adequate rewards and recognition, effective consultative systems and service monitoring. These changes, most of which lead in the direction of risk-taking, will require a measure of personal adaptation by managers now in the service. Sommaire: Touted organization governmental qui entreprend d'améliorer la qualité; de ses services doit, tout d'abord, reconnoiters que la nature et la portée des services gouvernementaux different à bien des égards de celles des services offerts par le secteur privé. Les ministères et organismes fédéraux sont au service d'une variété de clients externes et internes, allant du gouvernement élu au grand public. Bien sûr, certains services gouvernementaux sont analogues à ceux de I'entreprise privée, et I'on peut tirer maintes leqons de ce secteur, mais la mise en oeuvre de la réglementation et l'aspect public des services sont propres au gouvernement. En outre, la nature même des services gouvernementaux et leur prestation aux citoyens sont fonction de critères comme le droit aux services, l'équité ou I'égalité des avantages sociaux, facteurs qui ne prédomi-nent guère dans le secteur privé. Une condition essentielle à I'amélioration des services gouvernementaux est une « uculture » corporative axde sur l'obtention de résultats. Pour que les services au public soient de qualité, les organisations publiques doivent com-prendre les concepts de dotation et, de délégation de pouvoirs et de décentralisation, le tout s'inscrivant dans un contexte de renonciation des systèmes de commande et de contrôle au profit des services de première ligne. Les limites de la délégation de pouvoirs et de la décentralisation doivent être reconnues. Autres facteurs vitaux: un processes adequat d'encouragement et de récompense, un systkme eficace de consultation et une surveillance de la qualité des services. Tous ces changements, dont la plupart mettent en jeu un certain facteur-risque, exigeront une adaptation personnelle des cadres en foiiction.  相似文献   

2.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是西方新近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公共行政学范式,后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前者进行了批判,两者争论的实质为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的不同.然而,在多元行政观的视角下,二者可以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途径而得到整合.借鉴多元行政观的思想,中国现阶段的政府管理模式应该是以官僚制为主体,新公共服务和新公共管理为辅助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服务”的公共理性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种替代性研究路径,新公共管理摒弃了传统政治理论的观察视角,用市场理念和企业家精神来重塑行政理念和价值,在追求效率和生产力方面,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案得到了不少的赞成和肯定,但它对于追求何种最终价值却鲜有兴趣.而以美国学者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高举公共行政价值追求的旗帜,将管理主义者边缘化了的公民权、社会责任、公共利益等价值量度重新置回行政话语的中心,而公共理性是实现以上公共行政价值观之基础,可以说,公共理性是新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服务:新公共管理的一种替代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丹哈特夫妇为核心的新公共服务理论,融合了当代民主治理的先驱理论———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市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建构起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七项实践措施。作为新公共管理的一种替代模式,新公共服务在构建公共行政的规范理论,以及推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文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文化是政府管理的软环境,是政府管理的灵魂.建设公共服务型的政府,积极推进政府文化创新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公共服务型政府文化理念具体包括:民主法治、有限责任、公开透明、服务健全、廉洁高效.我们必须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方法创新公共服务型政府文化.即:强化"以人为本"的政府服务意识;构建"顾客至上"型的政府行为模式;探索"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梳理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公众与日俱增的公共服务需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以及作用方式需要在理论上得到廓清。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来看,警察公共服务的物品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使得警察扮演公共服务的"引导者"的角色成为可能。公安机关应该在治理理论的指导下,重塑自身的角色,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社区以及公众的合作,共同治理公共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是当前西方国家政府治理进程中颇具影响力的前沿改革理论。从理论传承的视角来看,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和超越,两者彰显诸多共性。然而,从公共行政发展的本质来看,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是在效率与民主这两大价值观之间进行取舍或者相互博弈进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集合。两者更多地凸显其鲜明个性,这两种理论是在恪守不同价值取向的前提之下,有针对性地寻求不同的理论基础,进而设计不同的制度安排,最后依赖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知识积累。多维度辨析这两种理论之异同,对我国推行新一轮行政改革、有针对性地借鉴西方政府改革的成功经验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是当代西方的两种公共行政理论流派,其中新公共管理已成为主导模式,新公共服务着力于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结合我国国情,吸收这两种理论的优秀因子,对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社会公正问题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始终的长期性、全局性和复杂性的问题。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是中国社会公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因而 ,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是解决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公共服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有益探索.十多年来,我国行政服务中心逐步由单纯办理行政审批业务,向为公民、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方向发展.但是,这种源于地方政府自发的改革创新与现有体制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冲突,其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现有法律、体制、制度和技术层面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公共服务,国外的研究成果纷呈,主要体现在对其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供给机制创新做图景式描述.国内学者对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失衡原因的探讨内容十分丰富,但很少有学者从国家政策(宏观)、地方经济和社会环境(中观)、公民对于非均衡供给的认知和诉求(微观)三个层面来分析某个区域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形成的原因,从中分析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到均等公共服务会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均等化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公法变革优化公共服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公法应当顺应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趋势 ,通过制度变革合理拓展公共服务范围 ,科学确立公共服务原则 ,建构公私合作的公共服务模式 ,重塑公共服务程序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公法制度 ,推动公共服务供求关系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4.
公益精神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一个社会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以公益精神为指导,妥善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妥善处理好政府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二要充分协调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公民与国家的和谐互动;三要妥善解决企业自身利益与市场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和谐互动;四要协调解决非营利组织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非营利组织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5.
界定基本公共服务及其绩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界定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是开展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基本前提.这种界定会为进一步的研究划定基本范围或边界.为了准确开展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本专题从理论、历史和国内外实践等角度来界定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绩效.  相似文献   

16.
公共管理改革中的三个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关注当代公共管理改革中的三个悖论 ,即全球化的悖论 ,不良改革景象的悖论和管理主义的悖论。文章力求通过考量不同的公共服务协约对于改革的影响来解释这三个悖论。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改革是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一部分,它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特点.但其以市场化和企业化为取向的改革举措在顺应新的公共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自身的问题.文官制度未来还会不断调适,为适应管理模式创新,它必须关注结构和行政价值层面的改革,完成从传统行政文化到新的行政文化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借鉴多元行政观的思想,中国现阶段的政府管理模式应该是以官僚制为主体,新公共服务和新公共管理为辅助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服务市场化作为行政改革浪潮的核心内容在全球得到迅速推广。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服务市场化引发的潜在危机暴露出来。审视公共服务市场化面临的困境,破解之策关键在于明确市场化中各个主体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政府、私人部门及非政府组织的优势互补,促进其合作与竞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成为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的新趋势。相比传统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具有服务质量好、效率高等优势,但由于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处在探索阶段,相关制度尚不健全,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济南市SYL街道青少年服务项目是一则比较典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案例,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诸多问题,从而为完善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制度提供值得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