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立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进  杜焕芳 《法学家》2005,28(6):7-14
20世纪以来,国家从事商业活动已很普遍.在国家与外国自然人或法人的商业纠纷中,国际法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外国自然人或法人的利益也需要得到兼顾.但各国在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方面的具体做法差异很大,并体现在国内立法和区域性公约之中,从而导致各国在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法律和实践方面的矛盾和分歧.鉴于在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问题上国际社会应有统一而明确的规则的必要,经长期磋商,2004年12月2日第59届联大第59/38号决议通过<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并开放签署.今年9月14日我国政府签署了该<公约>.由于该<公约>既涉及我国与外国自然人或法人的法律关系,也涉及外国与我国自然人或法人的法律关系,因此是有关国家重大利益的重要公约.中国签署该<公约>进一步表明,中国对通过法治促进国际和平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坚定支持.  相似文献   

2.
(一)法人最基本的法律特征,是拥有独立的财产。在法律上,所谓独立的财产,是指法人的财产不仅独立于其他社会组织的财产,而且独立于自己成员的其他个人财产,同时也独立于创立人国家的其他财产。拥有独立的财产,是法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和担负物质责任的前提和根据。既然法人的财产与法人成员的个人财产以及创立法人的国家财产  相似文献   

3.
一、民事裁判先于刑事判决的可能性论述在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中,财产既指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物质财富,又指物权、知识产权、债权和债务。人身关系则是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1]同时,我国刑法所调整的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包括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  相似文献   

4.
张兴慧 《法制与社会》2013,(34):232-233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是我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需要.本罪仅限于商业活动中;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本国的自然人和法人,也可以是外国的自然人和法人;客观行为“给予”应广义理解为许诺给予、提议给予或者实际给予;本罪的中的财物包括财产及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5.
论国家企业法人的财产权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法人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法人能够以民事主体的资格,直接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就应具备一定的独立财产,特别企业法人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就更须以这一条件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企业法人的财产权性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在私有制条件下,似乎还比较容易得到解释。而在公有制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那么,国家企业法人的独立财产的性质是什么?或者说,国家企业法人独立存在的基础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很难从理论上得到阐述。可是这一问题不解决,就会  相似文献   

6.
《法学》1986,(6)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我国民法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笔者就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谈谈粗浅的看法。一、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的概念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就是指具有财产内容或者经济利益的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公民和法人)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7.
法人人格权受侵害可否请求非财产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法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民法通则就法人制度作了专门规定,同时在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中还就法人的人格权及其保护作了规定。然而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以各种手段不法侵害法人人格权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加强对法人人格权的民法保护便提到日程上来。本文拟就法人人格权受侵害能否请求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夏林华 《时代法学》2006,4(6):117-120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明确了国家豁免是一项国际习惯法原则,因而也肯定了国家在“国内法律体系”中扮演着首要角色的传统地位。在有关合同、商业交易等方面,公约也把国家置于与自然人和法人同等的法律地位。公约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商业交易的定义方面给予法院地国太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二是在国家豁免例外方面缺乏总体的管辖原则。公约一方面为国家豁免划定了明确的界限,这将有效遏制任意限制国家豁免范围的倾向;另一方面公约对被告国援引豁免有一定条件限制,从而可以有效地维护自然人和法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法人所有权是否成立?王开国国有企业法人所有权是指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资本及其权益但不直接拥有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在存续期间内对国家投资和企业负债构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享有以其名义独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国家作为企业的最终所有...  相似文献   

10.
<正> 民法通常把法人的财产称为法人的独立财产。即由法人享有的、独立于其他社会组织、法人的创立人以及法人的成员的财产。我国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也就是指由法人组织所独立所有(或经营)的必要财产或经费。法人的独立财产制度并非渊源于罗马法,这不仅因为罗马法贯彻了以个人为本位的、思想而排斥了团体作为主体的存在,而且因为在当时罗马宗法社会条件下,很难产生出既脱离家族又完全脱离个人的团体的财产。实际上,法人的独立财产制度发端于古日耳曼法的“团体总有权”,根据“总有权”制度,财产所有权中的管理和处分等权能属于团体总  相似文献   

11.
<正> 经济法人的财产责任范围问题在法人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所解决的是经济法人在经济交往中以哪些财产作为其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的客体的问题。过去,在吃“大锅饭”的情况下,法人对自身经济利益较为冷漠,在相关的财产责任面前往往表现出毫无原则的推诿与迁就,自然也就缺乏确定法人财产责任范围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经济法人的责、权、利逐步明确,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经济法人财产责任范围的任务也就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法学工作者和经济法人的面前。本文试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同大家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论法人犯罪的犯罪构成与刑罚配置之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笼统地将法人犯罪的主体要件规定为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并不科学,应当对它们作出适当限制.本文认为,法人犯罪的主体不应当包含公司中的"一人公司";那些不具有自己独立的财产、决策机构的法人内部职能部门如机关的科、处室以及公司的部门、科室等,不宜作为法人犯罪的主体;就私营企业而言,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两种私营企业不能成为法人犯罪的主体;国家机关不能成为法人犯罪的主体.法人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同时,法人犯罪都必然是为法人谋取利益,强调法人犯罪必须为法人谋取利益并不必然否定法人过失犯罪.关于犯罪法人的刑罚配置,可以考虑设立由罚金、没收财产、禁止开展特定经营活动、强制关闭职能部门、强制改组董事会、强制解散、强制破产等措施组成的由轻到重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13.
尹田 《法学杂志》2006,27(3):10-12
国家财产包括不能进入或者尚未进入民事领域的财产(包括为国家享有所有权的财产)与进入民事领域的财产两部分.国家通过投资或者拨款而进入国有企业或其他企业以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财产,除公有物及公用物之外,国家即丧失其所有权,财产所有权归国有企业等私法人或者行政机关等公法人享有,国家享有投资人或者设立人的权益.国家所有权或者由宪法或其他公法直接创设,或者关涉公共利益,故其性质为公权而非私权,不具备私权特征且基本不适用物权法的具体规则.民法为私法,重在保护私的利益,公法领域的国家财产应由公法加以规定和保护,"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应成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第一条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利用合同手段或者形式,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依法应受行政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浅析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张峰单位犯罪,在刑法理论上一般称为法人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给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决定或由其负责人员在其职务范围内以单位名义决定实施的,侵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新刑法在总则第30条对单...  相似文献   

16.
企业法人为独立主体的几个问题郭明瑞一、法人为独立主体的物质基础及独立性表现法人为独立的民事主体,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一个企业要成为法人首先必须具有财产上的独立住。财产独立性是法人为独立主体的物质基础。企业法人的财产独立性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财产独立性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物权主体论纲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尹田 《现代法学》2006,28(2):3-11
国家享有以及行使国家所有权,均表现其作为公权载体的性质而非作为私权载体(法人)的性质。不论是农村“集体”还是城镇“集体”,在物权法上都没有其主体地位。法人应为其财产的所有权主体,非法人团体不具有独立财产,不得享有财产所有权和他物权。物权法上的物权主体应为自然人与法人,国家作为具有公权性质的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在物权法上具有不同于自然人与法人的特殊主体地位,而集体与非法人组织,均非物权主体。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公益调查"简称为"检察公益调查",是指检察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实现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对涉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受损事件或现象,采取非强制性手段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报告向公权力行使单位或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其他公共财产经营管理单位递送,或督促、支持这些单位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或视情况作其他处理的活动。作为一种司法改革探索措施,笔者认为,开展检察公益调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析:一、正确把握检察公益调查的特点。从检察公益调查的概念可  相似文献   

19.
<正> 所谓法人终止,指法人资格的丧失或消灭。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终止制度,指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在何种法律条件和程序下,丧失法人资格的种种法律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较之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法人,在法人资格构成上有其特殊性,即:国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的财产所有权人,国家授权它经营的财产为其独立财产,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仍拥有巨大的干预权力。这就决定了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终止的立法的  相似文献   

20.
引言法人的分类,不仅是学理问题,更是法人立法中事关制度设计框架的重大问题。大陆法系国家多以法人的分类为基础,构建民法典中的法人制度。可以说,不同的分类。所构建起来的法人制度的“骨架”大相径庭。《德国民法典》将法人在性质上区分为公法人和私法人,并以私法人作为民法调整的主要对象。进而,在私法人内部根据法人的成立基础——是人的集合抑或是财产的集合,将私法人分为社团和财团,进一步建构法人制度。这种分类模式为大陆法系绝大多数国家所效仿,是法人分类中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