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公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公平思想。他们认为,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价值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公平的论述是通过对封建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来实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抽象地谈论公平,他们拒绝抽象的、非科学的公平观念,特别是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念和形  相似文献   

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目前只能如此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朱华公平实际上有两种涵义。第一种属于伦理学的范畴,指的是社会财富分配中的平均、均等。在私有制出现以来,这几乎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永恒的美好理想。我们现在一般也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公平”一词。公平的第...  相似文献   

3.
车鸣 《群众》2006,(2):38-39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利益冲突加剧的阶段。加强多元利益整合,维护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中,权利公平是前提,规则公平是保证,分配公平是基础,机会公平是核心。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存在的许多社会不公平问题,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发展机会的不公平。因而要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解决机会公平入手。  相似文献   

4.
张文富 《前沿》2011,(13):169-172
建设生态文明是由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失衡显现等问题引出的话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反对异化消费,树立科学消费观,从思想观念上、生活方式上着手构建和谐的人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必由之路。观念决定行动,主张全面消费、公平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科学消费观的提出也是对GDP中心论、制度万能论、技术主义的否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5.
实施义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文明的重要标志。 义务教育包涵两层意思:父母有让子女接受教育的义务,作为公民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它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接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公民同时担负着以此为基点,建设国家的社会责任。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法已二十年,但义务教育现实状况依然非常严峻,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面临日益弱化的尴尬局面。面对如此局面和国家财力日益增长的现实,国家已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使免费义务教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教育的不平等、教育资源的缺乏和配置不当、相对滞后的农村教育……面对诸多问题,我们还需不断探索。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以对《重庆市义务教育实施条例》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为契机,广泛寻求破解实施义务教育公平难题的好方法。因为,各级政府已逐步意识到,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政府是提供教育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6.
管理的常识     
是什么让管理或管理学如此炙手可热?或许谁也说不清楚。有人说,现代社会有三大毒瘤: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而成功学主要仰赖三大法宝:投资(更多的是投机)、营销(其中不少都变成了传销)和管理。这样说,对“管理”似乎不太公平,因为是管理推动了个人提升,是管理推动了组织进步。管理的作用自然不可小觑,管理的价值还需长期挖掘。  相似文献   

7.
以暂时的不公平换取公平教育上海师大教授李培栋“教育公平”就实际情况而言,是一句空话。因为社会的每个成员收入、住房、医疗不公平,何来教育公平?当然,“教育公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事实上目前存在着不公平,我们就得承认它,争取在一个足够长的历史阶段中去否...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社会正义的关注,首先集中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最初,为了反对“平均主义”与“大锅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理念适时地提了出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严重的现象日益严重,人们已逐步意识到必须重新审视它们的关系。人们还逐步认识到:绝对平均主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它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而且实质上损害了贡献较大者的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9.
巴金去世后.上海作家协会为纪念这位文学巨匠,提出设立“巴金文学奖”的建议。对此,巴金女儿李小林明确表示反对。理由有二:其一,巴老生前为人非常低调,不喜欢如此张扬;其二,巴老认为国内文学奖项已经有点多。  相似文献   

10.
弃权既然被承认,就应保持它的中立地位,这样对表决对象才是公平的……所谓弃权,是指在选举或影决议案时,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放弃自己的选举权或表决权,处于中立地位。然而现行的计票方法,使弃权票的  相似文献   

11.
“哎呀!真倒霉!”“生活怎么对我如此不公平,啥倒霉事都让咱给遇上了!”……类似这样的抱怨声时常会鼓动我们的耳膜。毋庸置疑,这些人一定是在生活中遇到不如  相似文献   

12.
5月14日,近千名江苏省考生家长聚集在省教育厅门前高喊“反对减招,教育公平”的口号.愤怒的不只是这些家长,还有微博、朋友圈、微信群里的无数江苏考生家长.  相似文献   

13.
和谐人生     
营造和谐人生的三个外部因素 (一)公平正义。和谐需要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机制和环境,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相对于某种不公平状况而言的。就人事工作所讲,公平就是不论资排辈、一碗水端平,对男女职工、新老职工一视同仁,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构建干部职工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和谐共事的人际关系和使个人潜能尽情发挥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孙水波 《台声》2014,(6):42-42
<正>近来,台湾岛内政坛与社会现象让许多乡亲"愤怒",但是在海外打拚的乡亲们更多地则是"忧心"。一个社会可以发出各种反对声音,但不表示这种声音就正确。台当局选择息事宁人也间接造成了另一种不公平,那些没上街的人,无故成了受害者,他们是否也应该走上街头抗议?"核四"不转、公帑流失、电费上涨、  相似文献   

15.
夏永全 《求索》2008,(11):159-160
机会公平是高等教育政策追求的核心价值,但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的原因多种多样,其影响也是不同的。论文就此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6.
黎晓武 《时代主人》2006,(10):44-4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我国普及和发展义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义务教育有所发展,但不公平现象依然严重,公平问题仍然是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令人欣慰的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公平为立法理念,为义务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一系列保障机制和制度。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人大工作》2007,(4):60-60
《中共党史研究》刊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景田在一次学习时的发言。在谈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李景田说,这里有两点,我觉得特别重要。一是不要简单地把和谐仅理解为公平。除了公平之外,还要有活力。必须形成社会成员活力竞相进发、力量源泉不断涌流的局面.这样社会才有前进的动力。平均肯定不是公平.有差别不是不公平。现在回过头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突破了什么?就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公平,所以没有效率。过去农村挣工分,“男八分、女八分、老八分、少八分,不老不少还八分”,不劳动的人也得八分,劳动的人心里就不满,大家就没有生产积极性。后来还是那些生产要素——那些人、那些生产工具、那些劳动对象,效率却截然不同。就在于突破了平均主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的粮食和所得收入,除了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多劳多得,一下子打破了平均主义,效率和活力就出来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有差别才是公平。只有做到了公平,才能有活力、有效率,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不要把公平和平均等同起来,不要把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公平分配观的终极目标,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要反对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邓小平公平分配观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必须坚持按劳分配;要动态地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悸灵 《前沿》2010,(11):187-189
教育公平,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教育公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教育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分析了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关柏春  尚颖 《岭南学刊》2009,(4):97-101
郑志国教授在《论分配公平的衡量基准》一文中批评了我国学者单纯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我们社会分配公平的标准、把公平与效率对立起来等观点,提出了评价社会主义分配公平的收入与贡献相称的基本标准,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郑教授在对上述观点的分析中尚存在不少不严谨、不正确的看法。应对收入与贡献相称的评价社会主义分配公平的基本标准作批判的改进,确立为收入与劳动相称的评价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