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犯罪心理痕迹破案,首先要充分发现和收集犯罪现场遗留的各种犯罪物质痕迹,透过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揭示其犯罪心理痕迹,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不同气质和性格特点分析被审讯人的心理痕迹,通过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再现犯罪心理现场。  相似文献   

2.
犯罪心理痕迹依赖于物质痕迹,是物质痕迹的内化,具有客观性、依赖性、可知性的特征。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中可运用综合分析法和细节分析法获取犯罪心理痕迹,并遵循犯罪物质痕迹—物质痕迹形成分析—犯罪人心理状态—犯罪人基本心理特征和心理面貌—确定勘侦范围、方向的基本途径。应注意尽可能全面地发现和提取物质痕迹,注意各类痕迹的梳理分类,发挥特殊痕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犯罪心理痕迹是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特征的综合反映,是由于犯罪行为作用而引起。利用犯罪现场的时间和空间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分析作案人在作案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是一种逆向地从作案人行为活动入手分析案情、刻画案犯特点、追溯犯罪行为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心理的实质及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基本途径:犯罪心理痕迹——犯罪行为活动——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犯罪人的主体状况及现场情境——犯罪人基本情况及基本案情。根据犯罪心理痕迹研究利用的这一思路和模式,可探索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场犯罪心理痕迹在盗窃案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犯罪现场的犯罪心理痕迹属于犯罪行为留痕的一种特殊反映形态。犯罪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变化现象。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按照痕迹的存在形态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有形的形象痕迹,主要是指遗留在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另一类是无形的意识痕迹,即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痕迹,人们称之为感知痕迹;再一类是通过现场各种变化现象所反映出来的能表征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的犯罪心理痕迹。  相似文献   

6.
犯罪模式痕迹是现场勘查过程中侦查人员、现场勘查人员进行现场分析的重要依据。在串并案件、缩小侦查范围、推断案件性质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本文除了对犯罪模式痕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以外,主要从其组分犯罪行为习惯痕迹与犯罪心理痕迹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美学是辩证认识犯罪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视角。遗憾的是 ,在传统思维的美学模型中 ,人们对犯罪审美现象视而不见 ,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甚至有意无意地否定犯罪审美现象的存在。事实上 ,犯罪审美心理广泛存在于犯罪人及其犯罪过程之中 ,其审美认识的呈现与感染、激励、发生等美学心理密切相关。任何犯罪都离不开犯罪心理动力的激发控制 ,犯罪心理唯美的逻辑动力主要表现为三种心理状态 ,即惬悦烙印心理、感兴惯速心理和复现模景心理。  相似文献   

8.
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分子的心理要素通过犯罪行为使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发生的规律性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任何犯罪现场的客观物质形象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属性 ,都间接地反映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动机目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背景。在犯罪现场勘查的过程中 ,研究心理痕迹是通过观察、分析现场上客观的物质存在和物质变化来解读作案人的犯罪心理 ,构建出作案人的性格结构 ,分析其心理习惯 ,乃至判断出作案人与被侵害对象的关系。在当前犯罪现场遗留的可供鉴定的物质痕迹愈来愈少的情况下 ,充分重视、研究和利用犯罪…  相似文献   

9.
银行抢劫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银行抢劫犯罪现象,提出了银行抢劫犯罪行为与犯罪目标,犯罪手段,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一致性的观点。提出了从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分析犯罪人的心理动机,描绘、刻画犯罪人的年龄、职业、学历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等信息,为侦破银行抢劫犯罪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留下的一些行为、举止、言谈特征。犯罪心理痕迹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和稳定性。在侦查工作中,通过犯罪心理痕迹可以分析作案时间、作案空间、犯罪手段、犯罪工具,对帮助侦查人员发现线索、缩小侦查范围、引导侦查方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刑警,担负着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艰巨任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刑警的心理素质和良好意识直接关系到犯罪侦查的效率和质量。犯罪侦查的心理需要,客观上要求刑警只有具备相应优秀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侦查意识、证据意识、安全意识和大局意识,才能不断适应刑事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从侦查讯问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犯罪案件在犯罪嫌疑人、犯罪手段、犯罪证据状况和犯罪发现概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一般刑事案件的特点;计算机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具有侥幸心理强烈、畏罪心理不突出的特点。对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进行侦查讯问要采取“攻心”与“攻城”相结合的侦查讯问策略,运用以使用证据与说服教育相结合为主、辅以利用矛盾的侦查讯问方法,并应注意侦查讯问言语的技巧运用。  相似文献   

13.
从几起大案看犯罪人格的形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犯罪人格在严重暴力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犯罪人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成长环境、人生经历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遏制犯罪人格 ,必须净化成长环境 ,满足合理需要 ,加强人格预警以及对劳动教养、劳动改造的方式、方法进行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4.
刑侦基础业务建设是整个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日趋严峻复杂的刑事犯罪形势下,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深化刑侦工作改革是实现侦查破案方式转变、提高侦查破案率、牢牢掌握打击犯罪主动权的有效途径。加强刑侦基础业务建设,必须加强对犯罪情报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构筑严密的阵地控制网络、采取有效的刑嫌调控措施,使三者有力地相互配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15.
犯罪的情境预防是指在具体的时空内有效控制犯罪目标以减少犯罪机会的犯罪预防方法。其内容包括犯罪对象预防和犯罪环境预防。犯罪对象预防通过对易遭受侵害的对象予以物质性加固增加犯罪的难度以减少犯罪 ;犯罪环境预防包括环境监视和环境设计管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最低限度为14周岁。近年来未成年犯罪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后果严重化的趋势说明未成年人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年龄已提前,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4周岁已不能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本文试图从法律规定的历史沿革、立法价值、社会现实等角度来考察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最低限度存在的问题,希望藉此能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最低限度规定的缺陷与不足进行一定程度的检讨,为完善这一规定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体系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治理犯罪问题上必须具有政治的高度和社会的广度。政治的高度意味着犯罪防控不仅仅是刑事司法领域之事,更重要的是社会政策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而社会的广度在于犯罪防控不单单是法律之事,还需要我们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展开相关研究,提出一个完整和谐的犯罪预防对策,从而建立整体和谐的犯罪防控体系。这当中,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评析国内外刑法学界关于教唆犯处罚根据的学说,认为处罚教唆犯的哲学根据在于教唆犯相对的意志自由,法学根据在于教唆行为符合修正的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19.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在司法实践中,调解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已被广泛运用,在处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调解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特殊制度,是促使双方当事人和解的一种结案方式和诉讼活动,具有方便、快捷、灵活、成本低廉和对抗性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归纳推理在案件侦查中被广泛应用,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概括犯罪事实情况,根据事实材料、推测犯罪过程,进行并案归纳推理。运用归纳推理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运用完全归纳推理时,要考察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不能有遗漏;在对条件材料进行归纳时,要判定事实材料与整个犯罪事件有无因果联系,要分析个别材料之间的因果联系,以便把零散的事实材料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