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千百年来,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话:“黄河百害,叭富一套”。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南部,顺黄河北岸走向,有一片延绵平坦的绿色地带,这就是闻名遐耳的河套平原,也是巴彦淖尔市的所在地。在这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临河大地上,母亲河用她圣洁的郛汁哺育了河套热闹的先辈,养育了临河54万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古老的文明是河套人民的骄傲,是临河父老乡亲的自豪。  相似文献   

2.
2001年2月28日,广州市东山区妇幼保健院在受检中以最高分数摘取了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的桂冠,同志们欢呼雀跃,这是关碧华院长带领全院职工发扬团队精神,锐意进取,努力拼搏的结果。东山区妇幼保健院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在九十年代一度滑坡。1996年,关碧华挑起了院长的重担。她积极改革,不断创新,将民主管理贯穿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她积极支持以职代会为主要载体的院务公开制度,每年的工作计划、奖金分配方案等都要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在干部任用上,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为青年人创造进步的机会。现在,文明服务、廉洁…  相似文献   

3.
院长寄语     
秦正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2006年《,中国审判》新闻月刊立足司法实践,持守社会正义,把握新闻热点,抢占理论前沿,在弘扬司法文明、展示法官风采、传播法律信息、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2007年,相信其必将更进一步,成为有核心影响力的政治法律类期刊。张柏峰(  相似文献   

4.
栾林  陈曦 《行政与法》2022,(9):27-35
在文明形态演进历程中,资本主义文明相较于封建主义文明是一种崭新的、具有极大进步意义的文明形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以人民为中心,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遵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全面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又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生存、发展、健康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是息息相关的。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健康已经引起了广大社会的重视。健康生态学的提出,使生态文明与公共健康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关注。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生存与发展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生态文明是公共健康的必要条件,公共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完善公共健康的生态法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今年换届,大部分中级法院和相当数量的基层法院更换了院长,不少法院的领导班子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得到了充实加强。各位新任院长情绪高涨,信心很足,决心在新的岗位上于出一番成就。广大干警对新任院长、新的领导班子也寄予厚望。我们相信,新院长、新班子,一定能够以新的思想、新的作风、  相似文献   

7.
各族人民在共同创造辉煌灿烂文明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作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础的共享信念,这种共享信念基于56个民族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浓浓命脉。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文明"的概念辩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和文明是人们生活的常用词语,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了二者的概念内涵及其区别:即,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文明特指人类生活的进步状态,文化倾向于表征人类印迹和种族风格等,而文明侧重于表达人类满足需要,实现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总体来看,生态破坏的范围还在扩大,危害依然很严重。本文指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承担着创造物质财富的任务,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源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全力创造平安、畅通、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长治交警一大队采取四项措施,不断强化事故预防工作,全面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的普适性和扩张性 ,决定了其在本质上反映的是文明的属性 ,代表着历史发展潮流的共性以及人类社会的普遍出路。文明虽然可以相互借鉴和移植 ,但作为文明精神底蕴的文化却只孕育于本国的传统土壤之中。古老的中华法律文明在留给我们灿烂的刑法制度传统的同时 ,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有悖于现代刑法文明的观念传统。因而传承刑法制度传统和超越刑法观念传统的并行不悖 ,决定了中国刑法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走向。为此 ,我们需要对中国刑法传统的现代价值进行认真的检视和转换性创造。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时代精神的映射,分析古希腊文学作品反映的文化精神,观照它在缔造罗马文明中的双重效应,可以发观伟大文化精神特质一旦被金钱异化,必然消蚀自己所创造历史文明。其因果,值得当代鉴察。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苦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被称为是游牧民族,在草原这种特殊环境下,蒙古族创造了游牧文明。游牧文明是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和驾驭自然资源和自然力,寻求一种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性,它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生产力,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资源。这些保护草原的传统和习惯体现在他们游牧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李云南,一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一位忠于党和人民的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以一位党员应有的气魄和胆识,带领全村群众,在贫瘠的马咀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700元猛增到去年末的1640元……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国法律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理论创造,是借鉴世界文明发展和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成果、并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扩展与升级的理论贡献。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以"生命共同体"为核心,创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价值论;以"整体观"为要旨,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方法论;以"协同推进"为目标,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法学理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实现路径包括完善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生态文明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生态文明法治监督体系、健全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边城》创造了一个传统性的道德乌托邦,旨在批判受到工业文明污染的现代社会,并宣传自己的德治理想,但其强烈的悲剧意识却又宣告了这一道德乌托邦的破灭,从而昭示了传统德治思维模式在向现代社会创造转换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惠宁宁 《法人》2023,(12):27-28
<正>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临重塑,中国为全球工商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搭建全新开放平台。在刚刚落幕的链博会上,中外企业以链为媒、精彩展示、深化合作,收获满满。供应链成为“共赢链”“合作链”。供应链的发展,为全球共赢创造了新机遇,盛会的举办将供应链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对于供应链发展历程、趋势以及未来供应链发展下,中国和世界将迎来的机遇等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  相似文献   

19.
李鲁民.196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1995年8月进入法院系统工作,2009年1月出任高密市人民法院院长至今。求真务实的他,立足法院实际,围绕改革发展大局,秉承改革创新、服务中心的光荣传统,带领高密法院全体干警大胆探索,开拓进取.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各族人民在共同创造辉煌灿烂文明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作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础的共享信念,这种共享信念基于56个民族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浓浓血脉.近年来,全省面向机关、民族聚居区、校园、寺院、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