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性别在 2 0世纪 80年代成为联合国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分析超越了以往仅仅关注妇女为一个孤立群体的做法 ,强调审视政策、法律和项目对男女产生的不同影响和作用。女权主义法学引入社会性别分析透视普遍国际人权标准 ,提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概念化国际人权规范与标准的必要性 ,以使其能够真正反映男女两性的经历、利益和需要 ,最终有利于保障两性平等和妇女平等享有各项人权和基本自由。联合国层面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致力于将妇女人权纳入人权活动的主流表明 ,社会性别主流化在日益发挥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性别平等权是平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性别平等观侧重形式上的平等。西方女权主义法学立足社会性别概念,质疑传统的平等观,为性别平等权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以社会性别分析方法重新解读性别平等权,关键是实现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平等原则与平等权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 ,主要研究社会性别与法律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社会性别概念在西方早在 2 0世纪 60年代就已提出 ,至 1 995年第四届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后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呼声日渐高涨 ,成为世界人权领域和国际妇女解放运动中的热门话题之一。“社会性别”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用这个视角来分析传统的立法、司法、执法、法学研究和法律教育 ,创建有利于男女两性共同发展的法律框架 ,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4.
性别正义:迈向宪治的社会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性别身份及其差异已经习以为常,而这或许是一个"可怕的错误"。性别平等的实现有赖于我们对社会性别及其女权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以期在性别认知的基础上对现存的性别歧视进行矫正。透过妇女的经验,性别化取向和决疑术可以为女性主义法律的理论化、性别化与权利实践策略的企图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架构。由是,我们对"跨性别"及性别正义充满宪政期待。  相似文献   

5.
针对妇女的暴力以及社会性别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性别 (sex)概念不同 ,社会性别 (gender)概念 〔 1〕 表明 ,社会性别的区分并非“自然”形成的 ,它是男女定型角色或社会对于两性差异的认知的结果。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女权主义法理学运用社会性别概念作为分析工具 ,超越了 60年代追求形式平等、倡导“社会性别中立”范畴的局限 ,转而质疑传统的社会性别中立目标 ,指出由于存在性别盲点 ,致使自 1 9世纪以来的妇女运动非但没有提升妇女地位 ,反而使妇女处于更糟糕的境地。社会不平等的现实———女性贫困化、就业歧视和不平等的报酬、对妇女的暴力 ,都印证了形式平等不能产生事实平…  相似文献   

6.
一 引 言(一)为什么法律需要具有性别敏感度?在促进妇女赋权与性别平等和促进实现人权这两个全球运动汇聚之际,让法律具有性别敏感度既是我们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联合国前秘书长B B 加里明确阐释了社会性别与人权的关系:“在里约、维也纳、开罗和哥本哈根,历次会议均强调与提升妇女地位相关的那些重要议题。每一次全球会议都明确承认妇女在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中的重要角色;承认妇女的人权是普遍人权不可分割和不可剥夺的组成部分;承认对妇女的暴力是不能容忍的对这些权利的侵犯;承认健康、分娩保健、计划生育门诊设施、接受…  相似文献   

7.
美国女权主义法学述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兴起于80年代后期,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女权主义法学主要以社会性别概念为基础,揭露了国家和法对妇女的父权统治功能;批判地指出对妇女的暴力是维护男性统治的主要手段;认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和工作中的性骚扰也是男权压迫的重要表现和延伸;对拥有堕胎权的辩护和对传统法学中的男权性质的批评也构成它的一部分。尽管女权法学仍属资产阶级法学范畴,从而与马克思主义法学有根本区别,但它已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立法和司法,对我国法制的发展也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性别与法律     
引 言性别与法律的关系是女权主义法律理论关注的焦点 ,而女权主义法律理论则是基于两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基础上的法哲学。作为法律学识的一个领域 ,女权主义法律理论形成于2 0世纪 80年代。今天 ,女权主义法律理论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法律和法律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 ,并且影响了有关性暴力、家庭暴力、强奸、工作场所的不平等、性骚扰 ,以及基于性别的歧视的许多论争。女权主义在研究法律的建构和作用时 ,强调法律制度和观念对妇女生活的实际和具体的影响 ,并且挑战既定的基本法律观念。女权主义认为 ,法律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建构在其理论提出之初,只是在哲学层面上作性别平等的探讨,而后女权主义法学流派形成,则带着一定的政治目的将社会性别建构进一步运用到国家法律实践中。本文注重从哲学理论出发探讨性别平等,再以性别平等为基础推及婚姻性别基础,主张在婚姻性别基础中应消除对同性缔结婚姻的排斥,从道德及立法上给予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同等的社会保护和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妇女性人权与妇女法的修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性的人权化走向 ,就是性越来越与人权联系在一起。联合国 1 949年《禁止贩卖人口及取缔意图赢利使人卖淫公约》 ,是性的人权化走向的著名实例。性人权 ,概括言之 ,就是作为性存在的人所有和应当享有的人权。妇女人权运动历来是人权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妇女的性人权成了战后人权和妇女解放运动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正在讨论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是妇女人权的国内立法 ,在“人权”已经写入宪法的情况下 ,妇女法的修改应顺应国际国内人权发展的历史潮流 ,确立性的人权本位。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妇女的人权 ,而且可以以性人权为凭借 ,从一个侧面推动中国人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