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历史过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具有客观必然性与合理性的正确选择。这条道路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条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多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第一层次,即最根本的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二层次,即具体原理层次,包括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论、发展观、群众史观等。第三层次,即直接表现层次,这是最外在的层次,主要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还具有着鲜明的特性:传承性;先进性;民族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要实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之外,还强调要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这显然将“生态文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中.注入了绿色的生态化特征。本文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化特征的内在依据、主要标志和实现途径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俗文化具有天然的"和谐"内质.民俗文化中的独特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性,是社会和谐的具象表现.民俗文化的这4种特性,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形成了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文化,这些行为文化虽然被巨大的时空阻隔,却同样显现出大中华的文化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詹玲兵 《探索》2004,1(3):8-10
“和平崛起新道路”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之路 ,它具有鲜明的特性 ,主要包括 :责任性和共赢性的统一、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统一、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充满自信、头脑清醒、镇定自若的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辨证统一,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新世纪“三个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的政党监督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主要是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搞好政党监督不仅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条件.在当前执政党和国家面临日益繁重的改革和建设、反腐和倡廉、反"西化"和"分化"任务的情况下,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的过程中,政党合作和政党监督的现实意义就更加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统称。这个理论体系既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又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在新的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进一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能够承栽、传递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并能够被受众所感知的客观存在。它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存在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先导。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以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前提。在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联系与区别中,社会主义文化载体表现出客观性、承载性、传递性、异化性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宪法精神,是宪法的灵魂,是宪法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的根本前提。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法精神,是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人的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的核心;治国安邦,规范国家权力秩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的主线;富民强国,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的目标;建设民主政冶,推进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关键的领导人之一,立足于实际工作,对经济、政治、文化都做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他初步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经济方面坚持实事求是,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重视科技和环境;政治方面探索民主政治建设,关心民族问题;文化方面关心文艺和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特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而形成和发展,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作出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维护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方向,推动着我国走向繁荣富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大亮点.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保持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们党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把社会和谐明确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严峻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后,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问题,邓小平在反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盛成败,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新的认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条件、历史任务的变化,我们党围绕探索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党只有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保持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实现了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和创新,为党的先进性的发挥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和平、实行和平、发展和平的社会主义,和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具有的这种和平属性有着诸多源流,它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和平属性所决定的,与此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实国情,以及“和平、发展、合作”时代主题影响和制约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防范改革开放风险的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最具独创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卓越的战略性、冷静的策略性、坚定的原则性、适时的灵活性和系统实践的探索性五大鲜明特征.同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还孕育和产生了邓小平风险思想,并随之得到多方面的展开并最终达到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中包含了丰富的发展理论,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理论发展观具有时代性、人民性、全局性、开放性和民族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人口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石河子垦区近10年来,呈现出人口增长缓慢、人才流失、年龄结构性问题突出等问题。而影响垦区人口聚集主要原因表现为:居民缺乏信心,经济产业吸纳人口能力不足,服务人口人才政策有待完善,高层次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为有效聚集人口,建议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人口与人才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