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思琴 《前沿》2009,(2):133-136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国家对因其侵权行为给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承担赔偿的责任。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通过比较研究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社会现行的立法和实践状况,提出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中应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为该制度的建构提供相应的立法建议和条文设计。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更加注重于精神领域的感受。建立和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仍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制定统一的精神损害赔偿计算标准。  相似文献   

3.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爱芳 《青年论坛》2005,(1):105-106
伴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的出台 ,与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建议应扩大之 ,尤其是一般财产侵权的精神损害和违约的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4.
违约场合下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核心在于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根源在于把握合同合意性本质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约束。在廓清上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合同法与侵权法的区别,明确违约场合下精神损害赔偿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媛 《前沿》2005,(5):132-134
精神损害赔偿, 长期以来是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 对它的理论研究过去多局限于单纯的民法领域。环境侵权可能带来受害人财产、身体的损害已经毋庸质疑, 但因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根据侵权责任理论、精神损害理论、外国司法实践, 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适用民法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 精神损害赔偿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实现, 使其在环境侵权适用中也是必要的、具有适用性的。  相似文献   

6.
论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损害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公民对各种权利的保护已被提到日程上来,但精神损害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各国民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着重从精神损害的含义、性质,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范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等方面,在结合各国立法的基础上以比较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并对我国的有关立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犯罪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赔偿义务人因为自己的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 从而通过财产赔偿等方式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在刑事案件中,当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时,被告人的行为就不仅仅只触犯了刑法,同时还在民法上构成了侵权。从现有刑事、民事法律制度看,犯罪类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建立犯罪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剧剑涛 《前沿》2005,(9):127-128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在民事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可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却不允许受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这既不符合立法精神,又不符合保护人权的逻辑。因此,应当构建既符合刑事诉讼特点又与民法相协调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及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从精神损害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指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主体范围应以自然人为限,法人不能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精神损害赔偿的保护力度。在精神损害赔偿客体范围的界定时,应牢固把握精神损害赔偿法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可行、公平、合理地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具体权利的性质和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立法,分别探讨了侵权场合及违约场合中精神损害的认定.精神损害制度适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从人格权到身份权,再到特定的物权以及部分知识产权,最终超越侵权领域,承认特定的违约行为下的精神损害.但精神损害制度的适用是有限的,依然集中在与人格利益有密切联系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国家赔偿法》开辟了国家救济的新途径,对国家行政机关违法行使权力设置了有效制约机制。本文对审判实践中涉及《国家赔偿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着重阐述了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原则、范围及确认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民法理论上,对于违约所导致的精神损害,是不予赔偿的.然而,近年来,这一规则有所突破.违约所导致的精神损害,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违约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而导致的精神损害;第二类是违约侵犯了他人的财产,而导致的精神损害;第三类是单纯的违约行为所导致的精神损害.前两类与直接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所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则没有区别,第三类精神损害则需要受到更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通则》确立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滞后于社会形势的发展,亟待完善。应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健全精神赔偿的诉讼程序保障机制。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除了《民法通则》已有规定以外,侵害生命健康权造成受害人损害的,应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侵害隐私权、自由权、贞操权等人格权及有关身份权致受害人精神损害的,可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对侵犯财产权或违约造成损害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需根据情况,区别对待。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对象应是所有因自身权利受到侵害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损失的民事主体。应构筑精神损害赔偿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保障程序,以全面充分地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和审判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审理好此类案件的几个关键性环节。即一是要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二是要明确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范围;三是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四是实现精神损害赔偿的手段;五是要把好立案关、审判关和运用法律关,确保被侵害人精神损害索赔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张丽 《前沿》2003,12(7):74-75
本文简述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几个相关问题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人身权司法保护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存在许多问题,如赔偿范围过窄、被告人赔偿能力不足时出现判决"白条"、民事侵权之诉与刑事被害之诉的选择僵局。刑事被害人损害得到公正、合理、及时的赔偿就需要扩大损害赔偿请求权范围,保障被害人诉讼程序选择权,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等。我国有必要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民事诉讼制度、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王玉青 《理论月刊》2012,(2):173-176
食品大规模侵权在我国此起彼伏,给大量受害人造成人身、财产、精神以及其他权益的损害,而行政的过分干预导致侵害人迅速破产、倒闭,司法的消极状态以及对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使消费者怠于提起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诉讼。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中,须建构完善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激励消费者提起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诉讼,以期制约食品大规模侵权。  相似文献   

18.
斗拉 《前沿》2014,(19):95-96
《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当公民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权利遭受侵害时,为保护其权益,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这充分说明,在民事侵权领域,凡涉及人身伤害案件都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本文试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分析,促使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够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是指由于国家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人身权利遭受损害,精神受到创伤。在《国家赔偿法》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国家赔偿法律制度趋于完善,更好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个标志。但《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过于笼统,致使在实践运用中出现困惑,因而有必要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再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20.
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和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行政精神损害立法趋势接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