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稳投资,事关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也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善,不再是单纯通过经济下行期间投资扩张来粗放式调节,而是通过优化投资结构的方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稳投资过程中需要将投资、融资有效结合,并与地方金融环境、产业发展进一步结合,实现地方政府债务的责权利相对应,避免出现债务空转的情况,从而构建起良性、健康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2.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对甘肃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撑,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政府和金融机构作为两个不同层面的责任主体,要以新政策环境下转型发展的新视野,在理念、体制与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加快建立完善的多层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为了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仅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而且要将《建议》的精神实质真正贯彻到《"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中去,编制出科学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并得到全面落实,还必须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政府管理,包括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助力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的重点。从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决议落实和土壤污染防治、保护野生动物,到助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再到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工作……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审议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等监督方式,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全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利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中国建设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价值实现方式、重要制度保障、治理最佳路径和强大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目标,这是继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的重要理论成果,一字之差体现了我党对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发展与深化。这一成果从更宽广的人学视角考量了人的发展的物质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尝试从社会发展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以及个体生存方式的转换阐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化价值目标的实现方式,提出了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化价值目标的思路,最终得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公民幸福体验的提升作为社会建设的落脚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政府负有特殊而重要的责任。基于这种责任,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着力点应体现在理念宣传、规划引领、法规规制、政策引导、监管督导、带头实践等层面。需要通过推进全面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完善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樊和平 《群众》2017,(6):44-45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底如何见“高”,如何是“全”?首先期待顶层设计层面的理论自觉与理念创新.作为一种当今中国社会最具表达力的话语,小康社会之所以得到全民的认同并具有巨大的动员力量,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国家战略,还因为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顶层设计的重要哲学问题是关于“小康气象”的理论自觉,以及突破“小康瓶颈”的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政府层级多,各级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进展很不平衡。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充分调动中央和政府两个积极性,对于提高政府整体效能,推动各项重大改革措施落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面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质,是由发展目标、造福对象、衡量指标、战略举措等方面构成的系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建等领域。就此而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当代中国发展的系统工程。只有按照社会系统工程的方式,立足"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地方政府经济GDP和绿色GDP的增长,又要注重实现地方政府四个GDP(经济GDP、绿色GDP、人文GDP和人力GDP)的全面发展,同时,尤其要将人文GDP纳入考评轨道并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的发展变化,探讨了地方负债的融资行为风险对财政、金融、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提出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本出路在于地方政府举债债券化,应采用总体部署、阶段实施的解决方案,最终使地方政府债务走向透明化、法制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行政编制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政府职能转变状况、地方政府管理幅度以及组织架构变化、民间非政府组织发育状况、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素质状况,是影响地方政府行政编制动态调整的主要因素。从政府职能的角度,政府整体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在部门间层级间的转移、行政管理方式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政府组织架构的角度,淡化组织界限的跨部门整合、大部制改革、部门内部扁平化管理;从政府人力资源的角度,公务员整体素质、学历年龄结构、"通才"与"专才"的关系;从民间非政府组织的角度,社会团体的培育、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等等,都是影响地方政府行政编制动态调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适度政府与统一政府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指标。调整和重构政府与社会、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关系 ,从全能政府走向适度政府 ,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内容 ;认识和实践统一市场、统一政府和统一法制的逻辑关系 ,通过法制统一实现政府统一 ,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选择。行政许可法制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适度政府建设、抑制地方主义、部门主义和建设统一政府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从汉武帝将儒学定为一尊后,它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在诸子思想中,儒学之所以能成为统治思想,是因为它迎合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逝去,儒学理所当然地退出了指导思想的舞台;在现今的时势下,要想返本开新,重新恢复儒学的思想指导地位,已无可能和必要.当然,儒学所提倡的一些伦理道德方面的思想主张和原则,在现今的生活中仍可发挥一定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作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地方政府长期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和谐,严重制约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首先要政企分开、科学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同时需要做好法制规范、自我规范、社会监督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这一空间维度审视地方政府创新实践及其对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在当前中央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背后,存在一轮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地方政府创新实践,这些地方实践各有特色,并经过相互竞争和学习,在管理目的、理念、主体等方面形成一些共同取向。对创新的动力进行分析发现,各地的创新探索既非社会需求自下而上的压力驱动,亦非源自中央自上而下的指示和动员,而是地方党政领导思想解放、主动创新的结果。本文认为地方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中央层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具体而言有三种机制,即改革预期包围、改革意志传递和改革备选政策供给。  相似文献   

18.
赵勇 《桂海论丛》2008,24(1):43-46
政府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以政府为主体的功能输出,它受到结构的深刻影响。要提升政府执行力,在横向结构上应当综合借鉴和使用国外的“三角形结构”和我国的“同心圆结构”的优势,找准政府的定位,建设“有限而有效的政府”;在纵向结构上,应当以制度为基础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在组织结构上,应当以制度为依据解决“职责同构”、“上下对口”等问题,建立“和而不同”、优势互补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利益群体与中国地方政府善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结构重构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最重要、最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利益群体对地方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已经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善治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群体的重要特点、利益群体对地方政府善治的积极与消极的双重意义,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宁 《思想战线》2007,33(5):85-88
政府新闻发言是一种议题传播管理行为。这种议题管理包括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传播过程中的议题设置、议题培养和议题引导等多种传播管理行为。政府新闻发言在公共危机事件可以通过议题设置,实现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管理。积极有效的政府新闻发言体现了政府作为公共管理机关应该承担的公共信息告知、保证公众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知情权、稳定社会、引导社会舆论、强化社会管理等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