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娟 《学理论》2013,(14):185-186
西北民歌从唱腔到唱词都具有西北豪放、凄凉之美,这种特征是与西北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紧密相连的。西北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辽阔、苍凉和雄浑之美,这些音乐表现体现了西北民歌更深层次的美感即"凄凉美",它是构成西北民歌美学品味中最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2.
刘珍珍 《学理论》2013,(14):233-234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加紧,国民政府不得不考虑做长久备战的准备,如何建设西北之地,开发西北,以此来巩固后防,提上了国防建设的日程。而在此之前,民间的一些社会团体和有识之士就已经认识到西北一隅的重要地位,纷纷发表言论,为开发西北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尽管西北航道尚未被广泛利用,但随着西北航道的重要性逐渐显现,西北航道将成为各国权力博弈和主权争端的焦点。我国应争取条约下西北航道的通行权利归属,积极参与北极地区协调议事组织,争取在西北航道利用方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西北产业结构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追溯西北产业结构形成的诸多因素,把握西北开发和建设的历史线索,有助于深刻认识西北的区情、了解西北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西北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主要是:总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和东部;具有强烈的二元化特征;工业结构呈现明显的重型化趋势,缺乏带动地方经济的机制等。基于上述分析,西北发展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转变入手,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落后状况、同时扬长避短,改变工业结构重型化格局,使其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增强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最终形成西北产业结构合理化、农轻重比例协调化和经济运行良性化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问题严重,除过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环境差等自然原因以外,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发展西北内陆区农业,关键是要加强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特别是要制定出与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才能确保西北内陆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北农业大有希望──西北地区农业基础建设见闻本刊记者师海波,王春生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较之东部沿海一带,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全国上下,许多人都关注着西北。岁末年初,记者踏访了西北广大农村。苍茫的黄土、浩瀚的戈...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环境下农村青年自我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经济、婚姻、素质等三个方面为切入点 ,结合西北农村的乡土特色 ,剖析了限制西北农村青年自我发展的若干因素 ;其中笔者对西北农村青年人自身以及家庭经济的欠缺、早婚的非正式约束以及炫耀性消费、社会经验的欠缺以及文化技能的不足等方面作了描述、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冶中将军在促成新疆和平起义之后,曾和毛主席、周总理讨论新疆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书面意见。毛主席希望张治中到西北去,与彭德怀合作。张治中说:“西北父老和部队袍泽熟悉我,我也常常怀念他们。您如果认为我有去西北一趟的必要,我愿意做彭老总的颐问。”毛主席说:“你过去是西北四省的军政长官,现在去当彭德怀的副手,委屈了吧?”张将军说:“我服从命令听指挥。”事情决定后,周总理又到张将军住处作长谈,还亲送他到飞机场。  相似文献   

9.
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皇权统治,北宋政府采取了许多经略措施来维护西北的边疆安全.其中北宋后期王韶等人的经济开发成效显著.他们实行屯田、营田等土地开发方式,在西北地区引入内地先进的水利技术和稻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他们设置市易司,发展经济贸易,运用经济力量维护了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他们的经济开发活动,促进了西北地区的族际融合和社会发展,增强了西北民族对北宋王朝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宋王朝是一个经济力量向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等方面渗透的朝代.  相似文献   

10.
一周大事     
《瞭望》1993,(26)
江泽民主持西北五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6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西安主持了西北五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研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西北经济发展问题。他指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十四大精神,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黔西北一些地方,气候好,资源丰富,但是却很穷。为什么? 多数人的回答是:这里太闭塞了。 地无三尺平的贵州省,本来是一个比较闭塞的省。而黔西南和黔西北,又是这个省最闭塞的两个角。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人才奇缺。这样说,这些地方就命里注定经济难以发展了?! 我最近在黔西南和黔西北一带最闭塞的地方跑了一个多月。当地有人对我说:地方闭塞,思想不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西北报刊事业较前有很大的发展,这与战时西北地区特殊的战略地位有关,同时,它也是战时东部内迁的影响和西北地区其他事业的相互促进、特别是中共及其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积极努力的结果。以宣传抗战为主要内容的西北报刊在地域上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时间上表现出繁荣的短暂性。就其历史作用讲,对于宣传抗战、支援前线,为中共以后革命的发展及丰富百姓生活、促进西北社会进步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1927年,轰动西北的清涧暴动和渭华起义因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而失败,却让刘志丹这样的优秀人物脱颖而出. 刘志丹在渭华起义失败后认为:"南梁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有山、有梢林,又是两省边界,只要在这里建立起了根据地,再步步向外扩展,就能把红旗插遍西北."刘志丹确立南梁为根据地,成为西北红色武装割据的开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轫.  相似文献   

14.
最近,西北电业管理局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提出一个战略设想:加快西北电力基地的建设,把煤炭、水力资源就地“消化”,变成电力,跨大区向外输送,支援全国,振兴西北。并提出采取小联网的办法,一九八六年即可向外送电五十五万千瓦,电量二十二亿度,以缓和川北、豫西、晋南等地用电紧张的局面。我国电力事业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几大电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只有就地平衡的传统观念,头脑里缺乏全局,很少有全国这个“大网”的概念,以致造成全国几大电网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网与网之间不相关联,要想进行调剂更是困难。西北电网自给有余,而与之毗邻的华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没有哪一块土地比大西北更具有文化感、历史感的了。 西北的古老文化传统应该永存,西北的古老文化也必须找到它在现代的生长点。 开放的文化心理 延安作为走向全国胜利的圣地,其坚持长期根据地的成功,可以讲出很多原因,但从文化上说,陕北人  相似文献   

16.
张锦贻 《党政论坛》2013,(24):59-59
西北边境的鸟湖 西北边境有个大湖。由于路远,到那里去的人很少,倒显得格外的清净和幽静。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最高阶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伴随着生态移民定点居住工程开展,事实上是对农牧民生活方式的一种变迁。了解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探究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养老保障面临的新问题,通过整合城乡间的各种养老资源,加快构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为定点居住的农牧民量身打造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保障国家安全稳定、实现民族关系和谐以及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战地风云     
汤礼春 《侨园》2013,(7):65-65
<正>(接上期)黄建平对李宗仁良苦用心自然是心领神会,他慷慨陈词道:"德公,为了团结抗日这一大计,我黄建平定会为此竭尽全力!请你放心!"李宗仁听了异常兴奋:"好!有建平兄这一句话,我自然放心!建平兄尔后有什么困难,尽管直言,我当鼎力相助!"黄建平为了使西北军将领更好地与李宗仁联络在一起,又特地将自己的好友原西北军军校教育长张寿龄举荐给李宗仁。李宗仁大喜,即也授于张寿龄为中将高参。一天,黄建平在和西北军的一班高级将领聚会时,闲谈中得知:这班高级将领虽对李宗仁长官的宽厚仁义不存二心,众口称誉,但对李宗仁长官在严禁烟赌方面过于执着又颇有些不满。当晚,黄建平就来到李宗仁的居室,将西北军高级将领的  相似文献   

19.
西北是回族重要的聚居区,近代以来回族社会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回族教育也随着社会转型而产生了变化。由回族传统的经堂教育转变为新式教育;由单一办学形式变为新式回族学校多样化办学形式;由单纯的不允许回族女性接受教育到设立女子经学和女子学校,这是近代西北教育的重大变化,也为以后的西北地区回族女性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歌坛上强劲的“西北风”似已渐渐吹过,却给人留下串串思索。 为什么挑选高亢苍凉的陕北民歌作为音乐素材,演化为现代流行歌曲,来和港台的“东南风”相抗衡?作曲家们是否在西北广袤的黄土地上找到了我们民族的根?黄土地艺术的生命力还能持续多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