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即与西方一些国家建立了贸易联系。在迄今的66年中,苏联与西方的经济贸易关系,是随其内外政策的转变、调整及整个国际政治气候的变化而消长变化的,既有大发展时期,也有缓慢增长乃至停滞阶段。在这些不同的发展时期和阶段,虽然也产生过一些问题和弊端,但苏联方面所获得的实惠却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后,苏联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双方关系日趋密切,苏联在拉美的政治影响有所扩展。对拉美政策的调整 80年代初期,由于美国里根政府推行新的遏制苏联扩张,削弱苏在第三世界势力的政策,也由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本身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这些国家出现对苏的不信任态度,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处境困难,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紧张,其影响一度下降。面对不利的战略态势,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新领导对第三世  相似文献   

3.
自八十年代初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等社会党上台执政以来,南欧各国的外交引人瞩目。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它们的外交显得十分活跃。南欧各国利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促进西欧联合和东西方关系的缓和,维护欧洲的安全与稳定,推动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的和平进程努力发挥作用。本文拟对南欧最近一个时期的外交作些简单的回顾和粗浅的分析,对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在中原大战后试图再起的过程中,一直希望借助中共的关系再次获取苏联援助。由于当时诸多矛盾关系的同时存在,苏联对察哈尔抗日的态度和反应是复杂的。虽然苏联表示不愿因援助冯玉祥而得罪日本和南京政府,但当形势发展有利于实施其苏维埃革命的目标时,它会随时改变对同盟军政策。在具体的行动中,苏联将其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革命目标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5.
1989年下半年开始,苏联和东欧各国政局相继剧变,经济上向市场经济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和前景如何,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一、俄罗斯及东欧各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作法及经济状况俄罗斯:原苏联是一个最为规范的计划经济国家,由于这种体制缺乏现代经济体制所必备的激励机制,长期困扰着经济的发展.苏联80年代中期开始了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及调整措施与经济结构所固有的种种矛盾积累并激化,经济一步步走向危机.1992年伊始,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采取“快刀斩乱麻”的“休克疗法”治理经济,试图通过这种激进策略,迅速完成经济转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俄式“休克疗法”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缓和预算赤字.采取的措施:一是放开对物价和工资的管制,使价格改革一步到位.除面包、牛奶、石油、煤炭等某些重要的生产资料和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必须品由政府规定了涨价的最高限额外,其余产品的价格全部放开.二是实行高额税率,增加税收,削减赤字.其中,仅企业所得税就高达45%,此外还增设了增值税,出口税等税种.三是在货币信贷方面实行紧缩政策,建立二级银行体制,并从1992年7月1日起,将卢布与美元自由兑换.四是实行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任何企业  相似文献   

6.
7.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大国达成的《雅尔塔协定》,促使苏联做出出兵中国东北的决定,而苏联的出兵直接导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通过该条约,苏联把《雅尔塔协定》中涉及苏联在远东和中国东北权益的条款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用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战后中苏关系发展的一块基石。为了实现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所获取的利益,把东北变成苏联的势力范围并防止美国对这一地区的渗透,在出兵东北之后,苏联对国共两党施行了一项表里不一的两面政策。这一矛盾的政策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使得国、共、苏三方的关系围绕着东北问题不断变化重组。  相似文献   

8.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苏联与古巴之间的关系急剧升温,1962年两国关系发展达到高峰,但当年发生的导弹危机使这种关系进入调整、巩固和发展时期,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形成特殊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思维改革的提出,两国间原先存在的问题开始日益尖锐化,最终因苏联的解体而使苏古之间的密切关系不复存在。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最初实行的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使其与古巴的关系出现全面倒退,但随着调整期的结束,俄罗斯与古巴逐步恢复了平等互利的正常关系。  相似文献   

9.
5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和苏联由于政治战略利益吻合,保持了稳定和密切的关系。到70年代初双方关系发展到了高峰。苏从经济上、军事上大量援印,使印的经济、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印苏间除了一致的方面外,也有一些分歧和矛盾。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以苏印为一方和美巴为一方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印苏仍将保持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初,南欧政局发生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继1981年5月法国社会党执政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社会党也相继上台执政。意大利社会党在1983年6月举行的全国议会选举中力量也有所增长,在其他几个盟党的支持下,迫使执政达三十多年的天民党让出总理要职,由社会党领导人克拉克西接任。这样,在意大利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总统和总理均由社会党人担任的局面,南欧这块古老大陆也第一次成为社会党的“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11.
苏联共产党与苏联知识分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联知识分子问题,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有特殊性的重大问题.苏联知识分子对苏共的向背,实际上决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成败.苏联知识分子曾经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起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业绩,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在科学、文学和艺术创造中也取得了光辉成就.然而,与此同时,苏联知识分子也曾经在多次的政治运动中遭到压制和批判,知识分子的作用和地位始终没有得到苏共领导应有的重视,在严密的行政领导和组织控制下,知识分子的作用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改革方针的错误,政治局势发生动荡,知识分子终于站到了苏共的对立面,抛弃了苏共,抛弃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论述了苏共最终被苏联知识分子抛弃的原因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13.
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四个南欧国家尽管富裕程度和发达程度不尽相同,但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上却存在着较为相似的问题,因而先后沦为欧债危机重灾国,共同面临债务违约甚至脱离欧元区的风险.为应对危机,避免被迫退出欧元区,南欧四国近两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了多项重大改革,试图消除本国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中的各种积弊.尽管目前南欧国家仍未走出困境,但各国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及欧元区机制建设的逐步到位,增大了它们摆脱危机并继续留在欧元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自1958年到1964年,苏联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掀起了一场苏联战后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反宗教运动,它不仅改变了苏联社会此前逐步走向正常化的政教关系,还以激烈的形式震动了整个苏联社会,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苏联共产党、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苏联同拉美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拉丁美州一直是美国的战略后方,是它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重要投资场所,被美国看作它的“后院”。从六十年代起,随着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和拉美民族主义潮流的日益高涨,美国对这个地区的控制能力有所减弱。拉美在苏联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便越来越重要,并成为苏美两霸角逐的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叙述苏菲关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苏修不择手段地在东南亚到处扩张势力的动向。文章同时介绍了苏修学者对菲律宾政权及其社会和经济问题的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17.
苏联文化革命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列宁晚期在总结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 ,提出文化革命的思想 ,这是列宁关于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考 ,即 ,一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一是改造国家机关。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但是 ,列宁之后的历代继承人都未能领会和贯彻他的思想 ,将文化革命仅仅局限在纯文化领域 ,而在改造国家机关方面出了问题 ,结果积重难返 ,导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8.
冷战以来苏联(俄罗斯)与委内瑞拉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苏联与委内瑞拉建立外交关系,但这种关系未能维持多久。随着冷战铁幕在拉美地区的落下和美国与委内瑞拉关系的密切,苏联与委内瑞拉中断了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委内瑞拉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与苏联的关系得到逐步恢复,并在政治领域加强合作。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对拉美政策的调整,俄委关系迅速升温。1999年查韦斯在委内瑞拉执政、2000年普京在俄罗斯执政后,两国于2006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俄委关系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双边政治互信增强,在国际政治领域彼此关照;二是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和军火贸易凸显,联合举行军事演习;三是能源合作的规模和水平逐步提高,双边经贸往来频繁;四是俄罗斯学术界加大对委内瑞拉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19.
冷战以来苏联与巴西的关系经历了建交→断交→复交的曲折过程:1945年苏联与巴西建立了外交关系,1947年巴西断绝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1961年巴西恢复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从有限接触迈向务实合作.苏联与巴西断绝外交关系后,双方仍偶尔发生接触,但仅局限于经贸领域.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与巴西的关系有所改善,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互利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的趋势凸显.究其原因:一是国际舞台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巴西同美国的关系出现恶化;二是经济形势的恶化迫使巴西政府加强与苏联的关系.冷战结束以后,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在经历短暂挫折后恢复了与巴西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际组织等领域的互信和合作,两国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主义和国家民族主义是决定苏东关系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矛盾、对立、斗争,又相互联系渗透、互动。在社会主义阵营时期的苏东关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国际主义因素愈来愈淡,国家民族主义色彩越来越浓。但仍不能因此而全盘否认它们相互关系中共同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际主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国家民族主义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双重的,因此,苏东同盟的建立,不能完全归结为苏联和斯大林、苏东同盟的瓦解,也不能完全归因于苏联与戈尔巴乔夫。东欧因素也起了作用,尽管苏联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