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将影响所教学生的健康成长。PERMA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知识,影响个体幸福的体验和发展,研究梳理PERMA理论内涵,分析高校教师的心理困境,对高校教师幸福心理建设提出科学对策,提升高校教师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虽然是一种主观情绪体验,但它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内外环境究竟是如何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还需要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所以需要分析职业幸福感有关的理论模型。换句话说就是探寻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心理资源。幸福感的范围非常广泛,“职业幸福感是幸福感的一个子类,指人们在从事职业这种人类活动中的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3.
追求幸福是人类本性的一种展示,目前国人幸福感缺失是一个基本现状。文章从个体幸福感来源的三个层次对幸福感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性格能力和生活所需技能脱节、生存期望与现实的强烈冲突、高级心理需求的实现条件不充分等是造成中国民众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应从促进民众信仰的自动生成、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和提高个体感受幸福的能力等方面来提高国人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4.
心理韧性,通常是指个体在经历困境或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发展现象。它不仅有利于个体从危机中迅速恢复身心健康、适应生活,也能促进个体在维持正常心理状态下逐渐完成心智成熟。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普及的潮流下,心理韧性理念逐渐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式,通过贯穿在危机干预前后各个阶段的针对性措施,最终帮助个体形成稳定的心理韧性积极品质,提升日常生活抗挫力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个体幸福感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受个体内化的成长环境影响,幸福感的形成基于感受主体的人性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有德行的教育生活,诚信作为现代社会环境中的为人之本、立德之源,对人们实施更多的诚信教育是个体幸福感获得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机制。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诚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路向迷失,背离了与个体幸福感获得交互共进的价值宗旨。因此,必须通过有德行的诚信教育,让人学会高尚的、有德行的生活,回归幸福的本真。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工作中有没有心理幸福感又是影响当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幸福感水平是学校管理者重要工作内容.学校管理者要使教师拥有积极的自尊;要注重教师职业能力的发挥;要帮助教师获得积极的个人成长.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工作中有没有心理幸福感又是影响当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幸福感水平是学校管理者重要工作内容。学校管理者要使教师拥有积极的自尊;要注重教师职业能力的发挥;要帮助教师获得积极的个人成长。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关系着大学生的心态和价值取向,影响着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缺失,有社会、学校和个体三方面的原因。要重建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需要社会各界多一些理解、尊重和宽容,需要高校多一些关心和支持,需要辅导员自身不断提高职业满足感。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幸福感是心理学对幸福感研究的新视角,指个体对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质量以及对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功能的自我评估,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体验。在集体主义为导向的文化背景下,社会幸福感从个体与社会关系层面进行幸福感的研究对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将更具有实际价值。社会幸福感理论模型包含了社会整合、社会接纳、社会贡献、社会实现、社会一致性五个维度。探析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可以从这五个维度结合社会的具体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由低级走向高级,由单一性走向多层次,这一方面是源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在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积极的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也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发展,不仅注重单个个体需要的满足,更注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平衡需要,从而促使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一个真命题。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需要公平正义来保驾护航,只有在实践中坚持这一价值理念,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工业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历史悠久的教师行业却似乎还处于非专业的经验型状态,其中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教师个体的成就感、幸福感较低;教师群体普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声望不高。  相似文献   

12.
社会普遍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当代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却存在着幸福感缺失的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压力大、社会对教师的关注不足、教师对职业价值认识不足等。社会与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使教师的幸福感回归。  相似文献   

13.
基层公务员建言行为是基层公务员具有建设性的改善工作现状的言语行为。建言行为的激发与引导有利于增强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因素包括公务员个体素质与能力、组织情境和领导行为等。鼓励性的领导模式、激励性的组织氛围以及公务员个体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公务员的个体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强化组织信任和心理安全感知,促进对存在问题形成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增强建言主动性,激发建言行为。  相似文献   

14.
史莹 《世纪桥》2008,(6):53-54
社会普遍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当代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却存在着幸福感缺失的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压力大、社会对教师的关注不足、教师对职业价值认识不足等。社会与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使教师的幸福感回归。  相似文献   

15.
在发展中提升幸福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幸福指数作为体现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既揭示人们需求结构的态势,透视社会运行机制的效能,又能勾勒出社会心理氛围的风貌,反映社会和谐的程度。对于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人民群众的福祉作为发展宗旨的中国来说,在发展理念中就必须把人们的幸福程度作为检验发展成效的关键标准,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国内外幸福指数研究的思考纵观国内外对幸福问题的研究,一般认为,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需求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6.
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西方伦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较早地对幸福问题进行了实证探索 ,而对幸福系统而深入的实证研究 ,则是社会学特别是心理学研究者发起的。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着眼点不在于主观幸福感的形式 ,而在于这种形式所反映的内容。主观幸福感研究必须从引起幸福感体验的经验对象出发。  相似文献   

17.
幸福感:生活质量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生活质量研究有经济、社会、心理三种视角。心理学视角评价生活质量使用的是主观幸福感概念。主观幸福感试图解释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涉及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以及人们的积极情感。幸福感研究为现代生活质量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提供了新的指标,目的是促进人类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要在实践中促使个体心理健康发展,避免心理疾患,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必须的.个体从一个懵懂的襁褓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离不开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调适是使个体保持自身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个体自身和谐的心理调适、人与人和谐的心理调适和人与群体和谐的心理调适等方面讨论心理调适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教师体罚学生这种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长期存在、屡禁不止。文章对体罚学生的教师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多重交合的个体心理结构是造成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内因,焦虑不安的学校教育心理环境是造成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外因。因而,文章提出关心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选配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等五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