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栖 《瞭望》2003,(Z1)
春节前夕,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制止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的行为。 在公家的经济活动中,报销是常有的事。何谓“报销”?意即:把领用款项或收支账目开列清单,报告上级核销。按理说,为公私分明计,发票上注明得越详细越具体,越有助于报销的准确性,“报”者坦然,“销”者公然,收支无误,符合规则。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报销却发生不少有悖事理的现象。谓予不信,试举两例。 杭州大众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不久在200辆出租车上安装了发票打印系统,结果屡遭顾客拒乘。一位乘客说出了拒乘的“理由”:“打印发票时间、地点、公里数写得那么清楚,叫我怎么向单位报销?” 世界零售业巨头麦德龙实施“透明发票”,将所  相似文献   

2.
贪官们讲另类“诚信”的深层目的是:“办成了事收钱、办不成事不收钱,可以大大降低东窗事发的可能性”。这是贪官在反腐高压下,为降低索贿受贿风险而进行的一种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3.
去年2月初的一天中午,我在某市准备乘汽车回家,在汽车站附近的天桥上被两个卖假发票的缠上了:“什么样的都有,章印齐全,报销的时住什么破绽也看不出。”这类人以前已碰到过不少了,是很不好葱的。于是我便来个“千句不开口,神仙难下手”的招式。还真灵,他们跟着我没走几步就死心了。到了车站,一个同乡老大爷在向众人哭诉。也夫在天桥上,他遭到了买假发票的算计。那两个家伙竞硬拉着他不让走。没奈何,亿便“慷慨”起来:“发票我不要,也没地方报销,白送你们5元算了。”一个拿了5免走了,可另一个还拉着记不放。没法子,又给了5元…  相似文献   

4.
“韩美林哪里去了?”熟人、朋友们互相打听着。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开玩笑说:“他失踪了”。 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韩美林画展》在合肥开幕的那天,他才突然地“冒”了出来。我见面就问:“这一年,你跑哪里去了?”他避而不答,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走,请看画去!”  相似文献   

5.
1990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数千件毛泽东的遗物从北京中南海移交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我作为韶山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参加了遗物整理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老人家的发票和日常开支表。一在毛泽东的遗物中,有很多各地招待所开具的他交钱交粮的发票、收据。其中井冈山管理局交际处1965年5月29日开出的00006482号发票上写着:“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合计17.50元”;00006484号发票上写着:“首长交粮票23斤”。收款人为雷良钊。这是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交钱交粮的收据。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三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成都部队年近花甲的女诗人杨星火的一种杂乱、急促的叩门声,敲开了我家的房门。我看见她两眼布满血丝、一脸倦色。我诧异了:星火大姐是个性格开朗的人,从未见她为什么事发愁,今天是怎么啦? 请她坐定之后,我开门见山地问:“大姐,你这是怎么啦?”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去亲切地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一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妈,我才30多岁呀,怎么就说退休?”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犯了事,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8.
近日,有媒体刊文,批评某市有些部门“该办的事要等领导批示才办”的工作作风。因为该市距公安局仅100米远的一条街道上,集中了20多家按摩店、洗头房,色情活动严重,群众很不满,在市委书记批示后,有关部门才“雷厉风行”地去清理查处。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部门存在眼睛朝上,看领导脸色行事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依法行政的效率,是到了该彻底解决的时候了。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面,你可知道这些部门为什么会有这等表现?有些部门对有些事之所以“领导说了就办,不说不办”,自有他的苦衷。有位朋友告诉我,他们的辖区内的一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一生,轰轰烈烈难,默默燃烧同样难。 一个明媚的日子,一位美籍华人妇女,来到协和医院外宾门诊室,拉着陈淑坚的手说;“你还认得我吗?” 看到陈淑坚似乎感到很遗憾,她又说:“26年前,我在这里生第一个孩子,多亏你助产,给了我许多安慰和勇气,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0.
“群众的事是大事吗?”面对这个问题,许多干部都像小学生熟背课文一样地回答: “群众的事是大事!”“回答正确”并不困难,可一旦事到临头就未必能“摆位正确”,特别是上级的事与基层的事放在一起,领导的事与群众的事摆在一块儿的时候,也许就犯糊涂了。  相似文献   

11.
外出,到某单位办事,见桌子上放着一张“请客安排表”:2月16日,某单位领导一行6人,主要领导陪,一桌(含酒水)约1300元;2月17日,某、某二单位同桌约7人,副职陪,约1200元。以下三行未记清。计花经费近6千元,我禁不住吃惊,这么多钱,在哪儿下帐?就算这个单位,正大兴土木,改建办公区,需要多方支援,也致于这么破费? 一路,我总解不开味,替“今人”担忧。忽想起一件事,“过几年紧日子,”是什么时候停止的?也未见声明。这几年,许多单位都有第二职业,有小金库,不在乎那几个钱,甚至认为,不花白不花,  相似文献   

12.
请勿信口开“估”时事杂谈时事杂谈●刘洪波时事杂谈评估,也是一件新鲜事,而任何新鲜事都不免变成“一窝蜂”。例如拍卖,曾经是新鲜事,就到处都要锤声震耳,连文学作品都“跟风”;又例如“下海”,曾经也是新鲜事,就要搞到无人不商,连机关盖个章都要收钱了。现在这...  相似文献   

13.
6月13日 机会教育重“载体” 平车工段李师傅的家在乡下,几个青工倒班时去帮助他收小麦。回来后,小张伸着勒得红肿的双手对工友们说:“我们再不该把吃剩下的馒头扔掉了……”小宋指着晒得暴皮的胳膊说:“20多年前我就熟记唐诗《古风二首》,我的女儿也背过,可直到昨天,我才真正懂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工段团支部就这件事,专门开了一次“节约粮食”的讨协会,效果特别好。  相似文献   

14.
“我们”辨     
不久以前我在《杂文报》上发了一篇《前后左右辨》,其中说了一个意思,即主要是防止“左”,说“我们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做了不少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再不能做这样的事了。很快收到一位比我年长的读者来信,引了“我们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做了不少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这句话,在“我们”两字上加了着重点,然后说:“读不懂。‘我们’是谁?如施蛰老所说,匹夫手上无权,他负得起天下兴亡这个责任吗?”  相似文献   

15.
程青 《瞭望》1993,(19)
当我试图让数学家马志明博士形象地告诉我他的研究时,他莞尔一笑,说:“数学理论中有许多分支是十分抽象的,比如我研究的狄氏型理论,对非专业的人是很难形象地描述的。”我不由好奇,一个平常人难以进入的抽象的数学王国,马志明是怎样闯入的?是什么吸引他在那个不寻常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我是完全无意地选择了数学。”马志明说:“就  相似文献   

16.
瞭望哨     
《瞭望》1985,(20)
如此“方便旅客” 湖北 叶达泉 四月份到北京出差,托运了两件行李,我下车以后到车站行李房去提取时,服务员同志说:“交八角钱!”我忙问道:“什么钱?”“搬运费!”她回答得很干脆。我想这点东西用不着他们来搬,于是说:“我自己搬行吗?”“不能进!”她有点不耐  相似文献   

17.
一名负有领导责任的共产党员干部,手里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从一品大员到七品芝麻官,有什么害怕的事没有? 有!有“三怕”:“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这话不是我说的,它出自当代中  相似文献   

18.
老家村里有两位我喊表姑的邻居。她们是本村邵家的闺女,早年间都嫁到徐州,又都落了难才先后回娘家来立门户的。其中一位婆家姓牟,娘家人都喊她“牟家”,我喊她牟姑。去年初冬回乡,进了家门就听说牟始去世了!我忙问,“牟姑夫呢?”母亲感叹着说,“他一辈子处处靠着你牟姑。连‘走’都是脚跟脚,你牟姑死了不到一个月,他也就死了。”当年邵家把牟姑嫁到徐州,看上的是牟家在城里“办公事”。牟家父子俩都是站马路的巡警,这在城  相似文献   

19.
司法界一位朋友最近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某特区有一个单位与外商合资经营一个采石场,双方签订合同时,没有请律师参加。合同中有一条规定:外商来我境内每拉一车石子要付十二美元。外商先是开来五吨的车,每车付十二美元。后又开来七吨的车,也是付十二美元。最后又开来十二吨的车,还是付同样的钱。这个单位感到不对头,就问外商:“你怎么能用十二吨的车来装?”外商说:“合同上没有规定是几吨的车,怎么不行?”他们这才知道吃亏了,赶紧去请律师帮忙。律师  相似文献   

20.
人民是谁?     
近日听朋友谈起一件事:一次他到某机关办事,一位办事员推三阻四,极不耐烦。朋友看到墙上挂着“树公仆形象”的条幅,随口说了一句:“既然你们是人民公仆,怎么能用这种态度对待我们基层同志呢?”那位办事员听了立刻火冒三丈,回答倒也干脆:“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但不是你的私仆!”真是一语惊人,令吾友无言以对。叙事完毕,朋友问我:“你也是机关干部,请给我说说,人民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