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行》2007,(11):7-7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是农村文化建设受到应有重视 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本区域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城镇改造和扩建时,充分考虑、科学规划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政府投入、资产置换、资源整合等办法,新建、扩建公益性文化设施;结合乡镇机构改革,组建乡镇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文化站)。合理核定人员编制,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健全监控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巡查活动。加强对农村各种文化活动的监管,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谭志桂 《今日浙江》2006,(19):40-4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凸显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8月30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杭州召开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与会同志座谈交流了近年来各地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本刊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以后,各地纷纷采取措施落实中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这一背景下,长期以来因实行城乡二元体制而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农村,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应该把着力点集中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文化方面来讲,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把农村文化建设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安全事件呈现高发态势,社会风险不断加剧.如何在突出、尖锐和复杂的公共安全危机中寻求安全稳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认真地对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危机治理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提出较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利于人们对公共安全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从而建立新的公共安全观,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05,(22):45-46
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人口结构看,关键和难点不在城市和城市居民,而在农村和农村居民;从空间结构看,不在东部和中部,而在西部。“三农”问题和西部发展问题的本质都是缩小城乡差距。要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寻找新的思路,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农民增收、农业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国全面实施,我省农家书屋在辽源地区中的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其为辽源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积极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建设。本文以辽源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为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相关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研究和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有四大原因;对此,提出五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塑农村文化主体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的不断发展、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 传统的农村文化主体——乡镇文化站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各种形式的新型文化主体不断涌现,农村文化主体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适应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新形势新要求, 重塑农村文化主体,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与伦理纬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生活受到货币经济的冲击,乡村生活的合理性及其价值越来越受到破坏和质疑。农民需要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而不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边缘化和无力感。拥有更多的货币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何况农民还挣不到足够多的货币。让农民在货币支出不多的情况下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满足感,就更有意义。在新农村建设中,倡导消遣经济的核心之意是重构农村闲暇的社会建制和政治安排,从而重建适合农民自己的乡村生活方式。税费改革尤其是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村各种社会文化性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如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精神文化生活等,很多问题和事情由于缺乏价值标准而变得"说不清楚",不同人群对生活的体验和看法出现了明显的分歧甚至是断裂,中国农村出现伦理性危机。在笔者看来,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乃是伦理重建。  相似文献   

11.
姚凯伦 《世纪行》2007,(3):11-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社会和经济生活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速度缓慢,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立足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实际,探索了一条以民族文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成功路子。  相似文献   

13.
税费改革、“一事一议”与村级治理的困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上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但是 ,由于取消了村提留 ,村级组织收入大幅下降 ,这使得村委会提供村级公共物品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许多地方采取的“一事一议”的做法 ,对村级治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必须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唐喜政 《前沿》2004,(11):225-226
本文认为 ,需通过思想、资金、政策、服务、管理等方面 ,加强农村小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何焕全 《当代广西》2006,(11):36-3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路径是城乡统筹,工农互动;主体是依靠农民大众,社会广泛参与。凤山县属“老、少、边、山、穷”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不仅是凤山县,而且也包括其他贫困地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坚持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不可一蹴而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与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决定了完成这项历史重任绝非朝夕之功,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特别像凤山县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要完成这项重任,更不可能轻易在…  相似文献   

16.
周俊敏  马海燕 《求索》2011,(5):128-129,124
文化消费内涵着巨大的善,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价值,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使社会的精神、文化事业生机勃勃,产业得以发展,社会的文化、知识水平大幅提高,也带来了社会的康宁。其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利于社会价值实现的方面包括娱乐功能的过度化,精神追求的相对弱化,审美意识的淡化,与自然的隔绝等。建议以更开放的伦理理念看待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消费的发展,保障文化娱乐功能的正常发挥,增加快乐总量,但要控制过度的娱乐化,避免纵欲,特别要注意对青少年的影响,注重培养文化精神,提升文化消费中的审美品位,让更多的文化消费活动回归自然,享受更多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06,(4):15-15
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农村文化的风险与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以"向城市靠拢"的方式走向发展与富裕,这一过程本身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它是农村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在与城市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农村的被动与劣势在逐渐扩大。这种被动和逆势的外在表现为物质生活质量低下,深层次的表现为农村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充满本土气息的文化形态消失殆尽。经济发展的边缘化导致文化的边缘化,进而导致农村文化本身的虚化,这种文化上的虚化,实际上已成了一个隐性的、事关乡村社会生存命脉的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文化的风险与危机的表现、特点和形成的原因,进而从改变政府工作思路、扶持农村文化精英、运用市场机制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保护农村文化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党和政府重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取得了明显成绩,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但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第一,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差距。具体的说  相似文献   

20.
刘庆斌 《前进》2010,(11):46-47
农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头人,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要有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要以改革体制和完善机制为重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