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我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的问题,应深化慈善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慈善组织的内部能力建设,完善全方位监督管理体系,以政府公信力建设带动转型期社会信任关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对于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慈善组织面临公信力危机,影响了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主要有:慈善组织透明度低;慈善组织行政化;慈善组织专业化程度较低;民众参与度与认知度较低。为了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需要建立健全慈善信息公开制度,要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完善慈善组织监督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慈善文化。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我国慈善组织在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蓬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由"郭美美"事件等众多慈善丑闻引发的公信力危机,正在给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实行官办慈善体制,以及在这种体制下,官办慈善组织的监管缺失,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受限以及信息不透明、问责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我们在挖掘和分析当前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使慈善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将官办慈善和民办慈善相结合,共同服务于我国现代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4.
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它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着慈善意识薄弱、慈善组织少、捐赠水平低、富人捐赠少等问题.分析表明,这是慈善制度不完善、过分否定传统文化、公信力不强以及募捐忽视普通民众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应采取完善捐赠制度、加强教育、完善慈善组织运营与监督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政府正朝着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转变,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中,非政府组织凭借其数量和灵活的优势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各类慈善丑闻的频频出现,引发了公众对于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质疑,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受到影响,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对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慈善组织是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文中对我国上海、香港和英国、美国的慈善组织发展管理进行分析,借鉴其有益的做法,以促进广州慈善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若干标志性负面事件的发生,导致我国慈善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机。政府作为慈善组织的管理机构,存在管理体制不顺、信息公开制度缺失和监管流于形式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为此,应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打造"玻璃口袋"、加强政府监管、营造良好慈善环境等四个方面定位其作用,以推进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塑进程。  相似文献   

8.
宗教和慈善两者体用相存,在伦理层面上基于共同的价值共识而衍生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公益形式即宗教慈善,成为人类公益慈善历史的源头之一。但进入现代民主文明社会以后,伴随政教关系改革,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完善,第三方独立组织的崛起和民间公益意识的觉醒,宗教慈善的社会参与逐渐被边缘化。现有条件下,我国宗教慈善应该在悠远的文化传统、富集的资源、较高的公信力等优势基础上,返本开新,探索宗教慈善的现代转型和创新。从基础理论、组织结构、供给系统方面开辟新的路径,力争成为现代社会中一支积极活跃的公益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除了追求经济利益以外,还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参与慈善活动是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但慈善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企业慈善理念还不够成熟,慈善机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企业参与慈善的程度还不高,所以必须不断地从慈善制度、慈善文化和慈善组织的角度促进企业对慈善事业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在慈善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有:一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网络,培育开展慈善活动的组织载体;二是不断扩大慈善救助范围,开展多方位帮扶活动;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慈善活动工作合力;四是党委和政府积极推动,不断激发公民与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五是建立监督机制,努力打造透明慈善。今后,河南省开展慈善工作必须注重发挥党委和政府对慈善事业的积极推动作用;不断创新慈善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为弱势群体提供多方面的帮扶;打造透明的慈善监督机制,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慈善应急法制体系在突发事件中并未有效解决慈善应急活动的普遍违法、自由受限与效率低下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法律、法规与政策缺乏对慈善应急活动正当性、民间性与比较优势的充分考量。为此,应系统完善慈善应急法制中的放管服制度,最大限度释放慈善事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发展潜力。尤其需要以放宽标准、降低门槛为基点,建构慈善应急免责机制;以保障自治、比例规制为核心,优化慈善应急管制机制;以行业培育、平台搭建为中心,重塑慈善应急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组织的功能来看,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方式主要有承包公共服务、利益群体自治、社会慈善救助和民众志愿参与等。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必须解决认同感、合法性、社会化和互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广州青年公益组织发展迅速,青年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与行为盛况空前.这些开放、创新、倡导公益的社会组织凝聚了大批青年,是当代青年群体再组织化的重要方式.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个案访谈与文献资料分析方法,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初步阐释在“陌生人社会”背景下,广州青年公益组织成立的起源、宗旨使命以及组织特征等,多角度剖析广州青年热衷参与公益组织与公益行动的原因,期望通过青年再组织的路径探析一窥社会再组织化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非营利组织的出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已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逐渐凸显,非营利组织的出现和发展迎合了这种社会发展趋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非营利组织展开研究显得及其有必要。西方非营利组织起步早,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所以了解西方非营利事业的发展与运作可以为我国非营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公司股权慈善捐赠适用公益信托是公司股权慈善捐赠必然选择的途径。公司股权慈善捐赠公益信托中受托人在对股权管理与处分中必须尽到谨慎义务、忠实义务、信息披露义务以及股权保值增值义务;信托监察人监察权属于民事权利,包括诉讼权、知情权、变更权、撤销权、辞任权、报酬请求权等,形成一个权利体系;在股权慈善捐赠中,在信托股权不能按照原来的目的得以施行或者不再需要施行时,将信托股权适用于一个与原信托目的最相近似的慈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部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中国的慈善组织发展中,其"官民二重性"的显著特点一直是其发展中的诟病,而中国慈善事业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成为其发展中的最大障碍.由此,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是中国慈善立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应当通过制定统一的<慈善事业法>,改革慈善组织的相关制度,加快配套法律制度的建设,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格局使社会组织布局得到调整,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步提高,群众有序参与、有效覆盖城乡、门类齐全的社会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在后危机时期,要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制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拓宽参与的广度,提升参与的深度。  相似文献   

18.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 ,公安机关依法行政的状况可以折射出国家法治的状况。公安机关要想实现依法行政 ,必须培养警察依法行政的观念 ,提高警察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范围广泛的“结社革命”,即第三部门运动。成千上万的第三部门组织活跃在环保、医疗、宗教、慈善、教育等传统的政府活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第三部门也获得了很大发展。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及国家与社会关系不断的调整,第三部门对于克服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效”、推进政府管理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缓解就业压力以及提升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愈来愈不可或缺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20.
The Charity Law is a promotive law with the legislative intent to “develop charity cause”. It adopts the concept of “wide charity”, covering a broad area of philanthropy, including public fundraising, non-cash donation, charitable trus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ransparency, and the promotion policies, which show the higher legislation level and high sense of involvement. However, without convergence with tax law, the essential concept of “charity” in The Charity Law may lack substantive legal connotation, pulling the promotive legislation intent into a vacancy or awkward situation called “chicken ribs”. To make The Charity Law enact as a promotion lever to charities, tax law revision is needed to clarify the tax-exemption implication for organizations, who in turn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cognition of public charity, and meanwhile, the legislative coordination inside the legislation system i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