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永健 《求索》2013,(12):76-78
苗族丧葬习俗承载着传统的族群血缘观念.通过一定宗教仪式的展演实现亡灵身份的转化,有助于生者常态生活的回归以及社区秩序的调适。并在神圣状态下减缓压力。化解情感危机.证实孝道,实现伦理教化功能.维护社区整体利益。又因共同参与而团结互助,在聚会狂欢中整合社区民间组织,构建族群与社区和谐。  相似文献   

2.
袁月侠 《传承》2014,(8):128-129
农村丧葬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的群众对丧葬的大操大办已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农村丧葬习俗所引起的一些不良问题已不容我们忽视,改革农村丧葬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死亡是人类的最终归宿,生者为死者举行的葬礼是人生礼仪中最为繁杂隆重的一项仪式活动.历经长期的发展演变,贵州毛南族一直保持自己古老而独特的丧葬传统习俗,其传承性比较稳定.主要包括装棺、开丧、安葬、守孝等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蕴含着原始的生态审美观。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审美文化,可以发现许多原始宗教意识的痕迹,它们通过日常的服饰、歌舞、丧葬和节日庆典等形式表现出来。除了强调万物有灵外,原始宗教意识促成了主体之间同生共处和主体间性关系思想的形成,构成了苗族和谐生态审美观的价值核心。原始宗教对主体间性的支持,使得苗民与自然万物平等地交往、对话、沟通和融合,从而形成包括天与人、神与人和人与人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5.
陈世荣 《传承》2007,(7):97-99
云南文山苗族在其长期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婚姻道德观,呈现出恋爱自由、同姓不通婚等特点。当代苗族婚姻道德观成为我国道德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的黎族杞黎社会中,传统的原始宗教信仰仍然大行其道,似乎没有受到科学发展及无神论教育的冲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用以解释原始宗教产生与起源的理论不能用来解释原始宗教信仰的现代维系,因为前者的土壤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复存在了。需要一种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其在当前社会的继续存在。实际上,黎族社会的饮酒习俗在强化黎族原始宗教信仰现代维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民族政策法规的逐步建立健全,苗族文化成为民族、文化工作部门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焦点,但受制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苗族文化开发利用的方法手段存在巨大的局限性。大数据的出现和应用,更好地解决了诸多悬而未解的难题,带来了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上的伟大变革。文章立足毕节市实际,就大数据在苗族文化领域开发利用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周玉洁 《人民论坛》2013,(10):234-235
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体系尤为繁多,且文化气息浓重.基于此,文章选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特征最显著的苗族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苗族服饰文化所展现的生态特征,从民族服饰生态美学概述着手,进行了关于民族服饰生态美学的探索与总结,以期为今后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切实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化符号和表现形态,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体制结构、文化教育环境等有着内质性关联。片面臆断旅游文化在原生态舞蹈上的影响而作肯定或否定,都不免流于局限性判断与非客观评鉴、决策。在此以贵州苗族舞蹈为研究对象,对旅游文化与原生态舞蹈二者进行双向动态探讨,以舞蹈人类学方法进行科学论证,并祈能引起反思,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爬梳相关研究成果和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研获悉贵州台江县苗族服饰文化的发展现况。剖析其传承困境和动因,从而揭示本质问题在于发展当地经济和保护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矛盾,无法实现双赢互利。因此,以台湾宜兰县白米木屐村的典型案例作为参鉴,寻找突破口并提出在新的社会形态下适应台江苗族服饰文化生存和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丧葬礼仪中的民间信仰是农村民间信仰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丧葬礼仪中的民间信仰观念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印记;农村丧葬礼仪中的民间信仰行为具有较高的传统践行度;农村丧葬礼仪中的民间信仰现状呈现出较强的个体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花蓝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明朝大藤峡瑶民起义失败后被统治者驱赶进大瑶山中,他们克服山地恶劣的环境,世代生存、繁衍在大瑶山,其特殊的民族历史造就了花蓝瑶独特的民族文化.丧葬是花蓝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丧葬文化正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花蓝瑶丧葬经历了停棺烧骨葬、停棺捡骨葬以及丧葬礼仪内容简化、演变等的变迁,这些变迁过程是花蓝瑶社会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丧葬文化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与变革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迁.通过对花蓝瑶丧葬文化的研究昭示花蓝瑶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为推动花蓝瑶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宗教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之中,并广泛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境外宗教渗透的主要策源地是美国,几乎任何一种宗教渗透都可以追溯到美国背景。分析宗教在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日常生活诸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其对华宗教渗透的理论背景、作用机制和破坏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抵御美国的宗教渗透。  相似文献   

15.
考察定州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变化可以看出,宗教特别是本土宗教的信仰衰落与社会变化之间关系密切。定州历史上为一重镇,近代变为一普通县治。定州的沿革和历史对其宗教信仰形态影响最著者有二:一为官祀传统深厚;一为民间信仰形态多样。官祀(官方祭祀)传统是汉地本土宗教的重要部分,对百姓的宗教信仰和天命观有很大影响。乡土社会里的本土宗教和民间信仰,深受官祀传统的影响。这一点在传统社会消解之后,在乡村社会里面仍然可以观察到。定州的历史与现实,为考察这种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定州宗教的历史与现实,可以说是乡土中国宗教之历史与现实演变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民族歌舞旅游产品是少数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旅游产品的质量.本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为例,从满足游客对少教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的需求,以及旅游对少数民族歌舞产品的影响控制两个方面着手,以"真实性"为切入点,总结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的特点,并建立少数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管理模型,希望这个管理模型对少数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志学  刘燕 《求索》2012,(1):46-48
习俗即习惯风俗,凡有一定流行范围,一定流行时间或流行区域的意识行为,无论是官方的,民间的,均可称为习俗;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每一社会都有与自己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习俗经过历史演进便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出现的缠足,经过历史的变迁逐渐成为一种习俗,进而发展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社会习俗与社会文化层面阐明缠足习俗与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逻辑关联,以期对中国传统习俗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径向。  相似文献   

18.
陈丽云 《新东方》2011,(6):36-38
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地区宝贵的文化资源,挖掘特色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使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使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分析海南苗族文化特点,提出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并对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出路与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唐婷婷 《今日民族》2011,(11):46-47
所谓西方文化霸权,就是西方国家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使西方文化霸权问题在国际社会中愈发凸显出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文化霸权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宗教组织与农村治理研究——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明 《前沿》2011,(12):126-130
宗教是人类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宗教对社会的发展既起到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既不能忽视它的作用,也不能扩大它的作用,必须发挥宗教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明、民主发展。本课题分析浙江农村基层宗教组织在农村发挥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基层宗教组织在农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