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震 《东南亚》2003,(1):9-15
东盟是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区域合作组织 ,自它上世纪 60年代成立以来 ,已逐渐显示出在亚太地区的重要作用。经过近 2 0年的快速增长 ,东盟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 1 996年 ,以PPP方法计算的东盟GDP总规模相当于美国的 2 3 36 %。尽管亚洲金融危机使东盟经济发生不同程度的倒退 ,但东盟仍将保持它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第一梯队中的地位。据世界银行估计 ,东盟在 2 1世纪初的十年将保持 6 %左右的增长速度。东盟仍将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新兴市场 ,它的恢复与发展 ,将对亚太以及世界资本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整个东…  相似文献   

2.
由10个中小国家组成的东盟,无论从其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从经济、贸易规模来看,作为一个整体已相当于一个重要的大国,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不断高涨的今天,东盟迎来了成立40年。回眸东盟成立的历史,它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在关注它的昨天和今天的同时,这里笔者也试图对今后10多年的东盟作一前瞻,尤其是它的一体化进程、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一、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发端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67年组成,它的目的是由东盟五国共同努力来谋求东盟的和平和稳定,并共同努力来实现东盟的经济发展。但是在东盟成立时,东盟五国的愿望各不相同,因此东盟成立初期,它的活动无论从政治方面看,还是从经济方面看都是不大活跃的。联合国在1973年发表的题目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经济合作》的报告书是东盟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与政治危机对其充分参与国际事务(包括它同东南亚的关系和它参与东盟内部事务)的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过去印度尼西亚被称为东盟的领导者,而且事实已表明,印度尼西亚对东盟的建立及其内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危机,印度尼西亚政局不稳定,森林大火和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争端等因素,都危害了东盟的团结。尽管东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地区性组织,但印度尼西亚对该集团的领导作用显然已受到了检验并证明是不称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东盟劳工移民治理的必要性、治理的理念、治理的机制和工作进展以及移民劳工治理对东盟共同体建设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东盟劳工移民治理是建立在东盟对人权原则的保护与强调基础上进行的,是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必要环节,对东盟共同体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雷王君 《和平与发展》2015,(3):40-49,111,112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司法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发展以冷战结束为起点,从无到有,从疏到密,从单一到多面,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提升期等阶段。但无论是双方司法合作的开始、停滞,还是合作层次的不断提升,都与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政治关系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国际关系结构变化的大背景、政治关系的亲疏、经济依赖度、法律体系的差异、政治体制的不同,也是影响中国与东盟司法合作进程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仍是中国与东盟政治层面的互信程度。  相似文献   

7.
1997年5月31日东盟7国外长在吉隆坡经过磋商一致决定:将于7月吸收缅甸、老挝、柬埔寨为东盟成员,并声称“这纯粹是出于东盟内部利益”。在7月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上,缅甸正式被接纳为东盟成员。缅甸加入东盟,对它稳定国内局势,改善国际形象以及发展经济等方面都十分有利。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东盟一体化发展进程为背景,分析不同时期越南在东盟一体化中的角色及作用。冷战时期,越南的民族主义推动了东盟的诞生;后冷战时期,越南与东盟改善关系并加入东盟,越南的地区主义助推东盟的扩大和深入发展。越南在东盟一体化中的地区主义与民族主义是越南依据其民族国家利益,结合世界和地区情势做出的理性选择。东盟共同体建设完成后,越南仍然会以其民族国家利益为核心,充分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在东盟一体化中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盟成立于1967年,作为一个区域性组织,它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对现代国际法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对其深入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了解东盟(中国于97年2月27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东盟联合委员会),以便更有效地在其法律规范内与其交往;另一方面,东盟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在文化、历史、地理、民族和经济贸易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卓有成效的表现可作为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借鉴,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协调合作和发展.同时,也可进一步地体现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一、东盟一体化进程与现代国际法一体化,有人认为就是一统.笔者认为,一体化是一种超越国界的国际组织主持进行的具有法律形式特征或某些超国家因素的以经济一统为主的多方面行动.当前一体化运动,表  相似文献   

10.
李文良 《国际安全研究》2013,(2):136-153,159,160
冷战时期,东盟将美苏角力、分离主义等视为威胁东南亚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孱弱的东南亚各国为了化解威胁,一方面积极推进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步伐,另一方面努力探索东盟安全机制的构建。1967年东盟正式成立后,东盟先后签署和发布了《曼谷宣言》、《吉隆坡宣言》、《巴厘协议》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协议和宣言就东盟安全机制的决策机构、运行原则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界定,东盟安全机制初露端倪。在其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东盟安全机制框架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多元安全决策主体体制的确立、安全运行原则的恪守以及争端处置程序的设定等方面。尽管此机制框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在化解东南亚国家安全问题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性保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需要警醒的是,东盟安全机制所彰显出的大国平衡性、制约中国的针对性和多边主义转型的时代性,对中国周边特别是南海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须及时做出战略性应对。  相似文献   

11.
浅论东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在发展中国家二十多个地区性组织当中是一个相当成功的组织。现在,东盟的名字不仅在亚洲,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都已经广为人知,它的成就与困难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为此,在东盟成立十八年后的今天,回顾一下它的建立与发展进程,评价一下它的宗旨与目标,探索一下它的运转机制以及发展前景,确实十分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地、历史地、正确地认识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探索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国际会展品牌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发展之运而生,承担着为加速自由贸易区一体化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服务的责任。这是一个有着特殊背景的博览会,面对经济日趋全球化和国际会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中国—东盟博览会从一开始就应积极地探索其国际会展品牌的道路,使它在国际会展的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力和永续的生命力。一、中国—东盟博览会建成国际会展品牌的必要性(一)中国—东盟博览会面向国际市场开放,充分发挥它的潜在价值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虽然是会展业的新生儿,但它天生就打上了国际化的烙…  相似文献   

13.
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是在东盟国家与其他国家密切接触与合作的地区架构中逐渐形成的,体现了东盟维护自身利益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倾向。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主要表现于政治安全和经济两大领域,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实际效果。东盟在促进与其对话伙伴合作中具有相对优势,这有助于维护其中心地位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然而,鉴于自身体制机制、实力、能力和政治意志的限度,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仍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挑战,制约着其在地区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国支持东盟发挥区域合作中心地位和协调作用,顾及东盟在双方关系中存在的利益关切,期望东盟在促进区域合作中增强动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考察了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中国一东盟关系的演变与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中美关系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美国因素在中国- 东盟关系中既可能起积极作用,也可能起消极作用。在现阶段,美国因素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负面影响程度将取决于这样几个方面: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东盟及东亚一体化进展如何、中国与东盟互信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东盟成立以来 ,“不干涉内政原则”一直是东盟的基本准则。它是维护和促进东盟团结稳定 ,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基石 ,但从亚洲金融危机 ,印尼森林大火等事件以来 ,这项原则受到重大挑战 ,在内部问题和外部压力下 ,东盟内部要求改革的呼声不断增强 ,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先后提出“建设性干预”和“建设性参与”的主张 ,引起地区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影响。 1998年东盟首脑会议决定采用“加强相互影响”的方针 ,标志着东盟在新的形势下已经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不干涉内政原则受到重大挑战一、东盟的扩大。东盟的扩大使东盟成员国的团结受到削弱 ,不…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与东盟的关系的发展经过根据“曼谷宣言”(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五个国家(1984年文莱加入了东盟,目前东盟的成员国有六个国家)所成立的东盟在本文动笔时迎来了它的成立23周年。本文的目的拟概述东盟过去的经历,特别是与日本的关系通过对比日本与东盟的经济谈判实力,分析两者经济关系的变化,对日本的对策也一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东盟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区域集团之一,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冷战结束后,东盟对外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主导东南亚事务、争当亚太一极、扩大世界影响",实现东盟由"地区"走向"世界"的战略蓝图。这一对外战略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东盟在本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由于当前东盟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其他大国在本地区的角逐和竞争,东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印度尼西亚的非政府行动者对东盟及其活动的态度。尽管印度尼西亚非政府行动者对东盟有点漠不关心,但其中的大多数还是积极评价了东盟的存在。然而,如果东盟想要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那么它就应该放弃它所采取的那种孤傲态度。尤其是这一点,将使非政府行动者得以更多地参与东盟的主要活动和决策过程。在印度尼西亚这个现今比较民主的国家,其国内的非政府行动者将继续要求东盟更加开放和透明。 引 言 自1967年成立以来,东南亚国家联盟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它的地区一体化议程已扩大至包含诸如安全和经济合作等…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月7—14日,日本首相桥本对东盟五国文莱、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和新加坡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去年他已访问了菲律宾和泰国。这是近年来随着东盟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成员国的扩大,尤其是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日本转变传统观念,有意与东盟建立并发展对等合作伙伴关系的体现。桥本首相此次访问东盟五国的主要目的有: 一、加强与东盟的广泛合作,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地区组织,东盟的功能大致可界定为:民主和良治的推动者、地区机制和规范的塑造者、地区安全结构和理念的倡导者、地区国际合作的领导者。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的建设过程,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东盟的上述四个角色作用不断提高的过程。虽然在这四个领域,东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在东盟成员国间差距依旧比较明显,东盟方式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在大国主导的权力政治的现实背景下,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的实现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