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与沙俄的商贸关系同两国外交关系、政治关系和军事关系一样,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有过友好和睦时期,也经历了矛盾斗争的历程。历经三百多年的商贸关系缘于两国资源与商品的强大互补性,在竞争与矛盾中两国都得到了收获与发展。探析清朝政府与沙俄对商贸活动采取的各项政策,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推动当今两国的商贸发展。  相似文献   

2.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1644—1802年),由于较为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国人大批移居越南。对于这一时期移入越南的华侨问题,华侨史和中越关系史方面的一些论著有所涉及,邵循正、金应熙、戴可来、黄铮等先生还曾撰文进行专题研究,但对其人口数量未作估算。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人口估算为中心,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祈就教于方家。一、入越华侨类型1644年清军入关,又经过顺治、康熙时期近四十年的国内战争,清朝完成了统一。而后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达到鼎盛,史称“康雍乾盛世”。与此同期的…  相似文献   

3.
泰国和柬埔寨是中南半岛上的邻邦。泰柬两国有着密切的文化和历史联系,同源于:“印度文化圈”,信仰小乘佛教。不论是人种、语言、宗教和文化,还是经济模式、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皆极其相似。本文拟从吉蔑帝国、泰柬角逐和泰越争柬三个时期来叙述古代泰柬越关系,以企望有助于窥见今日印支半岛局势的历史渊源,认清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扩张和柬埔寨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一、吉蔑帝国 (公元3世纪——1238年) 柬埔寨早期的国家被称为“扶南”。据中国史书载,扶南国建于公元一世纪,相传扶南女王柳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研究老挝的历史,阐明自公元一至十四世纪,泰老人一直在老挝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一、公元一、二世纪九真、日南界外的泰老人 拙作《公元一、二世纪泰国北部的老人》一文已经指出,在我国东汉时期(公元一、二世纪),九真徼(界)外,今老挝北纬18度至20度30分地区存在着众多的“夷僚”,即老人。 《后汉书》卷十五载:“安帝元初(公元114-119年),日南塞外擅(掸)国献幻人。”据《后汉书·顺帝纪》:“永建元年(公元131年)十二月,日南徼外……掸国遣使贡献。”东汉时期的日南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泰佬族系民族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1986,(3)
东南亚泰佬族系诸民族包括泰国的泰族、老挝的佬族、缅甸的掸族和越南的傣族,是中南半岛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大族系。关于泰佬族系民族的族源问题,是国际民族学界长期争论不休、至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概言之,有以下几种观点:(1)泰族发源于中国四川、陕西一带。此说为英国人拉古伯里首创。(2)泰族起源于中国西北部与苏联接壤的阿尔泰山脉,以后“受中国人的压迫而被驱赶南迁”,从阿尔泰山迁入四川,从四川  相似文献   

6.
17世纪宗教分裂运动是大牧首尼康在宗教礼仪方面进行的一些改革所引起的分裂运动。冲突双方分别为以尼康为首的改革派和以大司祭阿瓦库姆为首的旧礼仪派。分裂运动产生的原因有宗教原因、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这场运动对俄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給泰美关系带來了一定程度的複杂化和紧張化,这和他們在前一时期的相安无事是个鮮明的对照。战前,泰美关係一直是友好的,但并不密切、因为泰国是在英国的財政和商业势力范圍內。泰国民族主义的出現及其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結合,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西方势力在东亞的消失,是使这种原有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10-17世纪俄罗斯的教堂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基督教艺术进入古俄罗斯,俄罗斯美术的发展便同整个欧洲艺术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融合、创造和发展后,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俄罗斯民族特色的艺术面貌,而古俄罗斯的教堂建筑艺术是古俄罗斯美术中较有成就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16~17世纪是老挝世俗文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长篇叙事诗、寓言、诗体小说、纪事体散文等文学体裁,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印度文学和佛教文学相互渗透融合,呈现出佛教化、民族化、同质化等特点。作品既充盈着浓厚的佛教色彩,又贯穿着老挝本土的伦理文化和道德文明。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后期,越南南河阮氏政权的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东亚海上贸易的一大亮点。作为当时东亚海上贸易的主导者,华商以操作者、推动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南河海外贸易发展的全过程,为其发展和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贸易条件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劳尔·普雷维什和汉斯·辛格提出的贸易条件恶化论 ,从提出之日起就成为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不过 ,它的核心内涵并没有在争论中被推翻 ,反而有了进一步扩展的余地。本文主要探讨这种理论在 2 1世纪继续发展的可能性问题。2 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类文明诞生后的第一种经济形式是农业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业和畜牧业在经济中的压倒性优势地位 ,对大自然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 ,世界各国彼此分隔。从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起 ,人类社会开始更多地摆脱对大自然的依赖 ,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本身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入和拓展 ,…  相似文献   

12.
去年,日泰经济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更为紧张,多年来,泰国跟日本打交道时,由于巨额的贸易逆差而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这种巨额的贸易逆差在经过两年保持稳定之后又有上升了。尽管泰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使这个缺口不再扩大,诸如:鼓励泰国人民用国产商品,对某些奢侈品的进口实行管制,最重要的是提高许多进口商品的进口税等等,但效果並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望加锡港作为印度尼西亚的重要贸易港口,在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华人早在16世纪建城之前已在望加锡开展贸易活动,之后在望加锡的经济政治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主要结合华人在望加锡的一系列活动梳理了16~17世纪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前后,望加锡港由早期建立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侧面说明华人对望加锡乃至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韩关关系是韩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政策的支柱。韩关同盟关系已经渗透到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于韩国来说,这种同盟关系几乎成为韩国须臾不可缺少的屏障和后盾。但自金大中政府和卢武铉政府执政以来,围绕驻韩美军的地位与作用、战时作战指挥权,以及韩朝关系、对于朝鲜核问题的政策等,韩美之间不断出现矛盾和分歧,致使韩美同盟出现裂痕。本文深入分析了韩美关系中产生矛盾和分歧的原因、影响及发展趋势,并对韩关同盟的未来作_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开始重新调整。这一调整过程看来将延续到21世纪初期。20世纪只剩下最后几年了。人们置身于历史的大变动中,身受着历史浪潮的冲击,目睹着国际风云的变幻,不能不认真思考影响全局的大国关系,也不能不认真对待历史的巨大惯性。 自19世纪末以来,东北亚地区一直是大国利益的冲突与交汇之处。可以说,大国间利益的交汇在整个20世纪多是以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冲突之后,一些国家崛起,另一些国家衰弱,而置身于其中的一些小国则  相似文献   

16.
世纪更迭与大国关系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更迭与大国关系变化”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成绪所作。此文论述了大国关系变化的前前后后,特别是以史实概要地论述了中国在冷战前后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发展关系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和各大国调整外交政策的脉络。在新世纪钟声很快敲响的时刻,作者对大国关系提出了希望,这就是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独立等原则性问题将一如既往坚持原则、坚持斗争的同时,期盼一个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的大国关系将有更大、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贡—嘉定地区从7世纪到17世纪为水真腊所占据,属于柬埔寨的土地。这里的两个小镇普列—诺戈(Prei—Nokor,即后来的堤岸市)与柯斯克约裴(Kas Krobey,即后来的西贡市),早在17世纪以前就已存在。西贡—嘉定港由于在地理、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条件,它对南部平原甚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从17世纪开始到本世纪上半叶,它的地位在印度支那、东南亚和世界上更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一、菲律宾农村土地关系的历史背景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之前,菲律宾的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北部与中部大部分地区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土地是唯一的财富来源,为公社(巴朗圭)共有,由全体公社成员共同耕种或由巴朗圭成员分散经营.有些巴朗圭内部虽已出现奴隶占有关系,但停留在家内奴隶制阶段.在菲律宾南部苏禄群岛和棉兰老岛西部,阶级社会已经确立,先后形成了早期封建制国家.  相似文献   

19.
施雪琴 《东南亚》2003,(3):59-64
16世纪中期到 1 7世纪中期是欧洲基督教在东南亚传播的重要时期 ,伴随着欧洲殖民势力在亚洲的扩张 ,欧洲各国的传教士也蜂拥而至 ,目的在于配合本国殖民政府的政治、军事行动 ,对亚洲实行精神征服。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传教士在东南亚的传教活动非常活跃 ,其中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纷纷把有关天主教教义的经典翻译成为东南亚地区各民族的民族语言 ,其中表现突出的是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传教士 ,他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天主教在菲律宾群岛的传播 ,而且对菲律宾民族语言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一、近代西方宗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宗教扩张在…  相似文献   

20.
在地广人稀的中俄边境上,边疆人群对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17世纪巴尔虎人从贝加尔湖以南内迁至中国东北,这是蒙古高原东部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部落迁移.整体迁移过程几乎牵动了大半个欧亚大陆的历史,涉及到久居南西伯利亚的巴尔虎、布里亚特人、17世纪蒙古高原上最强大的卫拉特集团和喀尔喀集团,以及大兴安岭与东北平原上附属于清朝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