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和促进者,不仅仅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它还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发展、审美能力、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指导.教师角色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教师的的气质品质更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培养有利于教育工作的气质品质,努力成为教书育人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2.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知识化、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不仅要具备应有的业务素质 ,特有的人格品质和个性特征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一些大众传媒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价值取向和内容选择上存在着篡改和妄言历史、一味沉溺娱乐、肆意渲染情色等等问题,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被污染。要改变这种状况,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必须要优化社会养成环境、重视健康文化熏陶;重视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的优良公民品质;加强文化和道德建设的制度调控、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以后现代生态社群对绿色生存环境的诉求成为主体和引导理念的今天,建成生态社会,培育具有环境人权意识、良好美德和责任意识、世界主义意识、文明生态意识的致力于生态文明之建设的现代公民的养成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动力.而耻感文化作为我国德育文化传统中的合理内核和思想精华,在利用道德的力量育成生态公民的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5.
贯彻文化养成原则,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教师的德育水平,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和行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设计人生的能力,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有机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是以文化养成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培养优良社会公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师身份考察与大学文化的复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具有不同于一般组织的文化系统,教师在大学中有着双重身份.大学的管理理念、运行机制承载着其独特的院校文化.大学教师身在其中,具有一所学校特有的制度身份或单位身份.这一身份就是他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规则.同时,作为知识承载者的大学教师在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中也维系着大学的自治和学术自由,因而学术身份是大学教师的主动追寻和选择.然而综观当代各国大学可见,学科文化愈渐趋于狭窄和保守,而院校文化愈益表现出对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侵蚀之嫌,大学教师身份也危机重重.所有这些,亟待复兴大学文化系统、构建大学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支撑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精神气质,必然根植于其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相较于西方社会经由中产阶层培育完成的社会结构性完善,进而实现的近现代文明的奠基之路,中国恰恰缺乏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结构演化的有机复合。如果说,西方希腊的理性传统、罗马的法治精神、优化的社会结构与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社会进化相得益彰,催生了西方社会现代化及其精神气质,那么,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集权造成的中间群体的历史性缺失和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困境,急需一个中等收入社会群体的形成和群体素养的提高,将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培育健康、高雅的精神气质提供结构性支撑。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对此提供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8.
诚信养成的"自律"是主体的自我施压、自我控制,以及自觉、自愿、自主、自由的积极判断和行为;"他律"是通过运用教育、舆论和法律等手段对主体的主动施压、主动控制,使主体达到诚信养成的过程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教师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作的教师文化以其开放性、和谐性、创新性的特点,为教师营造一种开放、安全、自由的氛围,因此,合作的教师文化才是教师文化发展的方向。通过保障教师间交流时间;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构建合作发展的教研组;建立师徒教师教育模式等方式促进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本职工作,搞好教学,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肩上的重任,努力完成好.  相似文献   

11.
“师范性”不足、外部肆意塑造、强职业取向、乏范可师、重教书轻育人、泛实践倾向和窄技艺规训,是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教育是养成性的,重视和深入实施养成性教师教育,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在师范院校阶段,实施养成性教育要习养师范生的学识与技艺性、培养师范生的能力与建造力、滋养师范生的智慧与教育观、葆养师范生的童心与真性情、陶养师范生的谦诚与美善心、蓄养师范生的信心与上进心、涵养师范生的勇气与学习力.  相似文献   

12.
美育与德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决定了美育对公安大学生人格养成所起的作用是德育无法取代的。德育偏重思想观点、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美育偏重于精神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关育通过与心育的相互促进实现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美育是人格养成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具有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三大功能。其中个体塑造是基本功能,即以具体的形象激发人的情感活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对公安大学生的人格养成作用独特。公安院校开展以美育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应以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主,以感性素质的培养为主要内容,以感觉审美思维能力教育为切入点,以建设公安院校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归宿。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文化共生观是指教师所具有的对多元文化共生的关怀、理解与包容,并能够引导自己行为方向的态度倾向与价值判断。教师职业具有先天的文化关怀。教师文化共生观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文化共生观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教师文化共生观的支持系统和实践策略,培育教师文化共生观可参考以下途径:帮助教师认识到文化共生观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引导教师经历跨文化接触以加深对"他文化"的理解;改变"单一文化观"的教师评价为文化共生观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4.
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道德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对高职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职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优势,通过利用教师敬业精神及教师自身良好形象的影响;结合专业特点;体育教材特点等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帮助他们在校期间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文化与大学教师学术团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一种学术组织,大学教师群体是履行学术责任的学术团队.一方面,大学文化是教师学术团队形成的核心凝聚力,对于教师学术团队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教师学术团队又赋予大学文化以新的内涵.他们不仅受传统大学文化的润泽,而且还发展和创新着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旨在提升人格修养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通过在学校创设特定的人文情境和营造恬适的生活氛围加以实施。然则注重道德养成教育对于世界观即将走向成熟且思维反应极其活跃的青少年来说可起到明是非、辨善恶、定心志的教化功用,对其成长和发展具有其他学科和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警察逻辑素质优劣是其能否正确思维的重要条件。警察逻辑素质养成包括警察概念逻辑素质养成、警察演绎逻辑素质养成、警察归纳逻辑素质养成、警察类比逻辑素质养成、警察论证逻辑素质养成。警察逻辑素质养成有利于其探求新的知识,有利于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其成功反驳对方的谬误,有利于其提高自己的预见能力。  相似文献   

18.
职业秘书气质是秘书人员在工作中所显示出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倾向。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气质是秘书提高办事效率、全面发挥秘书职能的基础,同时也是健全秘书人格、提高秘书素质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论述了秘书职业气质的培养与塑造。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对四种气质类型秘书提出比较分析,再结合当今社会对复合型秘书职业气质要求,提出积极有效的秘书气质塑造的方式方法,从而为职业秘书塑造个人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刍议大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但由于诸多原因,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出现一定的偏差,若不及时纠正将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有必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各方的相互配合,加强大学生的自律与完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并促使其养成良好公德行为。  相似文献   

20.
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养成是端正学生从警动机,提升学生“岗前职业意识”的必然要求,是创办公安院校教育特色的生命力所在,是保证我国公安队伍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的有效途径。时代的发展,公安工作环境的改变,必将对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提出新要求,公安院校必须顺应时势,不断创新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方式,拓展培养途径,与时俱进,切实发挥培育公安英才的人才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