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年看画展     
正"春晚"有选择地看过了,亲朋好友的年也拜过了,……节日里还能干些什么呢?清晨,小儿子来电话约我去看画展。我问:"谁的画展?"对方答:"张大千的!"我立即愉快地同意了。我们来到中国美术馆——我已经几年都没有来过了——,停好汽车,便向展览楼走去。我想,肯定参观的人是不会多的,因为春节期间那种"乐翻天"的热闹活动,实在实在是太多了,那里有吃有喝,有说有笑,有打有闹,有燃有放,谁还能被这种平平  相似文献   

2.
肖峰 《新青年》2007,(6):44
我和赛赛住在同一寝室,又是好朋友。我学习成绩优秀,赛赛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总是来向我请教,而我也总是耐心地给赛赛讲解。一天,赛赛拿着一本高等数学书来找我:"嗨,给我讲讲这道题。"我一时没有回过神儿,无精打采地说:"我也不会,你问别人吧。"赛赛看出我心情不好,所以,耐心地问我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但那天因为家里出了点儿事,我说起话来极不耐烦:"你烦不烦呀,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干嘛老来打搅我?"赛赛吃了闭门羹,小脸儿通红,脸色马上晴转阴了。她说:"有什么了不起,摆什么臭架子,不就是嫌我学习差、瞧不起我吗?"她愤愤地走了。  相似文献   

3.
曾外婆     
正在我们山东老家,没有儿子的人家被称为"老绝户"。而在我的印象里,没有儿子的母亲才被人称作"老绝户"。这种印象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其根据。当然,肯定是通过谁谁的事如实套来,以增加我这种"印象"的说服力。我不用去远处费劲儿地寻找这种"佐证",现成地,只要静下心来的时候,翻看我曾外婆的照片,就能翻出她——一个"老绝户"的故事。所以,我说,"老绝户"一词,是在我翻开我  相似文献   

4.
艾美丽 《新青年》2007,(5):9-10
在我的眼里,父亲是个暴君,我已经有小男生的尊严了,他还当着来喊我去玩的漂亮女孩子,在庭院里把我追得鸡飞狗跳,满地狼藉。看他巴掌恶狠狠落下来了,我便"哧溜"一下奋力逃走,也不管落了空的他,在身后怎样咬牙切齿,对我实  相似文献   

5.
正我叫李成秀,今年80多岁。抗日战争时,我才十几岁。那时平谷北寨早被日本鬼子划成了"无人区",说来扫荡就扫荡,我们一见日本鬼子来了就"跑反",这成了家常便饭。村东边半山石砬上,有个地方,坐着可以呆4个人,躺着就只能呆一个人。那地方就我自个儿知道,一"跑反"我就藏那儿去,日本鬼子发现不了。  相似文献   

6.
正怎么想起写《叩问》这样一部"反腐倡廉戏"来的呢?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去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位市纪委的宣传部长在闲谈时,对我说:"您能不能写个反腐倡廉的戏?现在的形势很需要。"我认真考虑着,但没有吭声。她又说:"您就写当年刘青山和张子善的事件,行不行?"我停了一下才回答:"让我好好想一想。"当时我想的是还要不要再写主旋律作品,尽管我过去写过不止一部。老实说,多年以来主旋律作品已经"主"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午夜时分,骨科病房住进来一个男病人,他的小腿明显有些变形,洁白的绷带上有渗出的血渍。我因为骑车不小心扭伤了脚,恰好跟他成为了病友,他是16床,紧挨着我的床位。男人又黑又瘦,小平头,大概三十多岁的年纪,手腕上缠着一条毛巾,看上去,像是在大街上做搬运的"扁担"。住进来没多久,警察就来了。做笔录时,我了解到他是从农村进城的民工。  相似文献   

8.
春节感怀     
正春节过去了,心头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唉,又老了一岁!我都有点儿害怕过年了,小时候我是那么地盼望过年!时间就像一条长河,无声无息地流着。你盼望也罢,害怕也罢,来的终归来了,去的终归去了。记得姑姑过50岁生日的时候,曾骄傲地对我说:"咱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如今,我也快50岁了,怎么就没有那种骄傲的感觉呢?记得从前在驾校学车的时候,一个小姑娘喊我:"大爷,请往旁边让一让!"我吃了一惊,我有那么老么?!  相似文献   

9.
爸爸的荷包     
在我看来,我的爸爸很有本事,他总能在没钱的时候突然间就"变"出钱来。因此,我们家虽然很穷,但我们哥仨儿却从没受过苦,吃的喝的使的用的从来没缺过。爸爸曾经对我们说:"只要你们去学本事,花多少钱我都出。"  相似文献   

10.
穷途末路     
林艳红 《新青年》2016,(4):13-15
"啪"的一声巨响,原本整齐的文件被一股脑地摔在地上,散落得乱七八糟。我本能地往后倒了一步,心怦怦跳的厉害,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果不然……"这是谁的决定?我看你完全可以到我的位置来掌控全局了……"愤怒至极的栗总,原本白皙的脸颊泛起了朵朵乌云,眼睛里升腾起一汩汩压倒一切的锐气。  相似文献   

11.
藏石谈趣     
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独爱奇石。爱石者大有人在,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就爱石如命。他曾对自己收藏的奇石行跪拜礼,和石头称兄道弟,人称"石痴"。其实,再好的石头给人的感觉也是僵硬的、冰冷的,甚至可以说是死寂的。这皆因人们太不了解石头了!石头是有生命的,有血、有肉、有神,甚至是有感情的。正所谓:"一拳知天地,顽石有乾坤"。水有源,树有根。我从小生长在北京南城,盛夏之日,街坊们坐在院子里的大柳树下乘凉。北屋的陈奶奶逗着小孙女,说她是抱来的。小丫头满眼是泪,大伙儿又一个劲儿地哄。幼小的我追着问陈奶奶:"我呢?我呢?"老  相似文献   

12.
波音747宽体飞机在米兰国际机场降落的时候,正是黄昏,面对耀眼的霓虹灯确实感到到了异国他乡。我们走进候机室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亲切的乡音──回头一看是三个其貌不扬的年轻女子。黄皮肤。黑头发和她们的衣着打扮都标示着他们是中国人。我们很快攀谈起来。我说:"想不到这里还有我们的同胞......"她们争先恐后地说:"这里的中国人多着哪!"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都有。"我问:"你们是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我们都是八十年代来的,也有这几年来的"你们在意大利生活得好吗?"还可以·"一言难尺...·"听大使馆的同志讲,这是新一代的…  相似文献   

13.
《新青年》2007,(4)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张继这两句诗,想来挺经典、挺真理的。星期天早上,我刚打开电脑写点儿东西,不料我那位要好的朋友又来"钓"我——陪他下乡钓鱼,为此还特意开来他的私家越野车。其实我对钓鱼毫无兴趣,总认为那只是闲人的玩意,与我等"忙人"无关,况且野钓还劳神费力,既不如上网钓网友有趣,也不如坐书斋钓诗词高雅。于是,我推托有事去不了。而  相似文献   

14.
我在建材市场门前的棕榈树下喝完一瓶雪碧,吃了两个冰淇淋,绕着门口转了5圈之后,一个身材健壮的小伙子突然满头大汗地在我面前停下.一边擦脸上的汗,一边喘着粗气说:"你是于娟吧?我是装修公司的许志强.程先生说他临时有事来不了,让我陪你买东西."程轶凡的电话也及时跟过来:"于娟,公司临时有个会,我去不了了.装修材料让小许盯着就行了……"  相似文献   

15.
正1我对萧山充满了亲切的向往,因为她是我的忘年交来新夏先生的故乡。在我们近30年的交往中,来先生经常跟我提起家乡萧山,充满着无限的骄傲与怀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他到我家小叙,吃饭时,我拿出从万客隆超市买来的一瓶泥螺,可把来先生高兴坏了,竟连声问我:"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这个?"我说是想象的,江南人应该都喜食此类河中之物吧?他就像过年  相似文献   

16.
人鸡大战     
这已经是我一周内第五次上日用杂货店了,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我女儿打来的。她的语气在电话里听起来惊慌失措,"卫生厅有一个人到咱们家里来检查,她说有人向卫生厅举报咱家私自养鸡!"  相似文献   

17.
我的唐山缘     
小时候我家住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中国城,只要有人从中国来或回中国去,父母总会说某某从"唐山"来了,或某某"转唐山"去了。因此,从我懂事起,就知道在华侨心目中,"唐山"是祖国的代名词。后来,我真的回到了"唐山",才从地理课里知道祖国真  相似文献   

18.
恭喜你     
去年,我闷在家里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受伤害的女人》,写完以后,我就上网发布信息:寻求正规出版社出版。等了一个星期,有一家还算比较正规的出版社给我发了回邮:"恭喜你,我们正要出一套新人小说集,请你把小说电邮来。"我欣喜之余,立即就把小说E过去了。又一个星期,来回邮了:"恭喜你,你写了一部好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80高龄的刘松岩先生来电话,说是不久将迁新居,有些"破烂儿"书籍对我或许有用,让我方便时取走。刘老是我敬重的著名山水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2007,(2):47
我单位附近的晋安路一带,有些乱,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夜太黑".夜幕降临时,这里有不少人卖黑车、黑鞋(就是在人家门口偷来的),更有过期过气的"小姐"夜夜摸黑站台,"消费者"锁定在一些"不服老的或老不正经的"老人、以及最大族群的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