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戏剧艺术十分重视作品的叙事性 ,重视对作品叙事因素的发掘与表现 ,因而 ,在传统戏剧中 ,叙事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 ,有着显著的小说化倾向。与传统戏剧不同的是 ,契诃夫剧作有意淡化作品的叙事性 ,强化作品的抒情性 ,着力发掘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表现人物形形色色的主观感受 ,作品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而剧作“散文诗式”松散的戏剧结构、浓郁的“契诃夫式情调”、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大量的“无声语言”和丰富的潜台词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抒情色彩 ,从而使得剧作具有了诗化倾向 ,并给人以含蓄深沉、清新自然、柔美秀美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始于“五·四”初期,正是他呼号呐喊的“抒情时代”。①他在小说中对黑暗腐朽社会的暴露,主要不是通过对现实本身的描绘和剖析,而是以直抒胸臆和自我暴露的方式,抒发内心孤独、忧郁的感情,“尽情倾吐自己对现实的悲愤”。②浓郁的抒情色彩,是他的小说的一大特点。本文试对之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扬弃传统的模糊语言而选取确切的范畴概念——“范式”来把握、论述、界定唐诗的抒情艺术 ,本文从艺术情感的真挚、升华和含蓄三方面 ,论述了唐诗抒情艺术范式的主要品性。由此对唐诗抒情现象进行了美学分析 ,进而对唐诗抒情艺术的创作、接受、批评和理论进行特定视角的专题研究 ,试图建构起唐诗情感理论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4.
“山药蛋派”小说的故事结构集中,不注重场面描述;叙述方式追求可“观”性;刻画人物在正反对应的结构框架中进行,用“外号”概括人物特点;处理生活事件追求“戏剧化”效果;注重人物语言和语言的动作性,较少运用形容词: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山药蛋派”小说创作的“戏剧化”倾向。这一倾向既体现了这一流派作家平民化、通俗化的艺术追求,也明显昭示了他们与山西地域文化传统之间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5.
中唐诗人李贺,是诗史上一位奇特的“鬼才”。其诗歌艺术,历来常有“奇而入怪”、“失于少理”、“虚荒诞幻”等讥评。即与李贺踵接最密的杜牧之,“犹以为殊不能知也”。其《李长吉歌诗叙》也说:“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其实,李贺诗歌中所谓奇特、欠理、难懂之处,正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的大胆探索。他以丰富的形象,竭力表现强烈而独特的自我感受。这种强烈的主观色彩使诗人感觉极为敏锐,思辨极为自由,想象极为丰富,构思极为奇特。他的作品,在形象  相似文献   

6.
从作者的真实到读者的真实——西方小说叙事技巧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小说自产生之日起 ,就以真实为标尺实践着叙述方式和技巧的变化和演进。从“无所不知”到“有所不知”;从讲述完整的故事到堆砌零散的片断 ;从富有哲理的主观叙述到原初的客观描述 ,在显示小说叙事技巧发展的轨迹的同时 ,也展示了文学的真实观念的演变。这就是由主观的真实到客观的真实 ,由作者的真实到读者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宋元小说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它继承了古代说书艺术、魏晋小说和唐代传奇的现实主义传统,直接奠定了明清白话短篇小说的基础。研究小说话本的艺术特点,能够邦助我们了解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演变情况,对今天的文艺创作也能起借鉴作用。宋元时代,说书讲唱艺术中有个专讲“小说”的门类,这个门类的艺人说书用的底本,  相似文献   

8.
犯人和劳教人员纹身原因,既有本人主观方面的,也有我们工作方面的,更有社会不良行为特别是封建行帮习气的影响。他们纹身的心理特征表现为: (一)畸形心理。他们实施犯罪被强行劳动改造和教养后,客观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吃喝玩乐的不轨行为和生活都受到遏制,所以“意识”也随之发生极大变化。但是,这种思想在进监所后的短时间内不可能很快或全部消除,加上管教工作上有薄弱环节,于是他们就趁机寻找低级情趣刺激,纹以骷髅、蝴蝶和花卉等,一方面出于畸形的审判情趣,另一方面显示自我“价值”,认为很“帅”。 (二)崇尚旧习气。犯人和劳教人员从投入改造和劳动教养后的第一天起,“高墙生活”使他们的心理发  相似文献   

9.
喜剧语言有两种:一种是风趣的,属于抒情喜剧;还有一种嘲笑的,便是属于讽刺喜剧。作为喜剧语言的大师,鲁迅善于激发多种多样的笑声,使人会心的一笑,或嘻嘻地笑,或哈哈大笑。怎么样呢?为什么要笑呢?笑声过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发人深省。贯穿十六卷杂文和小说,喜剧语言给文章增添了色彩和风味:或者妙趣横生,富于情致;或者以嘲笑的笔触,撕毁种种伪装,起到不同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表现手段,都有用以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艺术语言。绘画的艺术语言是色彩、线条、明暗、形体;音乐的艺术语言是旋律、节奏、音调、音响。电影戏剧的艺术语言是综合性的,兼有文学的绘画的音乐的艺术语言。摄影艺术也是如此。摄影者要发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必须借用一些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把思想中的精华组成语义明确的照片,使观众看后在思想感情上产生联想和共鸣。  相似文献   

11.
写字为什么也能成为一门艺术呢?康有为说:“能移人情,乃书之极致。”(见《广艺舟双楫》)认为抒情乃是书法的最高功能。这个意见。颇能揭示书法艺术现象的本质。本文便试图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一下这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邱华栋的小说叙事话语中,自我书写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存在.它体现了作家主体性的确立和对集体话语的颠覆.但是邱华栋对自我书写存在着理解和操作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热衷于自我书写,放弃对小说艺术品性的探索,进而偏离小说美学规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对抒情的对象,即主观感情不同于叙述、描写、议论的对象所具有的特点入手,对于流行的观点作了具体地辨析,指出其不尽妥当之处。作者认为:抒情就是在文章中将主观的感情客观化、对象化,使之具有能够感染别人也产生相应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再论冰心与“问题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异的文学现象。冰心以她创作“问题小说”的时间、数量以及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典型性成为“问题小说”的“首席作家”。她的“问题小说”创作既体现了她鲜明的个人性,也体现出了当时同类小说的时代特色及其普遍优缺点:即注重思辩而不彻底,面向社会而有所偏爱,注重观念而忽视技巧等等。因此,本文以她的“问题小说”作为全面考察、综合评价“问题小说”的立足点,试图以此解释“问题小说”在这一特定时期如此兴盛的原因,其主要内容、特征、意义及其局限何在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宪法解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法律实证主义主张按照宪法原意, 通过对宪法条文的逻辑推理, 达到绝对客观的宪法解释; 自由主义法学视宪法解释为“造法”而非“寻法”, 解释者的主观性既不可避免, 也为实现社会正义所必需。二者都失之偏颇。宪法解释既不可能绝对客观, 也不应成为解释者的主观“恣意”, 我们只能寻求一种相对客观的解释。这就需要约束解释者的主观性, 包括制宪者意图约束、宪法基本精神约束、客观的历史进步方向约束、解释规则约束以及解释者人格的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16.
屈原和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史上个性化抒情和自我主体意识的两座高峰,但二者又颇有不同。在抒情的途径和方式上,屈作主要是蕴藉深细的倾诉,李诗倾向于不可遏止的爆发。在处理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之间的关系方面,屈原多半面对理想化的事物,李白重在理想化地面对事物  相似文献   

17.
小说是一门以语言创造形象的艺术。虽然语言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具有绘画、雕塑等艺术的直观性,不能直观地显现艺术形象,但是语言能够唤起形象。以语言、物象与意义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对小说语言的不同显象形态的分析,可以发现,无论从横向显象——包括本位显象和移位显象还是纵向显象等方面,都能体现这一特征。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先生在中国小说英译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了对原文形象的再造艺术。  相似文献   

18.
李修文的长篇小说《滴泪痣》讲述了“我”和蓝扣子字字泣血的爱情故事 ,除此之外 ,故事中的其他人物的命运遭际和心路历程也都通过“悲情”二字得以展示。在这个曲折的爱情故事的背后 ,透露出含有死亡气息的悲凉 ,暗示了作者对人物悲剧命运之后的心理内容深刻的洞察。在小说中 ,爱情悲剧是由人物的悲剧性格和宿命意识支配的 ,它们不但提供了人物的行为动因 ,成为故事的推动力量 ,而且成了作品叙述的主线。“悲剧”或“宿命”是人物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通过主体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 ,客观事物被蒙上了一层“悲”的主观色彩。从而成为左右人物命…  相似文献   

19.
陶菊 《法制与社会》2014,(5):191-192
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自闭症儿童需要一种更为细腻的"语言"融契他们的心灵,为沟通搭建桥梁,指明道路。社会工作者在面对这类儿童时,恰恰需要艺术这样的媒介来铺展对自闭症儿童的服务。本文结合自闭症儿童自身特点分析社会工作中引入艺术治疗的必要性,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究社会工作者对融入艺术治疗的掌控。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期小说中,童年母题得到了丰富而深刻的艺术表现.从叙事特征看,这类以童年为书写对象的童年小说常常包含着"过去-现在"两种时态、"成人-儿童"两种视角;从情感基调来看,温情是这些童年小说的美学特征和情感标识.同时,在童年经验与记忆的诗性回眸中也内含着作家追踪与反思自我人格生成,以及在自我主体性形成中开掘童年所蕴含的人类童年心理及时代因素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