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凌讳 《瞭望》2007,(36)
"群众一日叫苦,我们一日心中难安。"这是山西应县主要领导对上访群众的一句话。据报载,为了有效地为上访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放在第一位,山西应县县委建立起了"书记、县长每月亲自值班专门接待上访群众"的制度,提高了上访问题的解决率,此举受到当地群众好评。笔者以为,各地政府的党政一把手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上访问题上,应多花些心思,多下些气力,多做做工夫。  相似文献   

2.
黎育 《瞭望》2008,(12)
时下,有的干部对待群众上访是满腔热情接待。然而也有的干部却认为群众上访不光彩、不体面,甚至说成是"闹事"。两种思想、两种态度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先说积极接访。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连续10年主动邀请群众上访,十年来从  相似文献   

3.
欧三任 《学理论》2010,(29):29-31
农村舆情表达方式取决于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水平和农民政治表达习惯。顺口溜与谣言、闲谈与短信、上传与上访、群体性事件等是当下农村舆情的主要表达方式。农村舆情存在着体制外表达、主体地位缺失、表达渠道残弱、表达分散等问题,故我们需要重构"乡村—国家"舆情表达机制、建立农村舆情汇集系统、提高农村舆情表达能力,促进乡村社会向现代社区转变,以疏导农村舆情表达渠道,维护农村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吕日周对待上访群众的办法是搬一个小板凳,坐在上访群众中仔细地听、认真地记。去年以来,《嘹望》新闻周刊刊登了一些探讨上访问题的文章,很受教益。再读今年第12期的《欢迎上访与害怕上访》,也不由得想到了吕日周。  相似文献   

5.
"发展越快上访越多"是近年来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中遭遇的一个怪圈,能否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对基层党政领导执政能力的一场考验。拥有50多万人口的南昌市青山湖区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今年未出现一起赴京上访,赴省、市上访的也较去年同期下降51%和92%。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浙北C镇的田野调研资料为基础,探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由于阶层分化而导致的农民上访现象。研究表明,在农村阶层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富人阶层通过获取村庄政治权力,掌握村庄资源分配的主导权。同时,他们还与地方政治精英结盟,共同主导着基层社会的分利秩序。农民的上访行为是底层村民对既有利益分配格局的挑战,是阶层冲突的一种表现方式。在长期的上访实践中,上访者的个体之"气"逐渐演化为阶层之"气"。利益的分化和反复的冲突博弈强化了底层村民与上层精英之间的差异和边界,滋长了村民的阶层意识。为有效治理农民上访问题,国家不仅需要推进信访制度改革,而且更应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着力于优化基层社会资源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广大底层民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越级上访作为上访的一种特殊形式,一直是我国信访工作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当前,我国越级上访问题比较突出,数量比较大,影响比较广.越级上访现象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快速转型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公民和社会的利益诉求与现有信访制度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治理越级上访,应实现现有信访制度对民众利益更大的包客性和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为何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完全达到中央提出的总要求?花钱能买到稳定吗?没有群众上访,天下就太平了?谁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筑起一道看不见摸不着的墙?对所谓"闹访"、"缠访"、"无理上访"的人要严厉打击?--基层的信访工作面临着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9.
今年57岁的吉林省吉林市委副秘书长陈淳,从未分工负责过信访,十几年来却先后接待上访数千人次。陈淳办公室挂着上访群众送来的牌匾,上访群众可以随时拨打陈淳的各部电话,陈淳接待的上访问题多数得到解决。同其他信访干部不一样,作为一名“编外信访干部”,陈淳对信访工作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近日,陈淳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和谐接访”的感受,不少问题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城市郊区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城市空间近乎失控地向郊区拓展的现象。美国学界对这种现象及其治理展开了研究,先后产生了对城市空间无序拓展进行初步探索的"城市蔓延理论"、对治理城市空间无序拓展手段与工具全面探求的"城市成长管理理论"、着眼于城市空间无序拓展中郊区理性开发的"新城市主义理论"以及应对城市空间无序拓展的整体和全局性考量的"精明增长理论"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张。在今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空间无序拓展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了解美国应对城市空间无序拓展的理论演进轨迹,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若瑜  李亚冬 《学理论》2013,(24):40-41
上访,在中国是十分普遍却又极其复杂的现象。它唱出民众的苦与国家的伤,也为探析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提供绝佳窗口。经由过程—事件分析与利益表达机制的视角,试图分析移民上访事件中的内在逻辑、"越维稳越不稳"的怪圈,从而深刻反思民众与政府对同一话语的不同表述,探索社会长治久安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10,(52)
<正> "我替老百姓说话,胸怀坦荡问心无愧",89岁高龄的杨维骏,因用公车带领村民上访,被称之为"最可爱官员" 今年89岁高龄的杨维骏,没想到自己一夜之间成了舆论焦点。作为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已经退休的他因日前用单位配的公车带领村民上访,被一些网民和媒  相似文献   

13.
杨金平 《学理论》2010,(10):96-97
群众上访一直是基层政府所遇到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运用社会学的视角,从C镇的经济基础、群众的社会心理、群众的社会依赖以及村庄精英博弈的角度来分析C镇上访问题严重的成因,并结合当地政府的工作经验,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时下,有些基层干部把农民上访视为洪水猛兽,用专政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陕西扶风县法禧村3位村民被抓就是典型的一例。 农民上访,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对农民上访中提出的问题,各级政府都应认真听取,能够解决的应立即给予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耐  相似文献   

15.
舒绍福 《理论导刊》2008,5(1):73-74
作为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农民上访具有深层次的政治文化根源,认同危机、清官意识、臣民意识以及非制度化参与的激励效果,分别是农民上访的直接诱因、内在驱动、潜在因素和外在刺激.农民上访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削弱基层政府权威,造成合法性危机,破坏正常的政治社会化等.因此,需要培育参与性为主的复合型公民文化,将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纳入制度化轨道,以逐步化解农民上访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职工大规模集体上访成为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湖北襄樊市襄阳区化肥厂是一个有着1000多名职工的国有企业,2000年8月宣布破产,2003年5月,被一家外地公司(华星公司)买断。自破产以来,职工因集资、工资问题多次集体上访。一次,该厂200多人因变现资金分配问题来区上访,并挟持在现场解决问题的区政府领导赴市上访,情绪激烈,行为失控。鉴于这种情况,买断方公司董事会决定撤资,形势异常紧迫。事件发生后,区委迅即成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和相关单  相似文献   

17.
陈辉 《理论视野》2009,(10):43-45
理解上访老户的持续上访行为,应该重点把握其心理特征。政治挫折感是一种复杂的政治情绪,它主导着上访者的政治行为,是上访经历的伴生物,是上访失败的后果,又是继续上访的精神支柱。政治挫折感是行动与结构的产物,在上访者同体制互动和博弈过程中生成。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网民利用党政机关和官员微博这一平台,表达对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诉求。当然,微博不能代替上访,首先还是要努力引导网民通过现实中正常渠道解决问题。对于特殊情况,也可以采取"有限回应"的方法,例如在微博的"自我介绍"中,对相关机构的职能、联系方式和办事流程予以公布,便于那些反映问题的网友了解。一般情况下不要关闭评论功能,尽量保留评论的客观代表性。除了违法  相似文献   

19.
一些商户因对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有意见,到省政府集体上访。按照规定,该县一位副县长前往做上访群众工作。孰料,这位副县长竟对上访群众说,你们就是“告到联合国去”,规定也不能改!此言一出,上访群众情绪更加激烈。幸亏省信访局领导积极做工作,稳定群众情绪,才避免了矛盾激化,事态扩大。 群众有问题得不到妥善、合理的解决,所以才有上访之举。作为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理应首先反思自己在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中有无不周,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一旦有群众上访,更应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才能避免事态升级,缓和群众…  相似文献   

20.
试论当前农村群众集体上访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集体上访数量增多,原因是农民选择上访的心理因素、现行信访制度有悖政治发展的推进、对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及民主法制建设的缺失和地方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失控,回避矛盾等,采取建立农村群众集体上访的预警机制、搞好基层班子建设,完善基层民主法制、改革信访制度,严格执行群众上访程序等手段可以减少上访,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